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21-12-01 16:28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观光规划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关乎长远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愈发强烈。在此背景下,观光果园逐渐成为热点,它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群体的心理感知和价值行为,这也直接表明了人们对贴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迫切向往。观光果园作为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有效地将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区域文化、旅游观光相结合。消费群体可在观光果园内游览自然风光、采摘水果、参与生产、体验农耕、感受本土文化,这也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1]。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逐渐形成了规模化观光果园产业模式,比如新疆、山东、河北等地区。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观光果园景观建设还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相关学者多侧重于果园的树种配置和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对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一、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瓶颈因素分析

现阶段,制约我国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瓶颈因素表现在4个方面,即:景观季相性明显、景观结构布置杂乱、景观缺乏区域特色(千篇一律)、基础设施不完善且落后。首先,一般观光果园盛节处于开春,时间较为短暂,尤其是北方地区表现较为明显,这对景观规划设计时树种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布置的景观材质、色彩搭配、树种形态与区域文化、周边自然环境不衔接。同时,景观缺乏创新和特色也是规划设计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即没有充分利用区域文化,无法有效表达观光果园景观的文化内涵,艺术感染力不强,更无法在旅游淡季凸显其核心价值。最后,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侧重植物要素配置,忽略了小品设施的设计,比如垃圾桶、卫生间等必需的服务设施,数量少且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二、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一是视觉性原则。众所周知,大众群体获取外界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传达,能够直接有效地了解观光果园植物要素、色彩搭配、小品配置等多方面内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大众群体视觉享受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区域地形、区域文化、区域风光、区域农耕方式等要素,运用景观规划设计方式和景观美学原理,为观光果园量身定制出文化内涵丰富、植物配置多样、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文化淳朴的景观造景[2]。

二是生态性原则。观光果园景观设计不仅要遵循视觉性原则,更要凸显生态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的全过程,进而构建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一方面,在果树配置方面,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以局部改造为主,以点带面,利用原有植物要素搭配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的多功能属性也决定了设计整体思路,尽可能站在多个角度进行考虑,把观光果园景观设计生态性原则当做一个有机整体。对园区生态系统进行细化,分为多个子系统,确保微观设计和宏观设计逻辑关系的合理性,重点聚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体验性原则。当前都市人群都希望在闲暇时间,回归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在观光果园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水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休憩项目娱乐等。因此,观光果园设计应高度重视,全面开发、设计更多此类项目,满足消费群体的体验感。

四是文化性原则。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观光果园规划设计方式基本雷同,主题单一、不明确,特别是忽略了文化内涵的表现。因此,在设计理念中应重点凸显文化特色,深度挖掘果品文化、乡土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切实提升观光果园文化内涵。

三、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

一是道路体系规划。观光果园道路体系不同于一般常规果园道路(主要用于生产加工、果实运输等),在规划设计道路体系时,需将生产运输和观光旅游深度结合。一般情况下,观光道路体系设计主要包括外部引导路线、园内道路线网及硬质铺装。观光果园内部道路体系作为贯穿整体的交通线路,有效将各娱乐场所衔接起来,便于消费群体观光旅游,这也是观光果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需重点考虑道路网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根据果园自然地貌、建筑分布、功能划分、地质条件及植物配置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规划设计,做到层次分明,形成结构化道路网络体系。其次,要对观光果园原有道路优化改造,增设串联所有功能区的主干道、支路布置和若干游步道,保证观光果园道路体系的合理性,尽可能满足车辆交通运输、游客集散、引导观光等多元化需求。这也有利于创造景观,进而与水域、山体、果树、建筑形成有机整体,因路得景[3]。

二是果树种植配置规划。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核心要素是果树种植及配置,简而言之,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元素。植被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观光果园景观的营造来说至关重要[4]。应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适地适树,乔灌搭配,科学选择树种,必须首选乡土树种,保证其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我国观光果园配置果树品种有苹果、山桃、猕猴桃、樱桃、杨梅、柑桔类等果树。同时,根据观光园区功能划分,采取多种果树配置形式,营造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植物景观,进而有效发挥改造地形、改变气候、分割空间、柔化生硬线条等作用。在观光果园入口处,为有效营造大气宏观气势环境,一般选用高大体型的乔木果树,比如朴树、银杏、梨树等。园区内种植的乔、灌、草、花卉等植物搭配,上层树种如文冠果、红叶海棠、美国山桃等;中层为观赏性果树乔灌木,色彩丰富,如梅叶榆、枸杞、四季玫瑰、八角茴香、白芷、百合、薄荷、佛手等;下层主要是一些草本及花卉,如千屈菜、马蔺、大叶补血草、耳叶补血草、大花秋葵、碱蓬、碱茅、盐穗木、盐爪爪、地肤、地被菊、大滨菊、荷兰菊、波斯菊、石竹、景天、鼠尾草、萱草、苜蓿草、百脉根等。

三是游赏体系规划。游赏体系规划主要是根据游客多元化需求而进行规划设计。主要结合观光果园的生态资源、植物配置、功能定位和休憩场所,开展农耕生产、采摘果实、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项目,让大众群体切身感受到观光果园的自然性和生态性。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主要分为田园风光区、农耕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对于田园风光区,由果实采摘区、水景区、传统文化体验区等组成。对于农耕体验区,主要针对当前农艺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进行展示,比如高效节水体验区、无土栽培区、智能化温室大棚展示区、药用植物园展示区及奇异果树品种和植物应用新模式展示等;此外,还可设置户外体验区,让社会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果树栽植、修剪、生产加工等生产环节。对于休闲娱乐区,主要设置露营、水上娱乐、体育锻炼馆、亲子活动区等[5]。

四是配套设施体系规划。观光果园配套设置体系规划设计与生态公园、城市公园有所差异,归根结底于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不同。因此,配套设施体系规划设计要与观光果园体验性、文化性、生态性及多样性保持高度统一。根据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配套设施服务主要分为接待中心、咨询服务中心、露营场所设施、生态健身馆、产品展示中心、停车场等附属配套设施。为保证户外果树景观保持统一性,需对室内景观进行植物配置。当前,观光果园规划设计者越来越重视室内果树植物配置。在观赏果园室内空间设计中,盆栽观赏果树植物要素的合理配置,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对室内空间大小、位置及布局形式进行充分地了解,根据不同的空间布局需求进行盆栽观赏果树构景。

综上所述,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为保证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乡村自然资源,打破传统果业经济模式,有效整合诸多优势资源,进而打造独具特色的观光果业景观体系。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立足于区域自然风光、地域文化、优势产业,同时遵循视觉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及文化性原则。在宏观上,精确定位市场需求,重点聚焦规划方向,尽可能满足大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在微观上,从果树要素配置、配套设施体系规划、游赏体系规划、道路体系规划等不同主题逐个突破,做到观光旅游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休闲娱乐深度融合,充分保证视觉传达、审美价值和互动体验的协同作用。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观光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人本理念下机场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城市景观规划中地域性文化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我国商务观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荡秋千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坐小火车去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