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农如何搞好小蚕共育

2021-11-30 21:14周树萍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蚕蚕种塑料薄膜

周树萍

(楚雄市东瓜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 楚雄675000)

养好小蚕一半收,这是科学养蚕的经验和总结,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1],它是夺取丰产丰收的基础,也是实际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小蚕集中共育在楚雄市东瓜镇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为了稳定小蚕共育体系,保证小蚕共育质量,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笔者认为共育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抓好消毒、防病工作

收蚁前7~10 d,全面清理、打扫、冲洗蚕室、蚕具(蚕具洗后应晒干),然后进行2次消毒,第1次用1%漂白粉澄清液全面喷洒消毒蚕室蚕具,次日用福尔马林液进行第2次熏烟消毒,消毒时应保持室内温度25~26℃,2次消毒结束后,应打开门窗通风,让其干燥。

注意进出蚕室要换鞋,喂蚕前要洗手,每天用1%漂白粉对地面进行消毒,饷食前10~15 min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

2 做好领种和补催青工作

领种时要做到“三带四防”:带运具、带雨具、带黑布,防高温、防剧震、防雨淋、防毒物。蚕种补催青要做到:①及时摊种。蚕种领回后,拆开封种盒,将蚕种倒入收蚁框内,尽量摊平后用已消毒的黑色湿布四周包好进行黑暗保护。②升温补湿。领种前1 d要把小蚕室的温度升至21℃,蚕种领回后,每小时升温0.5~1℃,升至25.5℃为止,干湿差保持1.5℃。③适时感光。第3 d早上开灯感光,光一般用40~60 W的白炽灯或日光灯,光源距蚕种1 m左右,卵面不留阴影,以使蚁蚕在光线的刺激下顺利孵化。共育室要设置专人值班,随时观察温湿度,严防高温损坏蚕种。收蚁前1 d应将收蚁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饷食用叶、收蚁用叶、防干育用具、收蚁用具等均要准备完毕。

3 良桑饱食

小蚕良桑的标准,从营养角度看,用富含水分和蛋白质丰富的桑叶;从成熟度看,要适熟整齐,一般来说,1龄用叶叶色黄中带绿,自顶芽数下第3片,2龄用叶,绿中带黄,有光泽,自顶芽数下第4片,采叶时注意不采灰尘叶、虫口叶和过老过嫩叶。桑叶采回后立即抖松,用湿布或塑料薄膜遮盖,以保持桑叶的新鲜。给桑时桑叶切成蚕体长1.5~2倍见方,每天给桑2次,每次给桑前要扩座匀蚕,给桑时要看蚕给桑,每天要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

4 调节好温湿度

在适温适湿的环境饲养小蚕,能促进蚕儿生长发育,表现活泼,食桑旺盛,体质强健,发育整齐,减少伏沙蚕,因此要调节好温湿度,1龄温度27~28℃,干湿差1~1.5℃;2龄温度26~27℃,干湿差1~1.5℃。眠中温度要比食桑期降低0.5~1℃,相对湿度应降低到70%~75%,到眠起蜕皮时再将温湿度升上去,要避免高温袭击。见起蚕后宜适当偏湿,以利于蜕皮。蚕眠中要保持安静,避免风吹和震动,空气要新鲜,光线不宜过强[1]。

为了保持桑叶新鲜,使蚕儿充分饱食,发育齐一,生产中常用塑料薄膜防干育,塑料薄膜下铺上盖,各龄眠中一律不盖,使用的塑料薄膜是无毒无色,并且每隔4~5 cm进行打孔,在起膜时若出现水珠,必须进行翻膜,每次给桑前30~40 min揭膜以便通风排湿,同时共育室每天也要进行2次开门窗换气。

5 做好眠起处理

生产中要做到饱食就眠、适时饷食,一般60%~70%的蚕儿体色白亮时,适量给1次桑叶,不再盖膜,叶尽时,撒入新鲜石灰粉断食入眠,起蚕饷食要偏迟,以90%左右的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头胸摆动求食时为饷食时期,饷食用桑要求适熟偏嫩。

6 防毒防害,保全蚕头数

注意小蚕用叶要清洁卫生,喂蚕前先用2箔蚕提前喂叶,并对小蚕食桑情况、蚕体情况作详细观察,判断是否有毒源,确保小蚕用叶安全;小蚕抗病力弱,个体小,不仅易感染病,而且经常被遗失和遭鼠、蚂蚁等危害,应采取措施保全蚕头数,一般1龄只扩座,不除沙,2龄起除1次,及时淘汰弱小蚕。

总之,小蚕共育是一项时间短,技术要求严格的工作,除了要求以上技术要点外,还要求负责共育室的人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共育户密切合作,不断总结生产实际经验,按标准化共育小蚕,为蚕茧夺取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小蚕蚕种塑料薄膜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蟹棒表面的塑料薄膜要不要一起煮?
玩具和童车塑料包装问题分析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可爱的小蚕
小蚕儿吐丝
动手做个压气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