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防控策略

2021-12-02 12:12孟繁秋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流行性猪只猪群

孟繁秋

(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35000)

1 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和病因

1.1 流行性病学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经消毒药物消杀会失去感染能力[1]。任何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猪只都有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可能,且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包括哺乳仔猪、育肥猪等,发病率为100%,其中哺乳仔猪的症状最为严重。该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病毒由粪便排出,污染猪舍和饲养器具,传播速度较快,如果猪群中有病猪出现,30d 左右就能感染整个猪群,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寒冷季节,夏季也有可能发生。不同感染途径的病猪潜伏期不同,自然感染的病猪潜伏期较长,经粪口感染的潜伏期较短,初生仔猪仅为24~36h。

1.2 病因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弱。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季节变化和饲养管理不到位。一方面春冬寒冷季节温度较低,受季节、环境应激因素的影响,猪只免疫力降低。另一方面,营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等不到位也影响猪只免疫机能。

2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

因该病的高发性、高危害性,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方法是防控前提。腹泻是多因素性疾病,需要临床诊断、病理学研究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分析。(1)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主要是结合猪只临床症状进行初步确诊,临床特征包括迅速脱水、拉稀薄粪便、呕吐、生长速度变缓等。(2)病理学诊断。对病死猪进行剖检,根据胃肠道特征和胃肠道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研究。该病属于消化道类疾病,死猪经剖检后可发现胃肠道发生病变,肠壁变薄,肠管发生膨胀,充满黄色液体,含有很多水样粪便。显微镜观察显示肠绒毛萎缩变短,绒毛与肠腺的比例降低,约由7:1 降至3:1[2]。(3)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及血清中是否具有该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是一种最精准的诊断方法。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具有相似的肠道病变[3],加上很多猪场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使得该病较复杂,很多因素都能导致该病的发生,要确诊是否患有流行性腹泻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

3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初生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仔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发病率稍低,为15%~90%。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对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同,年龄越低症状越严重,尤以1 周龄以内的初生仔猪症状最严重,在感染后发生腹泻,3~4d 内出现严重脱水和死亡,病死率约为50%。成年猪在感染后4~6d 后发生水泄,常伴随着呕吐和厌食。多数断奶仔猪、肥育猪和母猪感染后可以通过治疗可恢复正常,病死率低,但少数恢复后仍发育不良。

病猪的临床表现具体为进食后出现呕吐、水样状腹泻,且粪便呈灰色或灰黄色;体温稍高或正常,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厌食。

4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策略

4.1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策略

该病自身特征决定了其防控的复杂性,很难探讨出适用于所有猪场的一套可复制、模式化的防控方法,只能根据猪场内疫情情况综合防控。总体策略是尽可能提高母源抗体水平,降低环境感染压力,具体策略如下。

4.1.1 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哺乳仔猪是发病最严重的猪群,免疫因子的主要获取渠道是母乳,通过初乳获取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因子,因此,提高母源抗体水平是关键。首先可通过母猪返饲使母猪感染后产生相应抗体,再通过母乳喂养传递给仔猪,使其获得免疫保护。高母源抗体水平可间接增强哺乳仔猪的免疫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不可复制,而且采用返饲方法控制腹泻时要充分考虑母猪的健康背景,清楚了解是否存在其他可经粪口传播的疾病。其次,注射组织灭活苗,使用本场感染病毒的组织,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相对容易运输和保存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灭活不彻底、效果不确定、抗原含量不确定等。最后是注射商品化疫苗,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方法,常用疫苗是氢氧化铝灭活苗,但要根据猪场内哺乳母猪和仔猪的具体感染情况采取适当的免疫程序,选择正确的疫苗剂量和注射次数,争取取得最佳免疫效果。免疫接种后还要进行免疫效果评估,常见评估方法有临床评估、检测初乳和血清抗体水平。妊娠母猪产前可接种二联疫苗,获得良好免疫力,仔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4.1.2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病猪的粪便内含有病毒,因此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特别是产房要经常清洗、消毒和通风,严格按照消毒程序执行。猪舍内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等污物,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母猪管理要做到全进全出,降低疫病传播概率。做好猪群日常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时隔离治疗,并对饲养工具、猪舍等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有条件的可对产床进行拆卸、浸泡和消毒,从根本上杜绝传染源。总之,要做好人、物品、车辆、猪只进出场的记录和管理,切实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4.1.3 加强饲养管理

受应激因素的影响,该病多发于寒冷季节,除加强防疫以防止疫病爆发外,也要注意防寒保暖,精心照料初生仔猪,安装保暖设施以保持猪舍适当的温度;垫草要干燥、松软。同时,加强营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如果哺乳母猪感染该病会出现无乳情况,这时要给仔猪提供代母乳,保证生长发育需求。

4.1.4 自繁自养

猪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禁止从疫区购入猪只,从根本上杜绝传染源,减少病毒从外界进入猪场的机会。如确有必要引进,购买时要确保猪只从无疫区引进。引种前有必要进行病原检测,保证其不含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进后不要立即混群饲养,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安全后再混群饲养。

4.1.5 发病后的处理措施

如果有猪只发病,要及时做好处理措施,避免其他健康猪只被感染。第一、紧急普免。使用灭活疫苗对所有猪群进行紧急普免能有效控制发病率,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降低经济损失。第二、减少人员接触。在疫病期间工作人员要停止对产后仔猪的操作,尽量不接触患病仔猪进入产床等,减少人员传播病毒的风险。第三,及时隔离和淘汰病猪。仔猪发病后,特别是7 日龄以内的仔猪要及时淘汰,因为7 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较高,治疗效果也不佳,增加了其他猪只被感染的风险。如果不舍得淘汰要隔离治疗,对已发生腹泻的猪舍或邻近未发生腹泻的猪舍进行隔离,但这种方法没有直接淘汰的防控效果好。病死猪建议进行无公害处理。

4.2 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目前还没有根治药物,只能在生产中进行综合预防。有研究表明,注射感染后康复母猪的抗凝血或高免性血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猪只感染发病后机体免疫力降低,可通过注射抗生素增强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的可能性。

5 小结

猪流行性腹泻发生的复杂性增加了猪场实际生产中防控的难度。经过诊断确诊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补救,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养殖场户的经济损失。在日常生产中做好该病防控是关键,抓好消毒、饲养和免疫等各项工作,综合预防,从源头上避免疫病的发生。并做好平时工作记录和观察,分析疫病发生的原因,根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一经发现病猪可跟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淘汰或隔离治疗,病死猪要及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流行性猪只猪群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