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名老蒙医药专家文化遗产及学术思想保护与传承模式研究

2021-11-30 21:40春艳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文化自信文化遗产

春艳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蒙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据统计,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西医,出现不够信任蒙医药文化的现象。因此,应不断提高蒙医药治疗效果,而名老蒙医学术思想继承与挖掘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本研究立足国家及自治区政策,构建出名老蒙医药专家文化遗产及学术思想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自信;名老蒙医;文化遗产;学术思想;传承模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27-02

0 引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1]。蒙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当前人们对蒙医药认知不足,对蒙医药文化信任度不够,对蒙医药文化普遍缺乏自信。如何提高蒙医药疗效及蒙医药信任度,是当代蒙医人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立足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政策,围绕名老蒙医药专家文化遗产及学术思想保护与传承,构建出名老蒙医药专家文化遗产及学术思想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1 蒙医药文化自信

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在与大自然和疾病作长期斗争实践中产生并逐渐发展成的一门具有民族传统的医药科学,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蒙医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呈现出了疗效好、副作用少、费用低,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同时放大了医改惠民的效果。全国人大代表朱兆云说:“民族药像一朵小花,长在山间,似在深闺人未识。但它在民间为人类的健康做着贡献,我们应该把这些好东西进一步研究出来,为人类健康服务[2]。

2 政策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内容。蒙医药作为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各界的重视。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族人民群众对民族医药有了全新认识。有关部门、地区也抓住机遇,从宏观上、战略上精准定位,规划蒙医药事业的发展。

2021年5月27日,全区中医药(蒙医药)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召开。石泰峰书记和布小林主席就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分别作出批示。会议强调,发展中医药(蒙医药)是济世利民、造福人类的事业。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蒙医药)的信心和决心;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书写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要凝心聚力,压实责任,形成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健全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蒙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药(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蒙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还明确了保障措施,指出要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投入保障,完善配套政策等。

自治区政府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实施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打造中医药蒙医药一体化产业链等重大部署。打造国家级中医药(蒙医药)研发基地和国际中医药(蒙医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中医药(蒙医药)生产基地,打造道地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临床应用于一体的中医药(蒙医药)产业链。

3 蒙医药学师承概况

“传承”是蒙医药学历经数千年而泉源不竭的必要条件,也是蒙医学术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必由之路。蒙医的传承、教育素来有学校与师带徒等多模式、多渠道并进的历史。古代,蒙医学主要靠祖传、师授和带徒弟来传授教习。近代蒙医教学主要采用曼巴扎仓(医学班)方式,同时也采用祖先医方传授和老师带徒弟的传授方式。在此期间培养了许多名医大家,在蒙医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蒙医药学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比如,元代医学家沙图穆苏、胡思慧、清代医学家罗布桑全布普勒、伊喜巴拉珠尔、占布拉却吉丹金普日来等及国医大师苏荣扎布教授、巴·吉格木德教授、包金山等。1947年之后,蒙医药学教育逐步走向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的优点在于极大地提高于蒙医药人才培养规模,而缺点在于传统医药总是有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点。需要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跟着老师亲身体验和在與老师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和归纳总结,从而得到传承。内蒙古自治区从2012年启动了第一批老蒙医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承工作”的开展弥补了院校教育在蒙医药传承方面的不足。通过学生与老师的朝夕相处、互相了解,老师根据学生的素质和兴趣因材施教,在长期的沟通和了解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和经验的传授[4]。

4 创新传承模式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1 整理保护名老蒙医药专家的原始资料

传承名老蒙医经验,对名老蒙医著作、医案、笔记、读书临证心得、教案、论文等加强搜集、整理、保护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而对于未公开出版的医案等灰色文献,为了达到推广应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在继承人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整理研究并发表或出版[5]。在收集、保护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蒙医名老专家知识库》,即对搜集的名老蒙医著作、医案等纸质文献进行扫描、图处、转换加工后逐一进行元数据蒙汉双语标引、著录关联知识等数字化加工,方便读者查阅及检索。

4.2 建立“名老蒙医医案知识服务平台”

传统的蒙医临床学习主要以跟着老师出诊,学习老师的诊疗经验,理论结合实践,自身不断积累经验最后独立出诊。由于跟师时间、气候等原因,所见病例也有限。名老蒙医医案是名医临床诊疗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通过学习和整理研究名老蒙医医案可以快速掌握名师诊疗规律及学术思想,是蒙医继承发展的重要基石。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名老蒙医医案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提供了便利[6]。名老蒙医医案文本转化为诊疗知识应包括以下过程:

(1)按照蒙医辨证论治的思维从医案文本中抽取诊疗知识元素,包括性别、年龄、地域、季节、病史、职业、就医史等诊断相关元素;疾病诊断、症候诊断等辨证相关元素;治疗方法、处方等治疗相关元素。(2)规范化处理蒙医药名词术语;在不同的医案中有同药异名、异药同名等现象,为了医案分析的准确性,应当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3)疗效信息,即药后反应。蒙医医案转化为蒙医诊疗知识,需要借助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自学习等技术,以减少人工转化工作量,并提升知识转化的准确率[7]。蒙医医案知识服务平台,在一个平台上可以收集、存储大量名蒙医的医案,并进行管理,对于蒙医药学者快速提高临床技能和高效解决临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总之,蒙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承和保护、利用好名老蒙医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理论导报,2021 (2):61.

[2]环球网.蒙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民族医药传承要坚定文化自信[Z].2019-08-22.http://ydyl.china.com.cn/2019-08/22/content_75125486.htm.

[3]滿达,莫日根图,陶·苏和.名老蒙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对发展蒙医药事业的推动作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11):76-78.

[4]亢连茹,郑爽,朱路文,等.文化自信背景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与挖掘模式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7):170-172.

[5]李立,海银梅,包同力嘎.探讨名老蒙医学术思想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J].医药界,2018(17):20-21.

[6]严峰.“互联网+”背景下中医现代传承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5):3-4.

[7]徐小滨,史惠媛,刘贯宇,等.黑龙江省名老中医史料资源的挖掘与开放共享[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4): 96-101.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文化自信文化遗产
郭会卿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痛风经验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徐福松教授论治勃起功能障碍学术思想总结
《验方新编精要》学术特色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