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垚声乐作品分析
——以《梁祝新歌》《昭君》为例

2021-12-02 10:45冯亦灵
艺术品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梁祝昭君乐句

冯亦灵

一、邓垚生平简介

邓垚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歌队钢琴伴奏,青年钢琴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民族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在其创作的道路上深受赵季平老师的影响,将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艺术精髓融汇于现代歌曲的创作之中。通过与众多歌唱家合作积累经验,对声乐演唱的气口、发声及演唱情绪有了充分了解,为创作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许多大型音乐会、比赛的现场都有邓垚老师的身影。钢琴伴奏如行云流水,很好地烘托了演唱者的演唱特点和情绪表达。对邓垚老师的两首声乐作品印象尤为深刻,本文以邓垚所创作的《梁祝新歌》《昭君》两首声乐作品为例,分析其创作特点及演唱技巧,从声乐演唱者角度出发,为日后更好的演唱实践积累经验。

二、《梁祝新歌》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1)《梁祝新歌》创作背景。《梁祝新歌》首次亮相于2008 年第十二届青歌赛上,该曲为邓垚与王庆爽合作完成。取材于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一部跨时代的艺术佳作。邓垚老师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千古绝唱》的创作主题,在创作之初将创作主题定位为:相爱的人未能在一起。邓垚老师完成旋律的创作部分之后,王庆爽老师非常喜爱,决定由她来完成填词工作,经过对旋律反复揣摩她决定以“梁祝”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进行创作。因此取名为《梁祝新歌》。乐曲主要为小调式三段体结构,创作旋律借鉴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一些创作元素,利用协奏曲中旋律的婉转绵长,加入了民歌的创作元素赋予了这首乐曲新的生命力和艺术特色。(2)《梁祝新歌》创作特点。“花开花落,飘飘飞彩蝶,不是你不是我。”开头歌词以叙事的口吻通过花开花落这样的自然现象带入情景。“百年千年,爱如长河,流过你流过我。”这几句歌词表明了“梁祝”的传说故事经历千百年,家喻户晓。“不要来生,不愿化蝶,只要尘世大爱如歌。”这几句歌词点明了歌曲的主题,突出了故事主人公对于命运坎坷的不甘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问花问月问流水,情在爱在人何在?……”这段歌词表达了祝英台对于命运不公的愤慨与反抗。呈示段旋律主要以跳进为主,节奏主要以二八或切分节奏为主,长短句相结合,给人以渐入主题的感觉,情绪逐渐饱满,感情色彩丰富。邓垚老师在旋律的编配上多以琶音为主,伴奏织体多以和弦为主,整体旋律线条流动性强,给人以循序渐进的代入感,与后半段旋律形成对比。后半段旋律主要以切分节奏为主,创作手法应用了“鱼咬尾”的创作形式,在民歌的创作中常有体现。在开头的二八节奏及后来的11 小节中,都应用到了“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开始时旋律相同但结尾部分旋律发生变化,这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之中也常有体现。这两种创作形式都是传统音乐元素在现代歌曲创作中的再现,为展开段的旋律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展开段速度转为快板,调式转入角调式,伴奏织体以柱式和弦为主,与呈示段形成鲜明对比,将歌曲旋律推向高潮,突出了主人公对于爱情坚定不移的情绪以及命运不公的愤懑。71 小节以后,歌曲情绪达到最高点,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宣泄出来,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听觉冲击。在间奏又留有充足的过渡,把听者拉回现实,力度也由原来的极强(ff)转变为极弱(pp),在一小节之内过渡到再现段。再现段速度又回归到慢板,旋律线条重复呈示段,力度与节奏与呈示段有所不同,像是强调了呈示段所表达的情绪。(3)《梁祝新歌》演唱分析。在演唱的过程中,气息与咬字尤为重要。《梁祝新歌》有许多部分情绪激昂,在演唱过程要想把这些部分的情绪表达清楚,首先要做好气息的支撑。气息支撑决定了歌曲强弱变化以及情绪的表达。例如:“花开,花落……”这一乐句将一句话分成两句,中间换气但声断气不断,乐句才能衔接好,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演唱时应当注意保持在高位置上,利用气息使得声音饱满,张弛有度。乐曲的高潮部分在演唱时对气息和吐字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保持声音平稳、演唱完整的基础上对情感的表达处理细腻,乐句连贯。歌曲以叙事性为主,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既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强烈的前后情绪对比,又要有良好的气息作为支撑,收放自如,逻辑重音明确,咬字清晰。

三、《昭君》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一)创作背景

歌曲以昭君出塞为创作背景,昭君出塞讲述了昭君与匈奴和亲以维护汉朝长治久安的故事。邓垚老师在创作时,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快板,直奔主题,给人以气势恢宏的感觉。王庆爽老师凭借此曲,获得第十五届青歌赛金奖。

(二)创作特点

开头有6 小节引子,左手连续八度和声音程营造了震撼、开阔的音乐氛围。为A 段主旋律做好铺垫。A 乐段中的乐句旋律多以大跳音程开头,伴奏织体仍以八度和声音程为主,点明主题,感觉置身于大漠的辽阔之中。B 段整体速度转为中速,与之前A段的情绪有明显对比,旋律起伏小,乐句之中还加入了一些八分休止符,给人以足够空间加以想象。B 段为新材料,整体叙述性较强,由远及近将听者带入昭君当时的心境,整体的旋律和节奏充分体现了昭君的无奈。B 段在一遍反复结束后,15 小节的连接段又将歌曲推向高潮,速度回归快板,八度和声音程的伴奏主要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从42 小节以后,歌词只有“啊”,旋律线条逐渐趋向高音区,整体力度渐强,为后面的再现段做了充分的铺垫。再现段伴奏织体有所变化,旋律线条加以强调,使得整个乐曲达到高潮。尾声终止于主音上,乐曲整体层次分明,歌词中有许多部分以景抒情,例如:家国情怀远,诉尽飞雪白。充分表现了昭君为国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

(三)演唱分析

通过欣赏王庆爽老师在青歌赛中演唱的版本,好的气息仍是完整表现歌曲的重中之重。《昭君》中的旋律线条起伏较大,音程大跳较多。要想做到演唱平稳、完整,力度情绪张弛有度,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息作为前提。在歌曲中还有许多弱起的乐句,在演唱过程中还要注意准确把握重音的位置,这对演唱者有一定的考验。节奏上,多以八分、附点、切分节奏为主,所以对于演唱者节奏的要求十分严格,既要把握逻辑重音的位置,又要保证节奏准确。“大漠草青青,美人英雄怀,只愿长相知,幽怨转眉开”这一句歌词在整首乐曲中多次重复,是该曲的主题。歌曲旋律主要集中在高音区,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颌关节打开,气息不要上抬,找“打哈欠”的感觉。气息要源源不断,咬字要清晰,保持乐句的连贯性。B 段整体的情绪是惆怅的、无奈的,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整体力度稍弱,情绪低落,乐句开始缓缓进入,循序渐进给人以娓娓诉说的感觉。连接段中虽然只有一个“啊”字,但在乐句之间要有强弱对比,逐渐根据音高渐强,将旋律推向高潮,与再现段的主旋律衔接好。尾声部分音量逐渐收拢,最后一乐句以渐弱的力度结束,给听者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

四、综述

邓垚老师的声乐作品在当今声乐领域颇受关注,该篇文章从创作和演唱的角度出发,分析两首颇具代表性的声乐作品。邓垚老师的创作为声乐艺术作品增添了新的艺术色彩,创作手法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希望通过此文,能对自身及其他声乐演唱者日后演唱两首歌曲有所帮助,也期待日后邓垚老师更优秀的艺术作品出现。

猜你喜欢
梁祝昭君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昭君
昭君
千载琵芭语,不解昭君怨
明清闽南梁祝戏曲、俗曲的出版与传播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长歌一曲昭君怨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