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库地区环保习俗调查研究

2021-12-02 12:08完玛措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草场牧民藏族

完玛措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本次实证调研于2020年7月—2020年11月在泽库地区分多次进行,藏族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习俗是藏族生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藏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和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藏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本人从小生活在泽库县地区,对该地区的文化和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这次实地调研,会更加全面地收集环境保护相关的习俗。

1 泽库县的基本情况

在研究某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要了解清楚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泽库地区的基本情况做一些介绍。泽库县是一个以藏族牧民为主的县,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基础,泽库县隶属于青海省,位于青海省的黄南藏族自治州,该县总面积6550km,总人口约6.69万人(截至2019年),有多个民族构成,主要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多个民族,人口主要以藏族为主,占泽库县全县总人口的97.32%。

2 泽库地区环保习俗的主要内容

习俗是每个民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各个民族因为所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其产生的习俗也不同,泽库地区的环保习俗也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具有生态保护意识的习俗。在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说,因为有了这些具有环保意识较高的习俗,泽库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密切依赖着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很多文明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产生,也有一些文明由于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而逐渐消逝。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使藏族人对高原有着很深的情怀。藏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己赖以生存的高原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到生产生活方式无一不体现着对生存环境的爱护,进而形成了一些无可替代的环境保护习俗。

2.1 泽库地区与土地相关的环保习俗

通过研究发现在泽库地区与土地相关的环保习俗是较丰富的,主要体现在丧葬习俗和挖冬虫夏草方面,泽库县大部分地区有虫草,因此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是较全面的。

1.在丧葬习俗方面,泽库地区的牧民除了对夭折的婴儿采用水葬外,其它基本上都采取天葬方式。这对土地的保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相比于其他地区用墓碑占地,此种丧葬习俗保留了大量的自由空间,这蕴含着藏区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体现出了其卓越的环保功能。

2.在挖掘冬虫夏草方面,泽库县麦秀镇地区的大部分牧民都习惯于在挖出虫草后的土里埋青稞种子,这些青稞到六、七月份时便开始生长。近几年泽库地区牧民也开始限制挖虫草的人数,更是在其村规民约中予以规定:每家每户以三人为单位,家中有三人的可派一人挖虫草,家中有六人的派两人挖虫草。在挖完虫草后也有下宝瓶的习俗,这体现了藏区群众对大自然回馈的感激之情。

3.夏季是绿草的生长期,为了避免对土地和植被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藏区牧民形成了夏季不搬迁的习俗。

4.听泽库地区当地牧民说,每当牧民搬到一个新地方,在帐篷周围挖水道时要将草皮保存好,以便再次搬迁时重新放回,这就将对草原的伤害降到了最低。

5.泽库县宗玛寺等其他寺院每年七月间禁止僧人外出踏青。即便是民间百姓举办大型的活动,也不让僧人外出,其理由只有一条:害怕会踩死路上的小虫。为了保护绿草和其他微小的生物,最好“闭关静修”或进行放生活动,这既是对大自然的保护,也是提高身心修养、积累功德的过程。

6.泽库地区的牧民有不动土的习俗,禁止任何人在草地上乱采乱挖,以保护草原的表层土地。

2.2 泽库地区与水相关的环保习俗

泽库地区与山水相关的环保习俗主要体现在对水的节约,对草场的合理分配方面,这些生活往往离不开草场,如果不能适当分配草场,牧民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以外,水在藏族人的眼里是最干净的,最重要的,从而导致这方面的环保习俗也是丰富的。

1.新年初一清晨,在星星未消失之前,泽库地区妇女们要早早出去,到泉边拜龙神,然后背回“吉祥水”,之后开始庆祝新年。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珍惜自然赐予的宝贵水。

2.藏民有分群放牧、按季搬迁及轮牧制的习俗。季节性轮牧是牧民按照本地的地形地貌、节令气候、牧草生长规律并结合牲畜采食需求,在特定季节将牲畜放牧于特定的区域。在泽库地区,当地牧民按传统经验将草场划分为夏季草场、秋季草场与冬春草场,夏季草场的放牧时间是6、7、8三个月,秋季草场是9、10月,冬春草场是当年11月至次年5月。这种游牧方式极好地保护了脆弱的草原植被和稀缺的水源。

3.严禁将不干净之物扔到湖(泉、河)里,也禁止在湖(泉)边堆脏物。4.藏民有“弹酒三下”的习俗,若有远方的客人到藏民家里做客,主人通常要敬酒招待,而客人端上酒杯,以无名指向空中轻弹三下,主流的说法是:敬天、敬地、敬人,也是一种感恩大自然的表现。

2.3 泽库地区与山林相关的环保习俗

在于山林相关环保习俗,这种环保习俗主要体现在对燃料、住房的选择方面,主要做到了不必要的消费,自给自足地生活。从而间接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1.禁止破坏神山上的任何花草树木。2.严禁在神山上打猎,伤害神山上的兽禽飞虫。3.不能在神山上大声喧闹。这些禁忌是为了不让破坏自然界的圆满、完整。4.牧民通常使用牛粪与羊粪作燃料,晒干的牛羊粪无异味,从卫生角度看,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并无病菌存在。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牛羊粪作为燃料,便不需再另觅柴薪,间接地保护了草原草木不被破坏。5.牧区有使用“达令“(牛毛编成的口袋)的习俗,达令可反复使用,这就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可有效避免“白色污染”。6.牧区牧民的住房一般以用牛毛编成的帐篷为主,砖瓦盖房极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的植被不被破坏。

2.4 泽库地区与动植物相关的环保习俗

在与动植物相关的环保习俗,主要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产生的,这种环保习俗往往都建立在较高的环保意识上,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也是显著的。

1.在禁忌习俗方面:不能捕捉任何飞禽;不能惊吓任何飞禽;不可拆毁鸟窝、驱赶飞鸟;不可食用鸟类;不能食用禽蛋;不可食用一切爪类动物;不可食用圆蹄类动物;不可捕捞水中任何动物;不能食用鱼、虾等水中动物;不能故意踩死、打死虫类;不能砍断植物的最高层(有砍断者不长个子的说法);不能随便采摘花朵等。2.节制和勤俭是藏族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简单的食物、简陋的住所、朴素的衣物,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除此之外,一切过量的生产与消费都是不必要的。在藏族人的观念里,更加注重对内心信仰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藏民有焚香煨桑的习俗。焚香煨桑是一种祭神活动,无论是节日祭神还是平日祭神,都免不了焚香。香是由柏树枝、杜松、冬青子混合制成的,还加一些牛乳、冰糖、红糖、蜂蜜及药物,以及少量茶水和青稞酒。刘易斯-托马斯在对生物的味觉功能进行研究时发现,“某些特殊的气味会使生物嗅觉上皮的感受器兴奋起来,从而增加新的细胞,促使其生长发育”,这也是焚香的功能之一,促使动植物生长。4.泽库地区有戒肉的习俗,戒肉时间各有不同,短则半年、一年,多则一生,主要是妇女和老人在戒肉。5.喝完饮料后将饮料瓶打碎或盖好盖子后再丢弃,能够避免虫子进入空的饮料瓶内。6.还有放生、喂鸽子、喂蚂蚁的习俗。这些都是崇敬自然、顺应自然、众生平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念的体现。

3 泽库地区环保习俗的特点

从之前原始社会坚持苯教、佛教理念,到如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这种环保习俗一直是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历史性。泽库地区藏族环保习俗主要以一定区域为调整范围,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泽库地区环保习俗的主要内容往往跟原始的的苯教和藏传佛教有关,具有宗教性。这些环保禁忌习俗大部分都以强制性方式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义务性。

4 泽库地区环保习俗的现实功效

泽库地区环保习俗不管它是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还是宗教的,都对泽库地区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有效的保护。用崇拜、禁忌的方式遵守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在客观上形成了对自然环境的良好保护,从根本上为后一代保留了生活的空间。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有利于守法和执法。因此,保存和重视这种有效的环境保护相关的习俗,让他继续为当代环境保护起作用是很必要的。

通过泽库地区环保习俗的现实功效可以知道,环保应成为人们自觉行为和共同一致的生活方式。在藏族社会,环保不仅仅是一种共同一致的思想认识和全民族的价值观念,更是人们自觉行为和共同一致的生活方式。搞好环保工作,不仅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心环保意识的提高,如果人们有了较好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便不会像目前这么被动。因此环境生态保护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要两者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草场牧民藏族
万亩草场
The Light Inside
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演变》《藏族少女》
商人买马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青青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