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动物疫病分析及有效防控措施

2021-12-02 12:12商涌泉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畜牧疫病养殖场

商涌泉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农业农村局 065600)

作为基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持续增长,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养殖数量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此同时,各类疫病的发病率也在持续增加。就目前来看,常见的疫病种类有动物普通疾病、传染类疾病及寄生类疾病。

1 畜牧养殖动物防控的现状

1.1 养殖环境较差

目前我国基层畜牧业的养殖规模小且分散,大部分个体养殖户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不注意卫生,不能及时清扫,不能按时消毒灭源,容易滋生细菌,使动物疫病发生概率变大。

1.2 动物防疫措施落后

目前,我国基层畜牧业的防疫水平较低,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一是有些地区对养殖业的重视度不高。二是个体养殖户没有足够的科学观念,对动物防疫没有概念,防疫手段也非常落后,而且相关人员文化水平也不高,使工作很难开展[1]。

1.3 养殖户科学养殖的思想观念落后

畜牧养殖大部分养殖户学历都不是太高,他们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识提升不上去。动物防疫工作思想落后,对养殖出现的问题都是依靠自身仅有的经验来解决,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科学防控。

2 现阶段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的疫病种类分析

2.1 可传染疾病

在我国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传染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危害及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类型,一般情况下,畜牧动物都会由于致病病毒及致病细菌或真菌等的感染而引发传染性疾病,与此同时,这也是这一类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当畜牧动物感染传染病,其自身也会因此变成病原体,除此之外,由于传染病的种类较多,导致其传播途径多样化,给养殖户对这一类疾病的预防带来很大考验。

2.2 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是除传染病之外的另一种常见畜牧动物疾病,其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寄生虫在所饲养的动物体内生长繁殖,由此不断消耗动物本身的营养,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阻碍[2],另外,寄生虫病的发病范围较广泛,存在普遍性特点,即所有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都存在引发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如猪肉绦虫,病猪在发病初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当寄生虫不断繁殖生长,会使病猪产生各种不良症状,最终造成其死亡,可以注意的是,大部分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都不是随机的,其会存在一定的生存条件要求,因此,可以从此入手,做好该疫病的预防。

2.3 其他普通疾病

除上述两种疾病外,动物本身还容易受到内科、外科及产科等疾病的危害,内科疾病常见的发病原因是病毒感染,在畜牧动物养殖中也较为常见,但由于发病因素较多且杂,所以不同的疾病也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而外科疾病一般多表现在眼部、口部或脚部等,对于产科疾病来说,相较前者更为复杂,其防治难度也相对较高[3]。

3 畜牧养殖动物产生疫病的原因

造成畜牧养殖动物产生疫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环境因素,动物饲养过程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不能满足其需求,会导致动物机体发育不够完善,其自身抵抗力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疾病;其二,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表现在不当的喂养方式及管理方式中。

4 对畜牧养殖动物进行疫病预防的有效途径

4.1 做好动物安全疫检工作

畜牧动物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疫检工作,一方面,在动物引进初期,要对新饲养的动物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定期观察,并在确保其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可以将其投放到养殖场内,另一方面,养殖场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养殖场内的外来人员流动问题,无关人员严格禁止出入,对于一些必须进入的人员,要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避免携带病菌给动物带来影响,除此之外,养殖场内所有动物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使其能定期完成疫苗接种,以此提升其抗病能力,如若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有动物出现感染疫病的现象,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并进行合理的消毒,避免疫病范围扩散,造成更大的影响。

4.2 加强动物的科学管理

动物饲养过程中,需根据动物各阶段的生长需求来科学配制饲料,以此保证动物能摄入足够且全面的营养元素,从而提升其自身抵抗力与免疫力,针对动物的疫病预防,饲养人员还需要做好养殖场内部环境的管理,及时处理动物粪便及生产中垃圾,在保证饲养动物本身健康的同时,避免污染周边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提升资源的再次利用,更好地促进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4.3 构建疫情举报系统

畜牧动物饲养较为集中的地区,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养殖情况与养殖户需求,构建一套科学健全的疫情举报系统,并根据以往的疫病状况,制定合理的疫病举报方法与举报原则,养殖场一旦发现恶劣疫病,要及时上报,让所有养殖户做出反应,提升疫病治理与防护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宣传,使养殖户能提升疫病防控意识,此外,地方政府也要充分发挥自身领导与监管职能,实时关注所在地区的疫病状况,若养殖场出现疫病,则及时进行相应的领导与管理,将其产生的影响与经济损失降至最小[4]。

4.4 发展生态养殖

畜牧行业应积极发展生态养殖。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可以防控动物疫病,还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在积极发展生态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做到同时有效发展生态养殖,让基层农村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4.5 健全动物疫情防控机制

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离不开健全的防控机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机制,加大管理力度。需要对养殖户进行定期培训。对动物疫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对兽药和疫苗问题需要制订完善的流程,有效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测,以保证养殖业的安全性,还要定期反馈动物防疫工作进程,保证可以及时调整对策。

4.6 转变养殖者观念

基层地区大部分是农牧村,如在合作市佐盖曼玛镇畜牧兽医站,校对比较边远,要求基层单位认真宣传动物防疫知识,积极推广普及科技知识和技术,使养殖户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动物防疫工作。同时,管理和科技人员要提升自身素质,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各种疫病的侵袭,因此,必须要加强饲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不断提升饲养动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一些有效预防措施加持下,尽可能地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率,确保养殖动物健康生长,为市场提供放心的肉制品,并不断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疫病养殖场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