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

2021-12-02 08:53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斑病区域试验含水量

1 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1.1.1 籽粒用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大斑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类型区:灰斑病、大斑病、穗腐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类型区:纹枯病、丝黑穗病。

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小斑病。

1.1.2 青贮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他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他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玉米类型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均未达到高感;其他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灰斑病、南方锈病。

1.1.3 鲜食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 北方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大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小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西南鲜食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小斑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1.1.4 爆裂玉米品种 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丝黑穗病、瘤黑粉病。

1.2 生育期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1.0 d,或收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

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西北春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2.0 d,或收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玉米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 抗倒伏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分别≤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比例不超过20%。

1.4 品质

普通玉米品种籽粒容重≥720 g/L,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粗蛋白质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

1.5 真实性和差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4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60%。

2.2 绿色优质品种

2.2.1 抗病品种 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所在区域鉴定病害均达到中抗及以上。

2.2.2 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品种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品种。

1)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西北春玉米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3%,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6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70%。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增产≥3.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产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

2)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西北春玉米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增产≥3.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

3)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东北中熟组和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西北春玉米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70%。

4)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西北春玉米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3%,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增产≥2.0%。

2.3 特殊类型品种

2.3.1 糯玉米(干籽粒)、高油、优质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品种 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品质:糯玉米(干籽粒):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2.00%。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优质蛋白玉米:蛋白质(干基)含量≥8.00%,赖氨酸(干基)含量≥0.40%。高淀粉玉米:粗淀粉(干基)≥75.0%。

2.3.2 青贮玉米(不包括粮饲兼用)品种 生物产量:收获时参试品种生物产量(干重)比青贮玉米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率≥50%。

生育期:以同一生态类型区大面积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或国家(省级)区域试验的普通玉米对照品种为对照,参试品种生育期应与对照品种相当或不晚于对照;或普通玉米对照品种黑层出现时,参试品种的乳线位置应≥1/2。

品质(两年平均):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淀粉含量≥30%。

持绿性:收获时全株保持绿色的叶片所占比例(%)。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大于等于10.0%的试验点比例≤20%;或每年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不高于对照。

2.3.3 鲜食甜玉米、鲜食糯玉米品种 产量:鲜果穗产量比同类型同品质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品质优于对照的减产≤3.0%。

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不低于对照(85.0分)。鲜食甜玉米:鲜样品可溶性总糖含量。鲜食糯玉米: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甜加糯型(同一果穗上同时存在甜和糯两种类型籽粒,属糯玉米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2.3.4 爆裂玉米品种 产量:比同类型同品质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品质优于对照的减产≤3.0%。

品质:膨化倍数,爆花率,籽粒颜色。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来源: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ybzzj1/202109/t20210930_6378764.htm)

猜你喜欢
斑病区域试验含水量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眼干的人别选高含水量隐形眼镜
数字说
径流小区土壤含水量TDR法与烘干法测试相关关系探讨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变压器油纸绝缘含水量的介电响应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