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华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经验

2021-12-02 14:11李寒宇戴泽琦孙伟伟赵瑞华
天津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营卫桂枝气机

李寒宇 ,戴泽琦 ,孙伟伟 ,赵瑞华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赵瑞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李光荣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首席研究员,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赵教授行医30余载,博览经典,潜心研究,对于中医妇科相关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其针对产后身痛的独到认识及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产后身痛是指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日久不愈,延续至产褥期以后者[1-2]。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路志正教授提出“产后痹”作为病名来描述该病[3-4]。该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同时伴有怕冷、怕风、乏力、多汗、烦躁、失眠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及自身抗体多无异常[5]。产后身痛轻症患者经过调养大多可以完全缓解,少数患者由于治疗及调养不当,疾病迁延难愈,症状反复发作,对产后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1 病因病机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医学入门·痹风》[6]记载:“痹属风寒湿三气侵入而成,然外邪非气血虚则不入。”女子一生经历经、带、胎、产、乳,常耗气伤血,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是为本病发生的内因,也是较之男性更易发生痹证的主要内因。《妇科玉尺》云:“产后真元大损,气血空虚。”[7]指出产后生理特点,妊娠期间,精血下注以养胞胎,四肢百骸空虚失养,产时耗气、失血,产后哺乳,气血愈加亏虚。

《校注妇人良方》云:“产后遍身痛者,由气虚百节开张,血流骨节,以致肢体沉重不利,筋脉引急。”[8]赵教授认为女性孕期及分娩时筋脉关节松弛,是为“百节开张”。若产时耗气、失血过多,兼之产后调养不慎,则气血虚不得充养恢复。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气血耗伤,调养不慎,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则无以濡养四肢关节、肌肉筋骨,百节开张而不复,易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若气虚则气不行血,血流凝滞,兼杂外邪,顺其百节开张而血多流滞于骨节之中,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如《素问·宣明五气篇》“邪入于阴则痹”所述,导致骨属屈伸功能异常,发为痹证,表现为肢体沉重不利,筋脉引急[9]。

赵教授认为产后气血亏虚为本病的主要内因,邪气乘虚侵袭为发病的外因。本病病机关键点为气血不足、营卫失和、筋骨失养,这也是产后身痛发生与转归的关键因素,病理性质以虚为本,兼有风、寒、湿邪痹阻筋脉。

2 辨证施治特点

2.1 气血不足:脾胃斡旋,升降得宜,纳化旺盛,气血自旺 《灵枢·邪客》曰:“五谷入于胃……,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10]指出了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四肢百骸皆受其养,故可以从脾胃来论治周身之病。赵教授认为产后气血皆虚,若脾胃健旺,饮食水谷纳化正常,气血化生正常而恢复迅速。若脾虚胃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或推动无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或温煦无力,畏寒怕冷,或痰湿内生,阻滞经络、关节出现酸胀不适。故针对产后身痛以脾胃虚弱为主,赵教授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六和定中汤、参苓白术散等调补脾胃,用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砂仁等。若湿阻中焦,舌苔厚腻加藿香、厚朴化湿醒脾;舌红少津加百合、北沙参益胃阴;食后胃胀纳呆者加砂仁、神曲行气健脾;下利泄泻加葛根、桂枝升阳止泻。

2.2 营卫失和:营虚卫弱,调和营卫,通阳除痹,阴阳相得 《弄丸心法·妇科》中指出:“男子之气血,为荣为卫,行流不息;女人之气血,盈则必亏,此营卫之不同也。”[11]营虚卫弱,调和营卫,通达阳气,则外邪自除。产后身痛属于“痹证”范畴,与“血痹”对应。如《金匮要略》“血痹病从何得之……加被微风,遂得之”所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产后气血亏虚,卫表不固,腠理空虚,易受外邪侵袭。血行不畅,遂出现肢体关节麻木,甚至疼痛。血中之邪,以阳气伤而得入,亦必以阳气通而后出,治以通阳除痹,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因此针对产后身痛以营卫失和为主者,赵教授临床治疗以调和营卫阴阳,甘温通阳除痹为法。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关节怕冷明显可加小茴香、干姜、吴茱萸等;怕风重用黄芪、桂枝;肢体疼痛明显加川芎、姜黄、羌活;肢体沉重加藿香、生薏米;若情志不畅,压力过大加柴胡、香附疏肝解郁。

2.3 筋骨失养:土壅木郁,畅利枢机,疏其血气,筋脉得荣 《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主。”[9]筋骨功能正常,有赖于气血温煦及肝肾濡养。《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脾胃化生气血,血藏于肝,肝血充盈才能起到柔筋的作用,筋柔则关节活动自如。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充足则筋柔爪华,屈伸得利,脾虚则气血乏源。“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9]女子以血为本,血少不能养肝,肝血亏虚,则筋脉失养,关节不利。《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9]女子以气为用,阳气充裕才能养筋、柔筋,血为气之母,肝血虚则气不足,筋失所养,罢极之本不用。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恶抑郁,是调畅一身气机之关键,妇人产后多见情志不舒,严重者可见焦虑抑郁[12],肝气郁结,枢机不利,气不行血,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所述[10]。《读医随笔》亦云:“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13]而肝失疏泄,脾胃升降斡旋不利,则气血生化乏源,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需木疏,土得木而达。”[9]肝之气血均源于水谷精微,故养筋、柔筋不仅在于调补脾胃,即“当先实脾”,也在于调畅气机,即调气、补气以益血。枢机畅利,木能疏土,方可将发挥脾胃居中央以灌四旁之作用,将水谷精微散布濡润全身。故赵教授认为荣养筋骨,重在调畅气机,兼以补益,即疏肝郁、养肝血、扶脾土,扶正固本,升降得宜,使气血相须为用。故临床针对产后身痛以肝郁不舒、筋骨失养为主者,常应用逍遥散、四逆散、小柴胡汤、甘麦大枣汤调和气血,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等。若见气郁腹胀加苏叶、枳壳等;若见气滞血瘀,舌见瘀斑瘀点,加郁金、三七粉等。

赵教授认为产后身痛在临床治疗中以调补脾胃气血,调和营卫阴阳,调畅气机升降为总治则,兼以散寒除湿,活血止痛,通阳除痹等。临床用药勿忘于产后亦勿拘于产后,随症加减。

3 典型病案

3.1 病案1 患者女性,29岁,主因产后关节疼痛73天于2017年3月13日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初诊。患者于2016年12月29日孕36周行剖宫产,产后即出现关节疼痛难忍,主要为腰背及膝疼痛,盗汗明显可湿透衣物,怕冷、乏力明显,乳汁量少,孕期及产后情绪抑郁,无发热寒战。刻下:腰背及膝疼痛难忍,乏力,怕冷,盗汗,精神抑郁,乳汁量少,时有小腹伤口处隐痛,双乳偶有刺痛,纳可,大便每日1次,质黏不成形,入睡困难。舌质淡暗,舌尖略红,苔白略厚,脉弦细。既往史:2014年不食晚饭加运动1年内体质量由100 kg减至62.5 kg。孕期呕吐、乏力明显。月经史:8岁初潮,经期5 d,周期29 d,量中,不痛经,产后1月月经复潮。末次月经(LMP):2017年3月12日至今,经量少,色暗红。婚育史:已婚孕1产1,现避孕。处方:炙黄芪 20 g,当归 10 g,茯苓 15 g,炒白术 15 g,月季花 10 g,浮小麦 30 g,桂枝 15 g,白芍 15 g,甘草10 g,生姜15 g,大枣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7年3月20日2诊:LMP:3.12,4日净,量少色暗。乏力、情绪及关节疼痛明显好转,畏寒、盗汗好转,未再湿透衣物,乳汁变多,仍有腰、膝、后背疼痛、胸部刺痛,小腹伤口处隐痛,劳累及站立后疼痛加重,纳可,大便每日3次(夜间11点、3点、5点),不成形,入睡困难。舌暗红苔白略厚,脉弦细。处方:上方加柴胡 10 g,百合15 g,葛根10 g,改炒白术20 g。2017年3月27日3诊:畏寒、乏力、气短、情绪、盗汗明显改善,乳汁量增加,膝痛好转,仍有腰、后背疼痛、胸部刺痛,偶有小腹伤口处麻木,纳眠可,大便每日1次,不成形。盆腔超声: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方药:柴胡15 g,党参20 g,茯苓15 g,炒白术 20 g,甘草 10 g,桂枝 15 g,白芍 15 g,葛根10 g,百合 15 g,浮小麦 30 g,月季花 10 g,14 剂。患者服上方14剂后诸症基本消失,自行抄方7剂后诸症皆无。6月后微信随访月经规律,疼痛未复发。

按语: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减肥不当,节食过度,影响脾胃受纳,继而影响脾胃运化。脾胃失和,药食之气不行,故孕期频频呕吐,更加重脾胃损伤。《傅青主女科》云“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14]产后本就气血亏虚,稍加不慎,外邪乘虚留滞经络,内外相引,发为产后身痛。故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方中黄芪、当归益气生血,桂枝、白芍温阳和里,调和营卫,生姜和胃,月季花疏肝活血,浮小麦养心安神敛汗,茯苓、白术、大枣益气健脾补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养血和营之功。2诊疼痛、盗汗、乏力、畏寒等减轻,夜间大便频。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夜间阳入于阴,脾阳不振,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故夜间大便频稀,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故入睡困难。此诊其他症状较前减轻,效不更方,治疗侧重于调整气机升降,“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使脾升胃降,故少加葛根、柴胡以疏达气机,升阳止泻,百合养阴清心安神。3诊乏力、气短等气虚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故去黄芪、当归。妇人经水与乳汁,皆由脾胃所生,顾护脾胃,血气自然流通,故乳汁量增加,仍健脾益气,调和阴阳以善后,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柴胡、葛根、解郁升阳,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百合、浮小麦养心安神,月季花理气活血,补而不滞,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2 病案2 患者女性,28岁,主因产后周身酸痛、汗出身凉2月于2019年1月16日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初诊。患者2018年11月足月顺产,产后20余日自觉周身关节酸痛、发凉,后背微汗出,汗出身凉,双手胀,于当地医院针灸、中药治疗无改善。刻下症见周身关节酸痛、凉,后背微汗出,汗出身凉,畏寒,乏力,手胀,乳量尚可,无乳胀,纳差食少,二便调,眠差,平素喜食麻辣。舌暗红体胖,苔白略厚,脉弦细。既往卵巢囊肿手术史。月经史:13岁初潮,孕期 6~7 d,周期 23~28 d,经量6片卫生巾/日,近2年月经后错,孕期6~7 d,周期40 d,经量4片卫生巾/日,有血块,无痛经,产后月经未行。婚育史:孕1产1,哺乳期,现避孕。处方:党参 15 g,茯苓 15 g,炒白术 15 g,炙甘草 10 g,砂仁 9 g,藿香 10 g,神曲 15 g,生姜 15 g,大枣 10 g,14剂。2019年1月31日2诊:后背汗出、凉缓解,腰酸痛缓解,仍有肘、膝关节酸、凉,无疼痛,食欲好转,仍有畏寒、乏力,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上方改党参25 g,加生黄芪15 g,桂枝15 g,浮小麦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7剂,后背畏寒、肘、膝关节发凉基本消失,肘、膝偶有畏寒但不酸,无腰酸,偶有乏力,仅紧张时出汗。纳眠可,二便调。随访4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脾胃素亏,气血乏源,产后气血更亏,湿阻气机,发为产后身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妊娠期气血下注以养胞胎,产后上行为乳汁,下流为经血。水谷精微散布失常,湿阻气机,故周身关节酸痛;卫表不固,故畏寒、发凉、微汗出。湿邪停滞,气机壅滞故患者双手自觉发胀。“冲脉隶属阳明”,脾胃气虚故月经后错且量较前减少;气不行血故月经可见血块。应补泻兼施,标本同治。“六腑以通为顺”,治疗以健脾和胃为主,用六和定中汤加减,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藿香芳香醒脾、除呕恶满闷,砂仁行气化湿、温而不燥,神曲健胃和中消食,生姜温中散寒,大枣甘缓和胃、益气生津。2诊时痛、汗出、凉好转,仍畏寒、乏力。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治疗脾胃,必调气血,补气以温中,温阳以化湿,故加黄芪、桂枝、浮小麦,取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补气固表,温阳和里,浮小麦养心安神又可敛汗,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4 体会

女性孕期及分娩时筋脉关节松弛,产后复原,此为刚柔相济,阴阳相依。女性产后以“气虚百节开张”为病机特点,本就气血亏虚,四肢关节、肌肉筋骨失于濡养,若调摄不慎、劳逸不节,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致使阳气痹阻,经络不通,血脉不畅,则产后复原受阻,发为产后身痛。本病的病机关键点为脾胃气虚、营卫失和、筋骨失养,治疗以调补脾胃气血、调和营卫阴阳、调畅气机升降为主,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产后身痛一般化验检查并无异常,但关节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分娩前后机体、心理的改变,也让具有多重社会角色的现代女性面临较大的压力。故临床除药物治疗外,还需重视饮食起居:加强营养,勿贪食生冷、甜腻;防风保暖,勿冒雨、涉水;适度运动,勿劳逸失常;情绪调节,勿急躁动怒。虽然“产后真元大损,气血空虚”,若能够劳逸有节,调摄有据,则疾病自然可愈。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猜你喜欢
营卫桂枝气机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皮肤表皮角蛋白18的影响
喊魂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便携电子打气机
我的发现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Big Head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