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尾菜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 05:20王怀英
乡村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瓜菜资源化蔬菜

王怀英

(镇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镇原 744500)

尾菜是指新鲜蔬菜在采收、加工、运输、售卖过程中需要去掉的残叶。尾菜中主要含有总糖、蛋白质、脂肪、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具有含水率高、降解率高、基本无毒无害等特点[1‐2]。

近3年,甘肃省镇原县瓜菜种植面积累计4.564万hm2(设施蔬菜 0.237 万 hm2,露地瓜菜 4.327 万 hm2),平均每年种植瓜菜 1.521 万 hm2,按 667 m2平均产生尾菜 0.5 t 计算,产生尾菜11.41 万t。镇原县每年处理利用尾菜超4.00 万t,尾菜处理利用率约为40%,有效地净化了农田生产环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但是,随着瓜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镇原县尾菜产生量随之增加,如果不进行科学有效处置,将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镇原县加强尾菜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1 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

1.1 半堆半沤肥料化利用技术

1.1.1 堆肥场选择。选择通风、向阳、地势较高、运输方便、较平坦的空地或田间地头[3]。

1.1.2 尾菜及场地前处理。一是尾菜处理。将蔬菜尾菜剁碎(尤其注意较难腐解的茎秆及菜根),碎成约为5 cm 的段,控制菜叶的含水量为65%~75%,并捡净其中不能腐解的杂质。

二是堆肥场处理。在所选的堆肥场地上,以直径为3.0~3.5 m划一个圆圈,也可堆成堆底宽2.5~3.0 m、下挖深度0.3 m、长度视堆肥材料而定的长方形,在圆内或长方形内覆盖一层厚5~10 cm 的干土(含水量为10%~20%,粒径小于0.5 cm,下同),以吸收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汁液。

三是堆制过程。在处理场地上,平铺10 m2塑料膜,均匀撒上5 cm 左右的熟土,再均匀地铺一层厚40~50 cm(1 000~1 500 kg)的蔬菜尾菜,覆土5 cm。如此重复操作,使堆体近似呈圆锥状,高度为1.5~2.0 m。也可按前述方法堆成堆底宽不小于2.5~3.0 m、上底宽不小于1.0 m、高1.5~2.0 m的梯形堆。

1.1.3 堆体表面处理。堆体表面覆盖一层细干土厚5 cm左右,覆塑料膜以密封保湿增温,并防止堆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损失;每堆尾菜为5 000~7 500 kg。堆与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大约3 m,以方便操作。

1.1.4 腐熟判断。堆肥颜色呈黑褐色或黑色,看不到尾菜原有形态即可。沤肥过程中堆肥逐渐发黑,含水量较高,沤肥所具有的臭味通过风干后迅速减弱。

1.2 沤肥池肥料化利用技术

这是一种厌氧发酵处理法。就地开挖沤肥池,一般挖长约2.0 m、宽1.5~2.0 m、深0.5~1.0 m 的土坑,如果是建设永久性沤肥池,池底与池壁可用水泥粉刷。春茬蔬菜收获后,将尾菜和土按3∶1 的比例分层填入池内。具体做法是先在池底垫入30 cm 熟化土,填入蔬菜剩余物50 cm 摊平,撒入适量碳酸氢铵(每池用量5 kg),加10 cm 土均匀覆盖,再填入蔬菜剩余物50 cm,上面均匀盖土,直至堆满为止,再踏实,尤其要踏实边缘。为了加快发酵速度,实现完全分解,每填入1 层,用EM(益生菌)有效微生物稀释液500 倍液喷洒蔬菜剩余物,表面多喷一些,之后用塑料膜包严发酵。高温堆闷腐熟45~75 d后,尾菜颜色呈黑色或黑褐色后挖出、晒干耙细,次年种植前作为基肥施入田地。该方法的关键步骤在于提升池内腐化物的温度,这样才能达到杀灭有害生物、提高肥效的目的[4]。

1.3 尾菜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技术

在一年两茬的蔬菜产区,前茬蔬菜的尾菜不宜直接还田,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蔬菜尾菜也不能直接还田。秋茬蔬菜收获后,立即将尾菜剁碎,长度一般不大于5 cm,厚度不大于10 cm,均匀撒于地面(清除难降解的绳子和塑料制品),并撒施秸秆发酵菌肥或碳酸氢铵(每667 m2用量为50 kg),或喷洒EM 有效微生物稀释液,再用微型旋耕机结合深耕翻地埋入(无旋耕机要先切断菜叶),最后压实耙平。如果土壤墒情差、含水量不足25%,有灌水条件的灌透耕层,有利于腐熟分解,加快提高腐解效果。在高温季节,1个月蔬菜剩余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就会腐烂(低温可导致腐烂时间延长),以蔬菜尾菜看不见原有形态,腐烂成具有弹性黑褐色物质为标准。蔬菜尾菜处理直接还田利用后,使得土壤含水量提高、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 镇原县尾菜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尾菜处理方式单一

目前,镇原县主要采取尾菜肥料化利用技术。尾菜水分含量为80%~90%,不适合做青贮,作为饲料营养价值不高;尾菜直接还田需要灭菌、发酵的过程,人力、物力成本较高,而且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病菌和恶臭气味,如果处理不当,还田过程中会对瓜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和良好的政策引导,加之人工成本较高,商品附加值较低,尾菜处理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高,影响了菜农进行尾菜处理的积极性,致使资源利用化率仅为40%左右。

2.2 农业循环经济利用价值不高

镇原县是庆阳市瓜菜生产大县之一,优质瓜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养殖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是镇原县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未整合农业生态系统内部产业结构,未建立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理念,蔬菜种植产生的尾菜没有很好地与养殖业、加工业等结合起来,没有专门的尾菜资源化利用加工企业,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亟待优化。

2.3 尾菜处理资源化利用效率低

从目前的尾菜处理方式来看,镇原县主要对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尾菜进行了部分肥料化处理利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产生的尾菜、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尾菜均呈增加趋势,但售卖过程中产生的尾菜未完全进行分类处理,多数以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尾菜,易因亚硝酸盐的产生、沉积及毒素积累等污染空气、河流、地下水,又易滋生大量蚊蝇,影响周围环境,特别是部分滞销蔬菜造成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2.4 相关部门重视不够,尾菜处理项目经费不足

尾菜处理资源化利用未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部门联动开展尾菜处理的力度不大。镇原县财政部门投入经费不足,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升级、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等缺乏资金支持,致使尾菜资源化利用受到制约。镇原县环境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大,未形成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

3 镇原县促进尾菜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3.1 科技创新带动

镇原县在蔬菜种植片区综合应用堆肥、沤肥及尾菜还田等处理技术开展田间尾菜处理示范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尾菜资源化利用先进经验,加强技术研发,按照绿色低碳环境治理要求,制定尾菜治理地方标准,形成专业化治理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循环产业链,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将尾菜变废为宝,使各项技术在示范区有效落实,达到辐射带动、促进推广的实施效果。

3.2 强化宣传培训

镇原县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标语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尾菜污染的危害和资源化利用的好处,在蔬菜采收季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技术示范,有效营造科学处理、合理利用的良好氛围。同时,应积极倡导清洁生产方式,做到尾菜处理家喻户晓,通过舆论引导和典型带动使广大农民看到循环农业的优越性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参与尾菜处理的积极性、主动性[5]。

3.3 加强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人员应通过实地评估、走访农户、座谈交流等形式,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不断探索新机制,发现新典型,推广好经验、先进的尾菜处理技术及利用新模式。镇原县政府部门应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创办尾菜加工处理企业,提高尾菜资源化利用商品附加值。镇原县农业部门应加强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和引进尾菜饲料化、肥料化和工业化利用等相关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尾菜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3.4 深化部门合作

抓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农业、财政、环保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建立长效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在蔬菜采收季节开展尾菜处理专项整治活动,完善尾菜回收处理机制,争取尾菜处理项目资金,建立尾菜回收、加工、处理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尾菜处理资源化利用率,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加强尾菜污染监督监测,建立防范预警机制,规范蔬菜集散市场、蔬菜仓储企业环境管理,严禁随意倾倒、弃置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尾菜,把污染风险消除在源头,重视解决因蔬菜滞销造成的尾菜污染问题。

猜你喜欢
瓜菜资源化蔬菜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奇怪的蔬菜
危险废物等离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潜力
蔬菜
菜农
蔬菜也“疯狂”
瓜菜种植大户温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