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地区植保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

2021-12-02 19:57磊,姜婷,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昌吉测报植保

王 磊,姜 婷,曹 骞

(1.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2.昌吉市六工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3.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常年耕种面积48×104hm2,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制酱番茄、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为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控等植保工作尤为重要。而健全的植保体系是植保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1]。总体看,农技推广机构和职能总体趋向整合,改革后推广机构职能综合程度更高,承担的职责任务更多[2]。植保体系伴随着机构改革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问题。通过对昌吉地区5个县、2个市、62个乡镇植保机构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昌吉地区植保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就昌吉地区植保体系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议。

1 昌吉地区植保体系现状

1.1 机构建设

目前,昌吉地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地州、县(市)、乡镇三级植保体系。其中地州植保机构1个,市级植保机构2个,县级植保机构5个,均隶属于各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均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各级植保机构名称不一。

地州机构。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于1985年机构改革分设至2020年7月。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由于事业单位不承担行政职能,于2020年7月将植检职能移交至昌吉州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地州植保植检站所属单位为公益一类处级事业单位。

市级机构。昌吉地区共有2个市(昌吉市和阜康市),全部单设植保机构。其中,昌吉市植保机构名称为“植保植检站”,阜康市植保机构名称为“植保植检室”。

县级机构。昌吉地区共有5个县,全部单设植保机构。其中玛纳斯县植保机构名称为“植保植检站”,呼图壁县名称为“植保植检组”,吉木萨尔县名称为“植保植检办”,奇台县名称为“植保植检股”,木垒名称为“植保植检室”。

1.2 人员构成

截至2020年6月,昌吉地区下属5县2市62个乡镇(设农技推广机构乡镇数)共有植保人员84人。其中州植保人员有5名,县(市)共有26名,乡镇共有53名。从年龄结构看,昌吉地区植保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后进力量不足。30岁以下人数2名,占2.4%;30~40岁人数19名,占22.6%;40~50岁及以上人数37名,占44%,50岁以上人数26名,占30.9%。从学历结构来看,整个机构学历层次较高,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占5.9%;本科43人,占51.2%;大专34人,占40.5%;中专及以下2人,占2.4%,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植保力量超过55%。从职称结构来看,昌吉地区植保力量专业技术水平总体较好,推广研究员7人,占8.3%,高级农艺师39人,占46.4%;农艺师33人,占39.3%;助理农艺师0人,占0%;其他5人,占5.9%,农艺师及以上占100%。

1.3 植保病虫害监测体系

建成了以地州为中心、县市为支点,共计8个病虫重点测报站,形成了由31名地州、县市测报员和53名乡镇群测员构成的测报人员网。截至2020年8月,昌吉地区7个县市草地贪夜蛾监测点设置草地贪夜蛾监测点120个,共计草地贪夜蛾诱捕器410套,为阻截草地贪夜蛾入侵、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化田间监测点7个,虫情测报灯能正常开展监测任务的有7台(2台充电式,5台太阳能)黑光杀虫灯超过500盏,鼠害监测点7个,蝗虫监测点20个。专设地老虎、玉米螟、棉铃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10个。在昌吉市设置田间小气候设备、孢子捕捉仪等设备构成的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1套。目前,由自治区植物保护站开发的新疆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已于2021年3月正式启用,测报系统的正式运行,为建立测报科技档案,保证测报数据、资料的系统、完整提供了保障,也为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奠定了基础。

1.4 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昌吉地区培育的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化防治组织共53家。服务组织共装备高效植保机械1.23×104台,服务面积19.64×104hm2,已成为本地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力量。其中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喷杆喷雾机等小型装备7 063台,占57.4%,各类液泵喷枪喷雾机等中型装备3 253台,占26.45%,悬挂式喷杆喷雾机等大型机械1 612台,占13.11%,无人航空施药器械350台,占2.85%。

1.5 植保经费保障

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1批)83×104元,用于强化监测预警,制定应急防控预案,储备应急防控物资,做好重大病虫鼠害、农区蝗虫、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10批)80×104元,主要用于马铃薯甲虫、番茄潜叶蛾、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和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疫情的监测与防控,农区鼠情监测、防控示范区建设、统一灭鼠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植保队伍力量薄弱

昌吉地区从事植保行业人员50岁以上将近占33%,而30岁以下的人员不足5%,后进力量严重不足。吉木萨尔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仅1人从事植保工作,已经连续5年以上没有新进人员,玛纳斯县农技推广站县级植保人员虽有3名,年近50岁,而40岁以下无人,木垒县植保人员在岗2人,有1人近2年就面临退休,还有1名除了从事植保,还兼任单位的财务人员,整体来看,昌吉地区植保人员处于青黄不接、工作难以交接和开展的状态。

2.2 知识结构固化

真正植保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较少,尤其在乡镇从事植保工作的工作人员还兼职扶贫、乡村振兴、土肥、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政府工作,什么都干,却什么都干不精,对病虫害测报、防治、检疫等方面工作的知识更新能力弱,安于现状,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有些技术人员的思维还处于“老思想”,思维和知识层面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实施绿色、高效的植保新技术的经验不足。

2.3 工作任务愈发繁重

县、乡镇人员除了承担《植物检疫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防控等植保方面外,还要负责农作物面源污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其他管理工作,身兼数职(访惠聚驻村、下沉、防疫等),任务繁重,还随时有被抽调的可能性,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植保工作。

2.4 保障条件较差

基层技术人员工作经费不足,公车有限,下村调查比较困难,下村调查的车辆和工作经费难以得到保障。有些植保人员下村调查都是自己想办法下去,交通工具很受限制。

2.5 补助得不到保障

植保人员经常要下去对农民进行科学安全用药的知识普及,多数植保工作人员下村到田间调查会接触农药等有毒化学品,却未能按照有关政策领到接触有毒物质补贴。

3 建议

3.1 稳定壮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建议将植保体系延伸到乡镇一级,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植保员岗位。多引进一些植保专业的年轻人到乡镇植保员岗位工作,做到地州、县、乡三级植保体系,基层植保工作强度大,要确保植保人员专岗专责,保证植保力量的持续、稳定。各级要进一步加大对病虫害监测预报、植物检疫、绿色防控等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基础性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3.2 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植保队伍的培训和植保能力提升

地州、县市利用“科技之冬”下乡为乡镇开展病虫测报、防治、检疫工作“专班”培训,加速基层植保力量的业务能力提升,同时加速推进病虫监测自动、职能获取数据,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3.3 基层植保技术人员设置专人专岗

植保工作的及时性很强,建议充分保证给予基层植保技术人员专职专岗,不得抽调,保障田间调查的时间能够得到保障,让基层技术人员开展植保田间调查工作无后顾之忧。

3.4 改善基层待遇

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基层服提高务人员待遇,比如在政策上重视、工资待遇提高等,充分调动植保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彻底解决“下村用车难”的问题,确保乡镇植保人员能正常开展病虫测报、防治等工作,无后顾之忧。

3.5 危险化学品补助

植保技术人员从事农业工作时,经常性接触化学农药等有毒物质,建议给与接触有毒物质补助。

猜你喜欢
昌吉测报植保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图说建党百年·天山画卷 时代昌吉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植保机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昌吉地区五叶地锦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认同、调适与建构中传承——从新疆昌吉二六工村回族肉孜节看民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