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对策分析

2021-12-02 12:12刘国承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猪群规模化猪舍

刘国承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32200)

自从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后,我国养猪行业发展形势严峻,规模养猪场养殖数量多、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带来了巨大的养殖风险。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全局性和科学性,很难形成很好的防控效果。探讨非洲猪瘟系统防控对策是规模化养猪场良好发展的关键之一。

1 非洲猪瘟在我国规模猪场现状

非洲猪瘟被称为养猪界头号杀手,死亡率高达100%。面对非洲猪瘟这一病毒,我国目前并未研发出具有针对性的疫苗,防控对策正处于摸索阶段,各大规模化养猪场缺乏非洲猪瘟的相关理论知识,管理人员防控该疾病时未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消毒不彻底、运输过程管理不规范等,对病原体的不当处理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感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非洲猪瘟感染原因及发病特征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及高度接触性的疾病,该病极易感染,被感染猪群伴随发热、全身器官出血等症状。传播途径分为(1)病原体直接传播。健康猪直接接触感染猪或感染猪排泄物等携带病毒的物品。(2)软蜱叮咬传播。软蜱作为媒介叮咬健康猪传播病毒。(3)野猪传播。野猪身上携带很多病毒会对饲养猪群造成严重影响。(4)跨界接触传播。饲料、泔水等物品携带病毒接触健康猪与其传播感染[1]。非洲猪瘟一般潜伏期为3~15d,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病猪无任何临床症状直接死亡;急性,伴随着高烧、咳嗽、呕吐、鼻腔和口腔流出大量黏液等症状,死亡率极高;亚急性,严重程度较急性比较轻;慢性,伴随着发热、生长缓慢、迅速消瘦、母猪流产等症状和亚临床型会出现食欲不振、低热等较轻病症[2]。

3 非洲猪瘟防控对策分析

3.1 及早发现处理病原体

已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唾液、排泄物、呼出的空气都可能携带病毒传染给整个猪场猪群,造成大规模感染,将其隔离是处理病原体的有效做法,经过取样检测,如果确定病情严重尽快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病情较轻的猪群进行隔离时将病源猪居住的猪舍残留物清理干净,饲养人员应对该猪舍进行彻底消毒清洁,同猪舍的健康猪群也应进行隔离观察,不放过可疑威胁。为控制病毒的传播,可将不同年龄段的猪分猪舍间隔饲养。猪场饲养人员通过猪群精神状况、进食量判断猪群健康情况,发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的猪,将猪的采样物送到兽医室检查,尽早发现病源猪能减少整个猪场的经济损失。

3.2 培养饲养人员相关专业知识

由于养猪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以中老年人数居多,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理论较为困难,面对类似非洲猪瘟等非常见外来疾病缺少相关知识。规模化猪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其中培训重点内容是投喂食料和观察猪群,养猪行业要求员工细心、有责任心,通过这两项内容可以观测出猪群的健康情况。兽医应聘请相关专业人员,保证工作的技术性、专业性。可以通过讲座、员工分组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企业凝聚力。猪场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开展学习成果理论考试,建立奖惩机制,测试出员工的学习情况。增加福利待遇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更自愿主动的学习知识,减少人员流动性,有利于规模化猪场稳定发展。

3.3 提高猪群自身免疫力

非洲猪瘟作为新型病毒传入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关疫苗,提高猪群自身免疫力不失为一种对策。首先,将猪舍温度维持稳定,安装供暖、降温系统,以应对季节变化,昼夜温差不宜过大,温度的巨大变化会造成应激反应。其次,提高饲料质量,优质的饲料能满足猪生长所需营养,劣质和霉变的饲料不宜喂食,轻则降低猪免疫力易生病、生长缓慢,重则使猪死亡,为节省经济成本,饲养人员可以定制猪饲料,定制饲料可根据不同年龄猪群营养需要配置,提高了饲料能量水平。最后,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搞好猪舍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可用碘制剂、氯制剂等药剂进行地面喷洒消毒。猪舍食槽勤消毒保证至少3d 一次。饲养人员做好猪舍通风工作,猪舍内部较为密封,长时期处于密闭状态,空气中NH3、SO2等有害气体超标危害猪群健康,每日需要定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冬季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换气频率[3]。

3.4 管制人员与猪群接触和运输

健康的猪群可能因运输中接触到病毒而患上非洲猪瘟,生猪出栏时做到专车专用,严格控制外来车辆与猪群接触,做好外来车辆的登记检查,场内使用车辆用碱类消毒液做好消毒工作,标记好使用过和未使用的车辆,设立中转站,生猪出栏时至少在距离养殖区1km 之外装车,已经出栏的猪无论任何原因不得返回猪舍,不合格的猪群必须经过重新冲洗、消毒合格后再返回猪舍,利用物理屏障降低感染风险,强化规模化猪场防疫条件。在跨市运输生猪或引入种猪时,必须审查猪检疫审批落实生猪运输检验隔离安全制度,远离非洲猪瘟高发的省区,生猪引入后进行至少半个月的隔离观察,确认无误后方可混群饲养。

3.5 建立规范化消毒流程

非洲猪瘟病毒生存能力不强,可以通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基本杀死。建立规范化的消毒流程是解决非洲猪瘟的必要防控手段。首先,猪场内必须建立专门的消毒场地。其中包括消毒、清洗、风干、熏蒸等设备,次氯酸盐、碱类等按比例消毒使用。其次,所有与猪群接触的人员进场前自行做好消毒工作,所有运输工具、储存容器使用前后都应严格消毒,猪群饮用水、饲料中加入药物,确认安全可食用后再接触猪群。最后,猪舍必须做好场地消毒,减少不同年龄段的猪群接触,以免传播细菌病毒,饲养人员建立专门的更衣室,工作服尽量使用紫外线杀菌消毒。每天早晚2 次在猪舍地面上喷洒消毒药剂,药剂种类应根据猪群实际健康情况、季节温度的不同进行调整,以保证药效最大化。

3.6 升级猪场设施设备

除去已经提到的消毒设施,首先,还应准备冷冻设备,将易腐烂的饲料等食品类和必须低温存储的药物、疫苗冷冻,以免发生细菌病变。兽医室配备齐全常用药物,对各种常见疫病早发现早治疗,减小传染的可能性。第二,饲养人员应重视污水、猪群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公害化,减少猪舍内细菌的滋生,维护猪群的健康,在发展经济利益时兼顾保护环境。第三,建立大型隔离室,避免不同疾病交叉感染,将引种猪群和患病猪群隔离距离安排不宜太近。第四,在整个规模化猪场中安装监控设备,重点位置为饲料储存库、猪舍内、中转站、消毒室等位置。安排专门的监管室,由工作人员全天进行网络数据监控,时刻关注猪群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快速高效的防控疫病。

4 结语

中国养猪模式正在逐渐和国际接轨,面对非洲猪瘟这种外来疫病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我国养猪行业生物安全升级。非洲猪瘟虽然对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但通过科学防控、坚定信心,遵循国内面对非洲猪瘟的成功案例,说明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未来不久将会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猜你喜欢
猪群规模化猪舍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