围绕乡村振兴论梁河县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跨越发展

2021-11-30 21:14李文炳杨丽江寸永庆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回龙茶园茶叶

李文炳,杨丽江,寸永庆

(1.梁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 梁河679200;2.梁河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梁河679200;3.梁河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梁河679200)

1 梁河县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梁河县是滇西茶马古道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是云南省茶叶优势产区和优质产茶基地县之一,境内宜茶自然生态资源优异,茶叶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民族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古茶树资源丰富,茶叶是梁河县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梁河县茶产业历经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产业化兴盛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成为了支撑梁河县山区、半山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半壁江山及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至2019年末,全县共拥有现代台地茶园3553.33余hm2和古茶树分布面积2000余hm2;年产干茶达3300 t,创工农业综合总产值2.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06亿元,茶叶种植涉及9个乡(镇)、42个行政村,农户1.6万户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3;有初精制加工企业及茶厂(所)189个,其中:获SC认证精深加工产销龙头企业7家(获得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家)和初制茶厂(所)182家;有茶叶家庭农场12个和专业合作社43个,其中:获国家和省级示范社8个。全县已建成了3个“万亩茶乡”及其一大批茶叶专业村庄和专业大户,山区、半山区村寨基本实现了人均0.067 hm2茶园的目标,茶区户均茶叶收入13000余元和人均茶叶收入3100余元。

2 梁河县茶产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

2.1 主要优势与机遇

2.1.1 自然生态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

(1)“光、热、水、气、土”等自然资源条件优异,茶区环境优美。梁河县位居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和高黎贡山横断山脉西侧迎风面,东经98°06′—98°34′和北纬24°31′—24°58′,境内最低海拔860 m,最高海拔2672.8 m,年均降雨量1400 mm,年均气温18.3℃,年均积温6661℃,年均日照数2385.5 h,全年无霜期300 d左右。全境属低纬度、高海拔、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区,因受高黎贡山屏障作用以及远古腾冲火山喷发影响,形成了境内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特征:光、热、水、汽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昼夜温差大(单日最大极差12℃以上),俗有“早穿棉袄午穿纱”之说,雨季山间云雾缭绕、旱季盆地常被蒸汽水雾笼罩,农产品光合物质积累、内在品质普遍优良;土壤以砖红壤土、棕壤土、河流冲积土和山地油棕壤土等为主,微酸、pH值4.5~6.5,土层深厚、营养丰富、理化性状优良;物种多样,生物植被、优质生态物产和古茶树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美称。因此,梁河县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宜茶生态资源条件,而且,在梁河县广大茶区基本上都形成了茶山环抱着村庄、茶园又与生态树林呈交织分布状态,全县有千亩、万亩的单一茶园大连片,茶区立体生态环境和茶园生态协调平衡状况非常良好,境内基本上没有任何重金属和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水、土洁净,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和益于茶叶内在优异品质的形成,十分有利于绿色生态系列茶产品开发以及健康养生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地理区位优势条件明显。梁河县作为腾冲、芒市、瑞丽的“后花园”,与腾冲、龙陵、芒市、陇川和盈江等县(市)接壤,山水相连、火烟相交和路道四通八达,县境内交通网络建设现已基本实现了县-乡通柏油路、乡-村通水泥块石硬化道路;特别是待已开工建设的腾-陇高速路、芒-梁高速路和芒市-梁河-猴桥-缅甸密支那铁路等“两高一铁”路网建成后,梁河县即将成为滇西各县(市)的一个关键的枢纽中心点。届时梁河距省府昆明、州府芒市及芒市机场、瑞丽口岸和腾冲机场的公路里程分别为600余km、70余km、100余km和30余km,交通运输便捷顺畅,非常适宜和有利于外向型商旅经济发展。

2.1.2 民族人文历史和古茶树资源优势

(1)人文历史源远流长,环茶区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梁河县是一个多民族集居、中原文化与边彊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县份,居住有汉、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族等13个民族,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是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源地“中国葫芦丝民间艺术之乡”,境内具有国内保存最完整的4A级“土司府”建筑群,有2个阿昌族民族乡,是全国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阿昌族主要集居区,中原文化、土司文化、葫芦丝文化、阿昌文化等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环茶区生态资源、民族与人文自然景观等可开发利用资源优势明显。从而,为充分挖掘和大力开创特色鲜明的民族特色乡村、民族特色产业、民族特色文化、民族特色商贸旅游,积极打造茶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创建“茶产业+民族节庆+民族茶乡村+民族茶文化长廊”等奠定了基础。

(2)梁河县是云南省滇西茶马古道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古茶树资源丰富。据《南甸土司简史》记载,从梁河先民发现茶和种茶食用开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梁河境内各民族茶史、茶事、茶艺和茶文化丰富多彩;根据多年来国家及省、州、县的相关调查统计,在梁河县境内海拔1500~2200 m地带,现分布有纯野生型、野生过渡型和栽培型3大类古茶园古茶树居群面积2000余hm2,其中树龄达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有1500余株,而且于2017年相对集中连片分布面积350 hm2的“青龙山古茶园林”被评为了云南省“魅力古茶园”称号。这些古茶树资源是梁河县优异自然资源和悠久茶叶人文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是梁河人民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茶叶“种质资源基因库”,可开发潜力很大。

2.1.3 梁河县茶产业发展、产品开发及市场品牌优势

多年来,梁河县历届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及其“回龙茶”名、特、优绿色食品牌建设,坚持以创建回龙茶区域名优品牌为目标,通过积极大力推进回龙茶质量与品牌兴业富民战略实施,在梁河回龙茶生产基地高优化建设、加工工艺提升创新、名特优新系列产品开发、“三品茶及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创建、宣传推介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1)全县共计已获得“三品茶”认证面积为无公害茶生产基地5333 hm2、绿色食品茶园666.66 hm2、有机茶园390 hm2以及有机茶转换认证300 hm2和正在申报办理绿色食品茶认证600 hm2,梁河县境内已建成了一大批高优立体生态茶园、特色秀美乡村茶园和“一村一品”专业茶乡村。

(2)梁河县是云南省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梁河茶品一直以内含营养物质丰富、品质优异独特著称,无论是梁河县出产的绿茶、红茶、普洱茶或古树茶产品,其理化检测内含营养物质含量均普遍高于云南茶区同类产品,据多年来的相关检测结果显示,梁河县炒青绿茶产品的水浸出物达47.5%、茶多酚含量达41%、氨基酸含量达3.8%、咖啡碱含量达2.7%。

(3)内质优异独特、地域风味迷人并深得广大消费者和茶商青睐的“梁河回龙茶”,是梁河县区域公共品牌产品,现已正式取得了国家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认证”、国家商标总局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认证”和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高原特色农产品 回龙茶地方标准》等“三标身份证”。多年来梁河县坚持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不同类别、适销对路的绿茶、红茶、普洱茶及古树茶等“名、特、优、新”系列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梁河回龙茶”系列产品不仅一度被云南省评为了“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而且也曾多次在一系列国际“农博会”、“茶博会”和“云茶杯”等各大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了50余项次的金、银、铜及优质奖,其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及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在“回龙茶”已成为了梁河县的一张名片和云南省的名优茶品之一。至2019年梁河回龙茶企在国内各大茶市共计开设店面28个,产品销售市场基本已遍布了中国国内的各个省市、各大茶市及其拓展到了港澳台、东南亚、东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于2016年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定地标产品“回龙茶”品牌价值为5.75亿元,2018年和2019年梁河县已连续荣登了“中国茶业百强县”榜单,2019年梁河县大厂乡大厂村(绿茶)已荣登了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榜单。

2.2 主要面临的问题与短板

2.2.1 行业投入严重不足

梁河县茶园基地标准化、高优化水平依然相对较低,茶叶生产加工设施等老化陈旧突出,至今全县一直没有一片比较完善的和真正的现代化、科技化的“设施茶园”基地,也没有一条标准化、智能化的茶叶“先进生产线”;特别是产业冷链设施、产品电子化交易设施等现代化装备建设还相对滞后。

2.2.2 缺乏龙头企业支撑

至今全县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龙头企业支撑,在生产和销售上总体还依然处于一种“弱、小、散、乱、差”,始终摆脱不了小规模生产、小农式生产、家庭作坊式生产等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局面。

2.2.3 产业化程度低

梁河茶产业发展总体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以及品牌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水平很低,既没有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设施配套装备,也没有形成多元化现代化产业链发展格局,产业资源整合度很低,包括产业经营、产品开发、市场品牌打造等依然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梁河茶产业资源与产品质量优势始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系列综合开发效益依然相对较低。

3 梁河县茶产业的发展措施

以国家“乡村振兴”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将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增加产业投入,积极推进培育茶龙头、整合茶资源、盘活茶资产、整治茶市场、打造茶品牌、构建茶营销、争创茶生态、挖掘茶文化、推进茶旅游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全力构建梁河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模式。

3.1 加强宏观引导

全面构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大力关心支持茶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做好相关茶叶产业发展的全面系统规划和系列政策措施的研究,出台严禁损毁侵占茶厂、茶园的相关措施和办法,实行基地挂牌保护机制,严令禁止一切毁茶进行建筑以及在基地茶园内肆意套种杉木等高干林木的行为和现象发生,确保全县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茶园面积稳定巩固在现有规模基础以上。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共建,建立产业产品研发中心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好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和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推广应用或重大项目课题攻关,同时积极挖掘培养塑造行业“工匠”或区域“领军人才”,以“工匠”和“领军人才”引领行业科技发展。

3.2 做大做强茶叶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资源整合力度,以培育茶业龙头集团和“小巨人”为重点,鼓励支持茶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精准施策积极盘活茶资产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大力推进龙头企业集团与茶农专业合作社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产业合作化发展经济体”,不断提升全县茶叶产业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真正形成“龙头集团公司+茶厂+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以智能化清洁节能环保茶叶加工厂(所)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茶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更新换代,全面提升茶叶初精制加工工艺水平;积极着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及其研究开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大力推进产业多元化、标准化、品牌化、系列化、功能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提升产业附加值。

3.3 实施品牌提升战略

以创建“梁河回龙、天下共品”世界一流驰名茶品牌为重点,做好“梁河回龙茶”名特优新、健康生态系列产品开发研创及其品牌文化、市场宣传推介。大力提升梁河县人文特色知名度和“梁河回龙茶”品牌效应。

3.4 打造“茶区田园综合体”,构建茶商旅模式

大力推进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标准化高优立体生态“设施茶园及秀美茶山”建设、民族特色茶文化挖掘及美丽茶乡村建设等,竭力打造1~2条环茶区精品旅游线路及其一批秀美茶山、特色美丽茶村、茶叶农业庄园、生态旅游养生观光园、茶饮休闲娱乐园等。在梁河县境内建成一座集商贸、旅游、餐饮以及茗品展销、品茗体验、茶艺演示“茶品+茶艺+茶饮+茶文化”等为一体的“滇西茶叶商贸城”,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全面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回龙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闻着茶香去旅行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辉县市审计局开展“倡导文明健康 践行绿色生活”主题党日活动
铸国魂(新韵)
周宁生态茶园
浙江省嘉兴市“金翅膀”奖教助学项目 结对帮扶习水县回龙镇30名贫困学生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