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视角下长三角饲料行业的竞合分析

2021-12-02 12:00倪清燃
中国饲料 2021年21期
关键词:饲料行业长三角饲料

倪清燃

(宁波开放大学,浙江宁波 315016)

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处长江与东海和黄海的交汇之地,长三角地区的常住人口有2 亿人之多,占地面积不到全国的百分之五,但其经济总量已经达到全国的1/4,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卓勇良,2019)。长三角地区包括直辖市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总共41 个市,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超过了60%。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发达、经济活力高、创新能力强、资源丰富,无论在我国还是全球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影响力,发展潜力大。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科技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上升至国家战略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薛汗根,2019)。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饲料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和民生息息相关。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长三角饲料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长三角饲料行业的发展现状 相比于其他区域,长三角地区的饲料产量和总营业收入属于全国中游水平。在长三角地区,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的省份只有江苏省,同时其在全国各省饲料工业总产值排名第三,其他省份均没有进入前十名。近两年中,除了上海和安徽,长三角地区的其他省份在饲料营业收入方面略有下降(唐明娟等,2020)。2019 年由于受到生猪产能下降、国际政治因素和全球贸易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饲料产量和营业收入都有一定幅度的减少,饲料产品的结构有所调整,饲料添加剂的产品数量和产量在逐渐增加(周纳宇,2020)。

1.2 长三角饲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1.2.1 同质化竞争严重 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饲料行业间形成竞争超过合作的不利局面。各个饲料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企业规模,加大了生产线扩张、品种研发、价格竞争的力度,导致各个企业的饲料品种重复性严重,有些品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不仅影响产品价格,也造成生产线的闲置和浪费,引发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局面。

1.2.2 产业链较短,流通渠道单一不顺畅 虽然长三角地区的耕地面积不少,但是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如此导致了饲料产品的品种也极为有限。此外,大部分的饲料加工企业,其科技水平不高,导致饲料产业链的价值较低,企业无法立足于激烈的竞争市场,并会失去高端市场的份额。在流通渠道方面,现今饲料行业形成与企业相配套的统一流通渠道,这样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销售,然而,由于辐射范围有限,导致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流通渠道较为单一,加之产品附加值不高,流通成本等原因,也制约了流通渠道的扩展(施和平,2020)。

1.2.3 缺乏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规划,建设明显滞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 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能够突破地理界限,扩展市场范围。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并未建设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缺乏总体规划,各个企业虽然建设了信息化平台,但是水平较低,缺乏标准化体系,同时信息只对企业内部开放,共享程度不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饲料行业的区域发展(石天英,2019)。

1.2.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区域内饲料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缺乏政策扶持,往往使饲料企业各自为战,容易产生同质化竞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宋宏,2019)。

1.3 长三角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近些年国际贸易形势发生变化和全球经济发展趋缓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饲料产量值都出现不同幅度的降低,产品结果和种类的调整速度在加快,饲料添加剂的产量和产值出现稳步增长态势,总体而言,饲料行业的整体形势比较平稳。随着畜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对于饲料行业也有一定影响,不少大型企业逐渐打造集种植、饲料生产与养殖于一身的农牧结合模式,这样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谢长城,2018)。因此,饲料行业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

2 影响长三角饲料行业竞合发展的因素

2.1 资本因素 资本是饲料生产的重要要素,包括生产设备、厂房、运输车辆、基础设施以及存货等。资本的增加有助于推动饲料行业产值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王韩伟,2005)。大量资本的投入能够明显推动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的发展,在经济体制发展的初期,资本推动行业发展的方式较为粗放,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投入逐渐转向新型产业,投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饲料行业得到资本投入增长趋缓。资本要素对于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增长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2.2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要素包括劳动人口、劳动时间和劳动技能等。一般情况下,投入的劳动力要素越多,产出就会越大,也就能促进饲料行业的发展。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当资本投入开始减少时,大量投入劳动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资本要素的作用(文红星,2005)。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该区域,使得饲料行业能够获取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使得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饲料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饲料行业的产量、质量和产值呈现平稳增长趋势。

2.3 环境因素 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环境本质上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过去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是以高能耗和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随着环境污染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成为共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大地、水、大气、土壤等各种资源。损害资源恢复所需要的费用就是环境因素成本,虽然环境要素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一旦超过,则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环境成本具有很大的弹性和不可确定性。环境因素在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废水的排放量也出现明显的增加,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饲料行业也在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减少污染的排放,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饲料行业需要引入清洁生产技术,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邵敏等,2004)。

2.4 技术因素 饲料行业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饲料产品生产中所涉及的知识、工艺和技巧等。经济增长理论中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推动行业的发展。饲料行业要实现持续的增长就需要不断引入与改进生产工艺,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和技术创新,直接带动饲料行业的产量和产值的增长并降低能耗和污染。相比资本、劳动和环境因素,技术不会受到限制,具有无限进步的可能性,因此也不会出现边际收入递减的情况,而资本、劳动和大气、土壤、大地等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当缺乏技术进步与创新时,饲料行业的增长会收敛并趋于均衡。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饲料产出量,并能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与熟练程度,从而增加劳动单位产出,同时也能优化自然资源的使用并减少污染的排放(丁波莉,2021)。因此,饲料行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依赖于技术进步与创新。长三角地区由于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使得饲料行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目前,长三角地区的饲料技术水平已经逐步接近于发达国家,形成了集约化的增长方式。

3 区域协同视角下长三角饲料行业的竞合发展思路

首先,确定以协同发展与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明确饲料产业发展的定位。长三角地区濒临东海和黄海,又是江海的汇合口,其渔业养殖规模较大,同时长三角地区有好几个港口,有利于饲料产品的出口贸易。因此长三角地区的饲料行业应该根据周边地区的养殖品种、规模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和产量规划进行调整,建立优势互补、错位生产、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其次,明确饲料行业的发展目标。长三角地区的饲料行业应根据区域范围的养殖场数量、养殖规模、养殖品种等因素制定生产的品种和产量,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产能过剩。最后,要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饲料产业共同体,促进行业内部各个企业的协同发展,降低同质化竞争,进行错位发展,形成合力,提高对外竞争的抗风险能力。

4 区域协同视角下长三角饲料行业竞合发展的建议

4.1 基于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分工 上海应该发挥其综合能力强的优势,辐射周边地区,起到扩散作用,将长三角地区的饲料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长三角地区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基于比较优势实行错位分工,建设一批饲料加工基地,打造饲料工业产业带,促进饲料产业的聚集,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区域饲料产业发展格局。借助长三角地区资本丰富、技术水平较高和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发展长三角区域饲料加工产业。优化饲料产品结构,在饲料产品深加工和多样性方面进行深入发展,对于规模型的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新型、高效、能耗低的饲料产品。同时,大力改善长三角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渠道,加快饲料行业的发展。

4.2 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饲料企业对于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壤、水源、自然资源等。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超过一定程度时,反而会减少生产边际效益,导致对环境的伤害,影响饲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长三角地区饲料产业特点,饲料产业只有摒弃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改善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来提高产业的产量和产值,并减少资源的消耗,才能实现饲料行业全面均衡稳定的持续发展。饲料行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对现有落后的饲料生产和加工技术进行改造,淘汰落后的高能耗设备,全面推广改进的生产技术,促进饲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加快推进饲料行业转型升级 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加快行业的转型升级。饲料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物流运输等配套供应链的建设,支持和引导饲料行业内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调整饲料产品的结构,合理规划产量,扩大物流渠道,利用地理、资源和资金优势,打造集农作物种植、生产、深加工、养殖、销售和物流运输的产业链,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区域饲料行业的竞争力和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动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就需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部门应制定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由政府或行业协会主导、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高效沟通机制,合理规划并统筹长三角地区饲料企业的分工定位、细化具体的生产规划,加快推进饲料产业的实际运作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和饲料产业上下游的合作机制建设,简化行政手续和流程,提高实施效率,并在制度层面降低企业税负,从政策方面给予长三角地区饲料行业发展的扶持。

4.5 推进信息化建设 要构建并完善饲料产品交易信息平台,为饲料企业、养殖户和海外客户等相关人员提供公开的信息。目前长三角地区缺乏标准化产品信息建设,每个饲料企业提供的产品信息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沟通不畅,容易产生纠纷,因此要加强产品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信息沟通的流畅度,从而提升产品交易的效率。此外,要提升信息平台的应用水平,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以维护信息平台,同时不断完善信息平台,在平台上不仅提供饲料企业、产品等信息,还应提供产品价格变动、市场变化、研究进展、养殖业等相关行业的新闻,为饲料企业和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从而及时调整产品种类和产量,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成本和减少过剩产能,从而促进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我国地缘辽阔,每个地区的发展都不尽相同。若一个区域的饲料行业能够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更能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行业同构性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饲料企业存在竞争关系,容易走入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因此长三角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资金、资源、地理和人力等因素,明确饲料产业的定位,利用比较优势,深化错位分工,形成协同发展的态势。

猜你喜欢
饲料行业长三角饲料
高职院校学生饲料行业的创新创业路径分析
——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
校企合作背景下饲料行业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对饲料行业有何影响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