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疥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1-12-02 12:12任巍峥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虫体螨虫驱虫

任巍峥

(山东省莱州市虎头崖畜牧兽医站 261428)

1 猪疥螨病的概况

1.1 定义

猪疥螨病俗称癞、疥癣,是由于疥螨虫寄生在猪皮肤内而引起的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猪疥螨病是猪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同时也会造成猪养殖户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

1.2 发病原因

猪疥螨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猪疥螨虫在猪体的寄生。疥螨主要以皮肤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导致猪疥螨感染,促使机体出现异常瘙痒,情绪低落,进而导致机体生长迟缓,体弱消瘦,严重时甚至会由于机体衰竭而发生死亡。

猪疥螨病的外在原因与养殖工作者生产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包括消毒或者清洁过于形式化,消毒方式方法不对、不彻底;环境湿度、温度没有控制在最佳范围以内,猪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密集的饲养条件,造成猪只之间撕咬斗殴,引发皮肤损伤;驱虫药物没有针对性,驱虫方式较为单一都容易导致猪疥螨病的发生。另外,猪疥螨病在控制后,治疗不彻底或者未及时清理虫卵也会导致疾病复发。

1.3 疾病症状

根据猪疥螨病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过敏反应型和角化过渡型。过敏反应型发病率较高,比较常见,乳猪和保育猪较易感染。最显著的特征是病发从病猪头部开始,然后经背部、后肢蔓延至全身。出现各种皮肤症状,如红疹等,严重的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疼痒难忍,使病猪逐渐消瘦或死亡,极大损害经济价值[1]。

角化过渡型又称慢性疥螨病,一般出现在皮肤过敏反应消退后。最显著的临床表现是病猪皮肤出现过度角质化,同时结缔组织出现增生,猪的皮质层变厚,时间久了皮肤褶皱,并且可能出现龟裂、脱毛、皮肤干燥多屑等症状。同时,病猪由于异常瘙痒会采用各种方式止痒,如剧烈摩擦等,导致皮肤损伤、开裂、出血,但破损的皮肤更易感染猪疥螨病。

1.4 流行病学

猪疥螨病是猪寄生虫传染病中的常见病,猪疥螨虫是其主要传染源。此病在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都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对于仔猪而言,抵抗力不强不足以抵挡寄生虫的侵入,直接或间接接触即可感染和传播疥螨虫,由于仔猪皮肤更适合疥螨虫生存,可持续反复感染,因此,一般仔猪感染后病症要比成猪更重;对成年猪而言,抵抗力有所增强,疾病状况也不会特别明显,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如果作为带虫者,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在疥螨传播与流行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疥螨病的流行季节差异显著,猪疥螨病在秋季和冬季发病率比较高,而春季和夏季会少一些[2]。主要原因是疥螨在传播感染过程中能感知宿主体温、气味,对高温及光照等比较抵触,疥螨虫的活动范围与可见光和紫外光有直接联系,在高温条件下死亡率较高。另外,猪养殖密度大,环境阴暗潮湿,营养不良等都会增加感染疥螨虫的可能,导致发病率高。

2 疥螨病的诊断

根据猪疥螨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初步确诊为猪疥螨病[3]。疥螨病的诊断方法一般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种。临床诊断是指通过观察临床反应,对比临床症状来达到确诊,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实验室诊断通常有以下几种诊断方法。

2.1 直接检查法

直接检查法即肉眼检查法。其操作非常直接简单,只需要准备一个普通放大镜,黑色纸片和酒精灯。首先将采集好的病猪皮肤碎屑、痂皮等放在纸片上,然后用酒精灯对纸片底部加温,当采集物的温度达到40℃或50℃时再持续30min 左右,最后将黑纸连同采集物取下来,用普通放大镜观察黑纸上的白色遗留部分,可见有白色小点(虫体)在移动,即可进行初步判断[4]。

2.2 显微镜检查法

显微镜检查法主要是通过采用显微镜对载玻片上的刮取物进行观察确定,首先要对病猪进行病料采集,指刮取猪患病部位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的皮肤碎屑、痂皮等,刮取时手持凸刃刀片,使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至皮肤稍微出血为止,涂抹在玻璃载片上,然后在刮取物上滴入5%~10%氢氧化钠溶液或50%的甘油水溶液,盖上盖玻片,最后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查找疥螨虫,如果发现疥螨虫虫卵或者虫体即可诊断,比较适合大规模的采集确诊。

2.3 螨虫浓集法

猪疥螨虫浓集法通常被用于采集的病料中虫体数量较少而要提高检出率的情况。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首先将采集好的病猪的皮肤碎屑、痂皮等放入试管中,然后在试管内加入5%~10%氢氧化钠溶液,沸煮10min,然后静置试管20min,最后,取试管内底部少许沉渣涂到载玻片,低倍显微镜检查虫体,即可对猪疥螨病进行初步诊断。

2.4 培养皿内加温法

将病猪皮肤碎屑、痂皮放于培养皿内,加盖,40~50℃温水杯加热15min 左右。此时将皿翻转,大量皮屑落于皿盖上,虫体与少量皮屑黏附于皿底,最后将培养皿底部的少量黏附皮屑刮取下来进行检查,可在镜下收集到与皮屑分离的虫体。

3 猪疥螨病的防治

3.1 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消毒处理

及时清理干净猪群的生存空间,保持猪舍干燥、整洁、无污染。投放饲料时要注意避免撒漏造成舍内粉尘污染。及时打扫清洁猪圈内的粪便和异物,包括猪舍地面、墙面、顶棚及猪身上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尽量避免为病菌提供温床。同时,对猪舍要经常开窗进行通风换气。最后做好舍内外的消毒、控制进出,工作人员进入猪场之前都要消毒[5]。外来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出猪场,不得参观,新进猪入场或猪出场、返场,都要进行一系列消毒并进行隔离观察。

3.2 控制温度湿度,减少疾病传播

注意天气变化,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一般猪疥螨病在春夏、秋冬交替时比较多发,在此时期更要注意保暖,避免环境湿热,要经常清洗冲刷猪舍地面,更换干净垫料。猪场管理人员应每天做好温湿度记录登记,及时有效的控制温度湿度,切断猪疥螨虫的传播途径,并且温湿度适宜也会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3.3 做好常规保健,定期驱虫预防

猪群定期驱虫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种猪每年都要进行4 次驱虫,每季度都要驱虫一次;母猪每年要进行2 次驱虫,一般是在配种前和分娩前15d 左右进行;后备母猪每年进行3~5 次驱虫;保育、育肥猪每隔2 个月进行1 次驱虫;仔猪断奶后大约7~10d 进行第一次驱虫。为了更好地做好驱虫工作,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各类驱虫药物的作用特点,根据本猪场寄生虫感染流行情况,合理选用驱虫药。一般采用的体内外驱虫药物有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多拉菌素等,多采用混料投服、皮下或肌肉注射、体外喷洒、药浴等方式[6]。

3.4 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科学专业地进行治疗

如果病猪已确诊发生疥螨病,要立即采取隔离治疗,并对猪群进行全面消毒,期间需重视杀灭环境中的螨虫,避免交叉感染,选用安全高效的药物进行专业的治疗。治疗前的准备工作:修剪、剔除猪只病变周围毛发,体表喷洒肥皂水,洗去污垢、清除痂皮。轻症病猪,可直接体表喷洒2%敌百虫稀释液擦洗或全身药浴,使用周期7~10d。同时用该药液喷洒地面、墙壁等处饲养环境中散落的虫体。为了加强疗效,可以口服一次伊维菌素,用量为0.3mg/kg,间隔7d 后再服用一次。重症病猪需皮下注射1%伊维菌素,用量为0.3ml/10kg,7d 后再注射1次,即可痊愈。严重的皮肤损伤病例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在治疗个别猪只疥螨的同时要注意对全场猪群同时杀虫。驱虫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使用驱虫药后7~10d 内对环境的杀虫与净化,因为环境中的疥螨虫和虫卵是十分重要的传染源,部分虫体及虫卵会掉在地上、爬到墙壁、屋面和猪场外边的杂草上,只有再净化一次环境,才能达到彻底杀灭螨虫的效果[7]。

4 小结

疥螨病是猪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会造成猪养殖户的巨大损失。饲养人员既要重视疥螨病,同时也要提高预防意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虫体螨虫驱虫
生猪驱虫正当时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太阳真能晒死螨虫吗
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成虫作用研究
去年反馈最好的螨虫贴,这一贴能把600万只全杀光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老待空调房,更要防螨虫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夏季猪群驱虫抓好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