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2021-12-02 01:47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保种红河州红河

(云南省红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 661199)

云南省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总人口474.4 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61.2%,山区面积占88.5%。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人文环境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造就了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不仅种类多、类群齐全,而且种质特性各异。这些畜禽遗传资源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好、风味独特等特点,是培育畜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始素材,是红河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加大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红河州发展现代高原特色畜牧业,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绿色食品牌具有重要意义[1]。

1 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情况

(1)1981 年红河州畜牧兽医部门开展了一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共调查了9 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其中猪2 个(小耳猪、三河猪),牛2 个(水牛、黄牛),羊3 个(黑绵羊、本地绵羊、山羊),禽2 个(大种鸡、阿峨鸡),并编印了《红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畜禽品种志》。

(2)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大量外来品种的引进,红河州的畜禽遗传资源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查清和掌握畜禽遗传资源状况,2006 年以来,根据农业农村部、云南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红河州畜牧兽医局组织全州畜牧兽医部门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工作。通过这次调查,基本摸清了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的家底,掌握了大量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纂了《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志》,收录了20个畜禽遗传资源,具体为猪2 个(滇南小耳猪、大河猪)、牛2个(滇东南水牛、红河黄牛)、羊4 个(弥勒红骨山羊、石屏青绵羊、云岭山羊、红河绵羊)、鸡5 个(大围山微型鸡、蒙自斗鸡、金平大种鸡、泸西阿峨鸡、绿春黄连鸡)、鸭3 个(建水黄褐鸭、云南麻鸭、红河番鸭)、鹅1 个(红河灰鹅)、马2 个(云南矮马、红河马)、驴1 个(红河驴)。

(3)2009 年《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录入44 个品种,其中红河州5 个(大围山微型鸡、建水黄褐鸭、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云南矮马)。

(4)2011 年《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录入45 个畜禽遗传资源,其中红河州特有品种5 个(大围山微型鸡、建水黄褐鸭、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云南矮马)被录入,占总数的11.1 箛,2011 年云南省农业厅第15 号公告认定大围山微型鸡为“云南六大名鸡”之一。

2 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2.1 保护利用意识进一步增强

2006 年,国家颁布了《畜牧法》,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做出了全面规定。红河州各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通过相关法规的广泛宣传贯彻,各级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意识得到切实加强,各县市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选育及开发利用工作作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特色畜牧业的重要抓手[2]。

2.2 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初步建立了以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户为主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畜禽遗传资源。2009 年,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收集了1300 枚大围山微型鸡种蛋进行孵化、繁殖,现已繁殖、饲养成功,实现了异地保种。2011 年以来,大围山微型鸡保种场、石屏青绵羊保种场、建水黄褐鸭保种场相继建成,开展了组群、选育等工作。2020 年,申报的大围山微型鸡、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3 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通过云南省级专家组现场审核,标志着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3]。

2.3 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联系

2006 年以来,红河州先后与农业农村部种羊及羊毛绒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云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杨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相继开展了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大围山微型鸡、建水黄褐鸭、云南矮马、红河驴等种质特性研究,为红河州特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2.4 多方合作,保护和开发利用

通过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使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得到保护和发展。目前,石屏县饲养青绵羊2200 只,主要分布在石屏县龙武镇和哨冲镇。建水黄褐鸭全国仅建水县饲养,近5 年来保种场每年以2000 只鸭苗发放到乡镇饲养。屏边大围山微型鸡已实现在国家基因库异地活体保种,主产区的屏边县玉屏镇、湾塘乡、白河乡,现共存笼9000余只,当地政府已准备投资120 万元,新建成鸡舍5 幢,开展大围山微型鸡保种和繁育。云南省禽蛋产业技术体系红河试验站与绿春、金平两县合作,在绿春县建立试验基地,积极开展黄连鸡品种收集和基础群提纯复壮工作,目前基础群已经达到600 余只;与金平县金合鹿种鸡场合作开展金平县大种鸡保种工作,现有基础保种群1000 余只。

3 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禽产品专一化和高产化,忽视了对具有独特的生态意义和资源特性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加之投入严重不足、保护手段落后,红河州一些优良地方遗传资源的数量减少,如屏边云南矮马、大河猪、红河驴;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如红河绵羊。部分畜禽遗传资源还没有建立保种场,而已建成的保种场有的设施设备陈旧,保种规模小,保种工作不规范,保护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有效开展性能测定、资源登记等保种选育工作[4]。

4 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对策及建议

4.1 增强责任意识,加大政府投入

加紧建立保种场,划定保护区,确保珍稀濒危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抢救性保护,在支持畜禽种业生产的政策中优先扶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使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不再减少,保种工作得到持续有效开展。

4.2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保护成效

原产地建立保种场及划定自然保护区进行活体保种选育,同时依托国家基因库,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展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组织、胚胎、精液、卵、体细胞、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的保护,降低保护费用又确保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如弥勒云南立新羊业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云岭山羊的保种、选纯复壮、开发利用工作,并为云上黑山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遗传素材。

4.3 合理开发利用,挖掘保护效益

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制定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规划,根据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分布特点,加速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如绿春黄连鸡、金平大种鸡、大围山微型鸡、弥勒红骨山羊、石屏青绵羊、滇南小耳猪等,通过保护提高、开发利用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质高效的畜禽产品,助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保种红河州红河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创享空间
红河州总工会:举办职工诵读活动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说谎和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