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融古为我”

2021-12-02 11:24陈泓凌
江苏教育 2021年65期
关键词:临帖交融技法

陈泓凌

临帖是中国书法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从其讨论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可以说临帖是书法人一生的必修课,无论处在哪个高度,都无法脱离临帖的要义。因此,临池不辍,自出机杼,先有古意而后有我意,古我交融,融古为我,这是中国书法真正的传承精神,而这种传承则是通过临帖来延续的。中国书法的临帖非常巧妙,可以对话古人,可以敬畏经典,它似乎又不仅仅局限于字面的“临帖”,它能“建构”空间,突破三维空间的限制去认识四维空间,神游万古,与古人心心相印,临帖之妙就是中国书法之妙,难以言表。

沙曼翁先生曾提出临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有古无我”是临帖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古”。清人梁巘在《平书帖》中说:“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这启示我们临帖要找准目标,要向古代经典碑帖学习。何以说学书要溯古?《易经》中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在溯古的过程中,要一笔一画准确书写,首先解决“像”的问题,以一种“无我”的状态,走进古人的书写之中,感知古人的书写状态,同时需要自己作为一名忠实的粉丝,在“无我”的状态中汲取古人的力量,通过量变产生质变。如清人梁章钜《学字》中说道:“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古中有我”是临帖的进阶阶段,这个阶段重在学古人,而后能变古人,自出新韵。书写是情感的表达,在临帖的过程中,慢慢突破技法的藩篱,植入个人的情感,使之在临古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影子。临帖的任何阶段都需经韦编三绝之苦,徘徊于经典,技道双修,书艺之境自然古中有我。

“融古为我”是临帖的终极阶段,这是一种情感认知的交融,亦是对立统一、阴阳交融的阶段。在个人技法层面上,集古之大成,融古而为我,这个阶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前两个阶段有着不断的重复和交叉。技法的融合无法机械地去完成,而需要对中国书法有深刻的认知和个人情感的融入。在文化道义层面上,临帖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缩影,一阴一阳之谓道,书法中的阳刚和阴柔,交融而为大我。中国书法何以能贯穿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伴随着中国文化经过千年的涤荡,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我想说,书法如佛法,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融古为我。

猜你喜欢
临帖交融技法
手绘技法表现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真美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集聚思想碰撞推进文化交融与发展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