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提振生猪产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2021-12-02 12:12陈晓岚单鲁先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调运猪瘟畜牧

陈晓岚 单鲁先

(1,贵州省丹寨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557500;2,贵州省丹寨县农业农村局 557500)

“猪粮稳安天下”,生猪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养猪业损失惨重,生猪产能严重不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 年猪肉产量5404 万t,下降0.9%;生猪存栏42817 万头,比上年下降3.0%;生猪出栏69382 万头,下降1.2%。2019 年全国生猪存栏31041 万头,同比下跌27.5%;生猪出栏54419 万头,同比下跌21.6%,猪肉产量4255 万t,下降21.3%。据国家海关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进口猪肉数量为121.6757t,增加59.7%;进口牛肉69.5 万t,增加19.9%。2018 年,我国进口猪肉数量为119.2828t,增加-2%;牛肉进口量103.9 万t,同比增长34.4 万t。2019 年全国进口猪肉210.8 万t,增幅超过75%;进口牛肉165.9 万t,增加59.7%。2019 年中央储备冻猪肉从9 月开始一共向市场投放猪肉17 万t。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2019 年猪肉消费缺口同比减少近1150t,2019 年同比2018 年在进口和投放储备肉108万t 的基础上猪价始终在高位运行,生猪产能短期恢复形势严峻。面对新形势,恢复养殖户信心、提振生猪产业任重道远。

1 制约提振生猪产业的因素

1.1 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依然严峻

1.1.1 国内形势

从2018 年8 月3 日,我国确诊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到现在全国共报告发生了162 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120 万头染疫生猪。2019 年,全年全国共报告发生了63 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生猪39 万头,除4 月份之外,其他11 个月的疫情发生数都保持在个位数。但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3 月3日发布,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发生野猪非洲猪瘟疫情,共发现死亡野猪7 头。时隔70d 再次发生疫情,给我们敲响警钟,非洲猪瘟并没有离我们而去,仍然在我们身边潜伏,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要始终蹦紧非洲猪瘟防控这根弦。

1.1.2 国际形势

2019 年全球共有27 个国家发生了14600 多起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1.1.3 非洲猪瘟疫苗研制

非洲猪瘟疫苗还处于研制阶段,据3 月1 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英文版)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发表的研究论文,文中提到:“研究人员以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PigHLJ2018 为骨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通过在猪体内进行系统的致病力、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试验,他们遴选出一株具有7个基因缺失的病毒,符合弱毒活疫苗安全性标准,可对非洲猪瘟强毒的致死性攻击提供有效免疫保护。”

1.2 生猪养殖户恢复生产的信心依然不足

从目前各地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生猪存栏涨幅缓慢,存栏增长主要来自于防疫设施先进、措施到位、搞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养猪企业;中小生猪养殖户因自身防疫设施落后、扩风险能力弱信心依然不足,补栏不足,甚至还存不敢补栏和持观望态度。

1.3 其他因素

1.3.1 新型肺炎与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

因疫情人员流通聚集减少、人们食肉习惯的转变,造成猪肉消费量降低。

1.3.2 生猪防疫检疫监管不到位

一是因各级党委政府对畜牧兽医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县乡基层畜牧兽医干部大部份被抽调从事政府中心工作,剩下业务人员的因年龄大、知识老化、思想守旧,业务工作均处于应付之中,什么工作追得紧就先做什么工作,因此,在防疫检疫上,县乡安排部署后,基本就由村级兽医员去完成,防疫质量整体不高。二是部份养殖户因法律意识淡薄,不进行生猪调运申报和落地报检,加上检疫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少,造成监管缺位。三是机构不健全。在新一轮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中,部份地区因受人员编制影响,撤销检疫监督机构,尤其是在县乡编制和人员严重减少,混编严重,即担负行政执法检查处罚职能、又担负技术推广,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与各地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四是畜牧兽医干部利益得不保障。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关于调整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的通知》 (人发[2015] 99 号) 下发后,部份因财政收入低的地区到目前为止,未兑现给相关人员,严重挫伤畜牧兽医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3.3 生态环境保护

受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影响,生猪养殖用地范围收窄,造成供给不足。

2 提振生猪产业的有利条件

2.1 政策支持

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和应对新型肺炎阻击战下实现生猪产能恢复和猪肉保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 《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 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紧急通知《确保“菜篮子” 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任何人不得阻绝饲料运输车通行》 等文件和政策措施,同时各省(市)、地(州)也相继制定出台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政策措施,在各级党委政府努力下,养殖户信心在逐渐恢复,能繁母猪存逐渐提高。

2.2 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从2018 年8 月3 日,我国确诊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2018 年全国共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了99 起;2019 年全年全国共报告发生了63 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家猪60 起,野猪3起),除4 月份之外,其他11 个月的疫情发生数都保持在个位数;截止2020 年3 月5 日全国仅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 起(野猪),通过有效处置,目前来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2.3 能繁母猪存栏逐渐恢复

据农业部官网2 月20 日消息,据对全国400 个定点监测县数据汇总,1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2%,连续9 个月环比增长,与去年9 月份相比增长8%。能繁存栏的增长为恢复生猪产能提供保障。

3 提振生猪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3.1 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

各地要围绕“切断外源输入、净化内部环境” 的总要求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

3.1.1 切断外源输入

随着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缩短城市间的距离,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为生猪和其产品流通过带来广阔的天地,但也给生猪调运检疫监管带来新的挑战,给生猪的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提供有利条件。从国内当前报道的非洲猪瘟传播流行来看,基本上是外源性输入为主;因此,我们必须要切断外源输入途径。一是建设县级生猪原种场和乡镇生猪扩繁场,引导在村内、组内、规模养殖场内实行自繁自养,避免从疫区引进种猪和仔猪。二是加强生猪调运检疫监管。尤其跨区域引进种猪时,要严格依法执行种猪调运申报许可;仔猪和商品猪出栏依法实行点对点调运;建立非法调运生猪及产品黑名单制度,全面规范生猪和生猪产品调运程序,严励打击非法调运生猪及产品的行为。

3.1.2 净化内部环境

一是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范处置疫情。二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监测。三是在规模养殖场内推广应用疫病净化技术。

3.2 及时有效帮助养殖户恢复发展生猪生产信心和决心

一是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 和农业农村部《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并结合实际,在两个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当地恢复生猪产能保供政策,多方面、多渠道帮助养殖户恢复发展生猪生产信心和决心。二是建立重大动物疫情评估制度,省、州、县、乡要成立重大动物疫情评估专家组,对当地疫情进行调查分析评估,评估辖区内的养殖风险等级;同时,专家组成员要深入实地,对发生非洲猪瘟的养殖场(户)开展实地科学评估,评估养殖风险等级,并制定发生非洲猪瘟地区、养殖场恢复生猪生产技术指南,让养殖户知道什么时间可以养、什么条件下才能养,怎么养。

3.3 科学制定提振生猪产业规划

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生猪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推进建设的目标任务,科学有序推进。

3.4 科学设置畜牧兽医机构

各地紧抓机构改革最后机遇,不能简单一刀切,照搬照套其他地方和上级的改革方案,要通过认真调研分析,反复征求意见,依法科学设置县乡畜牧兽医机构,解决事有人做、做事的人身份合法等问题。

3.5 注重畜牧兽医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畅通畜牧兽医干部的职级、职称晋升渠道,要定期对他们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培训,让他们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在畜牧兽医项目实施、养殖产业发展中多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们,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不断激发他们想干事敢干事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来。

3.6 科学合理规划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推进白条猪肉配送

各地要综合考虑屠宰量、运输距离、人口密度、猪肉消费量等,科学合理设置屠宰场(点),减少生猪长途调运,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猜你喜欢
调运猪瘟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舰载机典型调运方案推演与时序优化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基于混合编码遗传算法的战时军事物流调运协同优化问题研究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