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现实的交叠

2021-11-30 21:40程锐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梦境动画

程锐

摘要:本文深度解读了今敏的五部作品,从多个方面对他的动画创作思想和风格特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电影感;心理题材;梦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25-02

日本动画导演今敏,在其相对短暂的职业生涯里为我们只留下了5部杰作,无法与其他高产的动漫人相比,但这却丝毫无碍他在观众、行业、以至于学术界里都获得极高的评价。他的作品在题材选择和内容编排上天马行空,在镜头的运动和叙事剪辑上匠心独具,而对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世界的挖掘与刻画又极其细腻和深刻。今敏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深度带到了一个极致,迄今无人超越。其作品也对动画甚至影视领域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美国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在其电影《黑天鹅》里就多处复刻了《未麻的部屋》,包括了人物设定以及画面构成等各个方面;鬼才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在其电影《盗梦空间》中全盘借鉴了《红辣椒》里所提出的关于“侵入梦境”的创意以及梦境与现实的套层结构等。

今敏为我们留下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个无穷的宝藏,不断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研究。

1 题材变化多样,内容天马行空,将动画幻想绚烂的特征展现到极致

今敏的作品,从题材和类型上来看,可以说是跨度极大。《未麻的部屋》属于惊悚片,题材聚焦于日本社会独有的偶像文化及其背后的病态追星现象;《东京教父》属于剧情片,关注的是社会边缘人群“街头流浪汉”的生存状态,着力发掘了人性中的光辉和温暖;《千年女优》是史诗片,它以独特的视角贯穿讲述了日本的近代史,并串联了一些重要的事件;《盗梦侦探》为科幻片,它以弗洛伊德的“梦的工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了当前流行的“脑电”与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些概念,讲述了一个梦境与现实交叠的奇幻故事;《妄想代理人》属于恐怖片和犯罪片,且带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味和黑色電影的特征。

每一种题材类型可以说今敏都驾轻就熟。他不像某些动画导演,穷其一生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随着自己的无限创意与幻想,畅游在动画的世界里。在编织一个个精彩故事的同时,他还以自己的天才想象力与超凡的绘画功底为我们献上了无数极具视觉冲击和审美价值的影像时刻,将动画这种艺术所独有的幻想以及绚烂的画面特征展现到了极致。

2 镜头设计巧妙,剪辑行云流水,叙事时空交错,最具有“电影感”的动画作品

今敏的作品,即便是最外行的观众也可以明显看出它们与一般动画的区别。感受到它无处不在的“电影感”。

除了对画面,尤其是对背景部分的细致刻画自不必说,今敏还特别注重镜头的多维拍摄技巧以及对“透视”手法的各种运用。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运动调度,结合穿插各种奇思妙想的转场和无处不在的“封挡切换”,常给人以“一镜到底”的错觉。如行云流水一般的连贯剪辑结合交叉时空叙事,今敏从来都不会以无聊的方式来讲故事。电子合成音乐大师平泽进的几度精彩加盟,为今敏的作品营造了最令人心潮澎湃、意境悠远亦或是悬疑迷幻的情绪和气氛……这一切都使得今敏的动画普遍被看作是面向成人的严肃作品而非狎弄儿童的的粗浅故事。

3 创作思想严肃,偏爱心理题材,擅于挖掘表现压抑的人性

今敏是一个对生活观察入微,同时又感情细腻的导演,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也相当的复杂。

青年时代谋生的艰难使他更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给人的压力、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公,以及人性的脆弱等等。所以在作品中,今敏很喜欢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开他们潜藏的情感和压抑的欲望,并以此来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

《妄想代理人》中的“少年球棒”,本质上是女主角“鹭月子”以及其他角色在潜意识中的“妄想”的共同意象化与实体化,他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剧中的每个人都超负荷的承受着来自于工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时刻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在潜意识中他们异常期盼能够有一种“不可抗”的外力带给他们“合理的”解脱[1]。这部片子表面上讲的是侦破犯罪的故事,实际上探讨的是社会问题。

《盗梦侦探》中的“红辣椒”,是片中女主角千叶敦子在内心极力压制的另一个“自我”,是其“自性”流露的替身,代表着她卸下“面具”真实的样子……导致敦子这种分裂状态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的桎梏——研究员的身份使她必须时刻保持冷若冰霜、知性的形象,其热情奔放的内心世界无法得到释放;二是因为工作的挫折——她推动的“梦境治疗”受到了伦理道德委员会的反对和禁止;三是因为感情的失落——敦子对时田的爱迟迟得不到回应,更无法将之公诸于众。所有的这些压力都必须找到途径去宣泄,于是红辣椒便出现了。在这部影片科幻的外衣下,今敏表达的仍然是对复杂人性的关切,于是在片中的不同角色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

《千年女优》中的藤原千代子耗费一生不断追寻的并非是“钥匙男”这个人,更谈不上是她的初恋,而是一个象征,是“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价值感。她以归还钥匙作为借口,鞭策自己在事业上不断前行,同时自我暗示不能贪图生活享乐与甜蜜的爱情。这一切都源于少女时期,千代子在家庭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极度缺乏爱与尊重的环境下成长所造就的低价值感和叛逆之心。千代子必须通过不断的成功来向自己、母亲乃至于社会证明其价值,同时转移她对自己空虚的情感世界的关注。通过千代子的遭遇,今敏发出了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非人性”的控诉,并借此来讽喻、警醒当代的日本和日本人。

《东京教父》的基调是轻松诙谐的,通过一个略带魔幻色彩的都市寻亲故事,今敏生动的表现了一个社会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每个流浪汉曾经也都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他们也曾有过自己的家庭、亲人、事业和人生。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最终流落街头呢?通过挖掘美由纪、阿花、金三个人尘封的记忆和令人唏嘘的往事,今敏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还有隐藏于人的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

除了对普通角色的心理世界不断挖掘以外,今敏还非常喜欢去深入研究和刻画那些因遭遇了极端事件而导致心理状态异常的人物,典型的如《未麻的部屋》中的雾越未麻和留美这两个角色。

在未麻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格解离以及精神分裂症的许多表现:健忘、失忆,频繁出现幻觉和妄想,分不清现实、梦境和电影情节……留美则同时具有“偏执型人格”以及“人格分裂”的各种特征,她表现出了大量典型的精神病理性行为。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今敏在塑造这两个角色的时候,为她们赋予了更好的精神内涵和更具艺术夸张的行为表现。

4 对“梦”的痴迷

在今敏的作品中,“梦”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元素,在影片中往往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梦是人的内心愿望的浮现,是人的潜意识的反映,因此对梦的发掘和解读也就是对人性深处的世界、对“本我”的探索。它是揭露隐藏于人的内心欲望、冲突、恐惧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的契机。

今敏深谙此道,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关于梦境以及白日幻想的描写。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为自己笔下的角色增加了深度,同时还辛辣地讽刺了当代日本各种恶俗的社会、职场、学校文化乃至于“集体无意识”。比如在《盗梦侦探》里的“梦境大游行”段落里,就有非常集中的表现。

有时候,今敏还会故意去模糊现实与梦境的边界,使它们层层嵌套,肆意交叠。这样做,一方面会增加影片在镜头剪辑和叙事上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会为电影增加更多的悬疑或奇幻色彩,更加“烧脑”,促人思考[2]。這也是今敏作品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在《未麻的部屋》结局的段落里,未麻追逐留美的一幕戏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说“电影如梦”的话,那么今敏为我们呈现的往往还是“梦中梦”。在“动画”艺术本身的梦幻特性的包裹之下,从形式上他总是在提醒着观众其故事的非真实性和人物的虚构性;但是从内容上我们却仍能深切体会到他反映的现实矛盾与社会问题。今敏不像很多动画导演那样热衷于刻画自带神性的主角或者是超级战士,他喜欢聚焦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并不遗余力的表现他们的日常与喜怒哀乐,由此将其作品的血肉和思想接入真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娣.今敏动画电影中的真实和虚幻[J].戏剧之家,2015, 9(17):135-139.

[2]姚睿.今敏作品的元电影意识、媒介自反性与文本互涉[J].当代动画,2020(2):70-76.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梦境动画
梦境
绝美海滩
源于童年梦境的诡异世界
梦境
白昼之月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迷,变身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