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

2021-12-01 12:10周利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需水量补苗薯块

周利云

(武山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武山 741300)

1 选地和整地

在选地与整地方面,重点考察土壤是否疏松、肥沃,地层的厚度是否适宜,排灌是否方便。防止重茬,理想的前茬口是种油菜、小麦、玉米的地块,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栽种。前茬收获后要及时翻耕,消灭杂草和病菌虫卵、熟化土壤、蓄集雨水,深耕30 cm 左右,春季播种时再进行第2 次翻耕,同时整地、施底肥。

马铃薯是需肥作物,整个生长期对肥料特别敏感,在肥料的需求中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在幼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主要是氮肥。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需肥量大。在块茎膨大期,对氮肥需求量达到顶峰,之后对钾肥的需求量增加。其需肥特点是对氮肥的吸收较早,钾肥的吸收虽然比较晚,但一直持续到成熟期,对磷的吸收较慢较少。一般施的底肥是腐熟的农家肥、磷钾肥、氮肥、马铃薯专用肥和草木灰。一般每0.067 hm2马铃薯需施农家肥约2 000 kg、过磷酸钙20 kg、尿素25 kg、马铃薯专业肥80 kg、草木灰120 kg。每0.067 hm2施底肥的量应该因土壤肥力、肥料种类而不同,后期可喷叶面肥。

2 选种与种薯处理

选择适宜的品种、种薯处理是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的基础与关键所在。根据当地种植多发的病虫害类型,优先考虑选择优质品种,确保其抗病性符合种植要求。本地在高山区选择陇薯7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地膜种植选大西洋、新大平坪等中早熟品种,使用脱毒种薯。播种仔细筛选,去除烂薯、病薯,选用健壮、无病、形状完整、颜色好、表皮光滑、不存在病虫害、无虫蛀的薯做种薯。切割处理种薯形成三菱形的薯块状,每个切块大小约为25~30 g即可,且必须有1~2 个芽眼,如果薯块超过35 g,可以选用整薯播种的方式。种植方式既可以直接种,也可以对其进行催芽处理后再种。直接种植时,可以用草木灰把切好的种子拌种,这样不仅能预防病害还可以为种子提供种肥。

2.1 催芽

催芽是种植过程中预防病害、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播种前半个月将种薯从窖中取出,放在室内散射光下,一般平铺2 层,应掌控好堆放高度,厚度一般不得高于25 cm。在温度控制方面,以18℃左右为宜,每4 d 翻1次,保证种子受光均匀。期间,为了防止种薯受冻,当多数出芽长度约为1 cm 时,将其置于光下练芽,等到芽变绿时可播种,经过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种薯生长能力更强、出苗率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2.2 起垄、播种、覆膜

起垄,垄宽70 cm,沟宽30 cm,垄高18 cm。在3 月下旬—4月上旬,温度超过5℃左右时,便可以进行播种,播种时芽眼朝上,采用大阴沟方式栽种,两侧平均株距为40 cm,播种完即可覆膜。种植人员应充分把握马铃薯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内的需水规律。在播种前,若遇到春季干旱问题,应先进行大面积灌溉,直至水分被土壤完全吸收后,再开展后续的播种。如果在播种前土壤呈现出较好的墒情状态,就无需预先灌溉。待刚刚出苗后,其需水量不高,若没有干旱问题,也无需浇水。针对不同地域,应紧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与环境温度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以10~12 cm 为宜,地膜种植的方式因为后期不能培土,种植深度要比不用地膜的深,合理把控播种深度,能够有效避免薯块被冻伤、晒伤或变绿皮,促使结薯层次显著增加,对最终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播种后25 d 左右就可出苗,等苗长到大约3 cm 时,要及时放苗,避免接触地膜烧苗,放苗后要用土压紧放苗口,这样既有利于保墒,还可以保温。

2.3 合理密植

种植时密度低会造成水、肥、空间等资源的浪费,虽然单颗生长发育好,但由于密度不够,难以高产;密度高会造成单位面积内的水肥、光照等生长因素不足,单株生长发育不好,薯块小、品质不高,最终导致减产。因此合理密植很重要,一般每0.067 hm2种植约3 500~4 000 株,早熟品种可稍微密植,中晚熟品种适当稀播。

3 补苗

出苗后需根据田间苗数进行补苗,出苗后补苗很重要。因为马铃薯单个植株大,结薯多,缺苗、苗少就会产量低,所以出苗后要做好补苗,做到苗全、苗壮、苗齐。

4 除草

在除草作业中,应遵循除早、除净、除小的原则。如果采用药剂除草法,应在覆膜前在地上喷施除草剂灭草。在地膜的选用上,如果杂草多的地块,就选用黑色膜。黑色膜透光性差,杂草不易生长,但黑色膜增加地温效果不如白色膜,这需要在种植过程中自己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灵活选择。

5 浇水

幼苗期需水量不大,随着植株的生长需水量增加,块茎形成期直至开花期,马铃薯茎叶会呈现出旺盛的生长状态,主要体现在迅速伸长并扩大的根系,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根系需水量大幅增加,若在这一关键的生长期内土壤处于缺水状态,必然会对植株的后续发育与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难以达到高质高产效果。块茎膨大期,其需水量最大,如若土壤内缺水或水分难以满足其实际生长需求,便会对最终的结薯产量带来严重影响。淀粉积累期需水量减少,后期水分过多会造成烂熟不易储藏,影响其品质。在实际种植中,可根据土壤墒情浇水,在苗期到开花期浇水保证茎叶生长旺盛、块茎膨大期浇水保证其高产,浇水时最好是进行沟灌,水量不能超过垄高2/3,以免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影响其生长。此种种植模式为渭河流域及川区种植模式。

6 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也可进行追施。一般来说,应该在开花前追速效氮肥,早期追氮施可促进地上部分植株快速增长,提高光合作用,有利于以后薯块的生长。开花后再不进行追施氮肥,可追施钾肥(硫酸钾),每0.067 hm2约20 kg,在开花期也可以喷施叶面肥,一般用浓度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追肥一般撒于行间,结合浇后让根部吸收。

7 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武山县主要的病虫害的主要类型为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青枯病以及地下害虫等。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面,应重点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预防。农药的选择遵循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原则,药剂的使用还需遵循农业操作规范,根据发生病虫害的程度与特点,精准施药。

7.1 晚疫病的防治

晚疫病一经发现就要赶紧拔除中心病株,尽快喷药,一般选用64%的杀毒矾400 倍液或者25%的甲霜灵800 倍液,隔1 周喷1 次药,连续喷2~3 次,两种交替使用防治效果好。针对最易发的晚疫病,一般要选择抗病脱毒薯,选种时去除病、烂薯块。根据当地每年发病情况及早预防。

7.2 环腐病的防治

环腐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种薯使用病薯和切种薯时刀未消毒,其防治方法是留种薯时将发病种薯全部去除,在切块时一定要对切刀进行消毒才可使用。

在播种之前,先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者75%的酒精对切刀进行消毒,而种薯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浸种5 min。目前,该病较难药剂防治。因此,现阶段主要是选择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整薯播种的方法进行防治[1]。

7.3 病毒病的防治

推广使用脱毒薯是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办法,田间发病先除掉病株,再喷20%的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隔1 周喷1次,连续喷2~3次。

7.4 病毒病的防治

本地危害马铃薯的地下害虫主要有是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可以用辛硫磷药剂加细土兑成毒土撒于沟内进行防治。后期是蚜虫、瓢虫、豆元菁,可用氯氢菊酯喷雾防治。

8 收获

当马铃薯块茎停止生长,大部分茎叶开始变黄是其最好的收获时期,这时候是块茎干物质达到最大值。为了市场需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早收早上市。采收前2 d 可割掉地上茎叶晾晒,这样可延长贮藏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收获,需去除表面的泥土,去除烂薯、破薯以及虫蛀的块茎。

9 贮藏

贮藏马铃薯要避免光照,贮藏温度不宜高,一般低于5℃保存,以保证其食用品质。保存时,要对储藏窖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防烂窖。

猜你喜欢
需水量补苗薯块
径流季节变化对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
建三江主要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与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和母亲在雷雨中劳作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
黔芋8号栽培技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豫北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比较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