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饼病药剂防治研究进展与合理用药

2021-12-02 14:51全昌彬莫光友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矿物油茶饼侵染

全昌彬,莫光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茶饼病为担子菌亚门,外担菌属真菌(E.vexans Massee)侵染茶树而引发的茶树病害,幼嫩部分最易感染,茶树染病后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目前,可从筛选抗病品种、加强茶苗检疫、加强茶园管理等方面减少茶饼病的发生。冉隆珣[1]、王美玲等[2]通过研究虽发现部分品种能够高抗茶饼病,但尚未发现完全免疫茶饼病的品种。科学的茶园管理,及时修剪及清除杂草、疏植茶树,通过改变茶园的微环境对预防茶饼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张洪等[3]发现茶树与黄豆套种,茶饼病的发生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推测可能与改变茶园的微环境有关。本文就药剂防治茶树茶饼病进行介绍,以期为合理用药防治茶饼病提供参考。

1 发病规律

茶饼病在部分地区发病时间为3 月—11 月,高发期为8月—10 月,在茶园越冬的孢子可随雨水、风及昆虫等携带在茶园扩散传播,病菌孢子从茶树气孔侵染茶树,特别是幼嫩部分受侵染率高。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80%~95%时,病菌孢子可大量萌发,从病原菌侵染茶树后,3~10 d 可在茶叶上形成能辨别的菌斑,11~28 d 可完成1 个世代,如果不加控制,孢子将发生大面积侵染,所以控制孢子的数量与传播是防治茶饼病大面积发生的关键。

2 茶饼病药剂防治研究进展

2.1 生物药剂

生物源药剂因其对环境无污染、作用专一性强、不伤天敌、对人畜无害等特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登记用于防治茶饼病的药剂只有生物源的多抗霉素,但通过大量学者试验,很多生物源药剂也可有效防治茶饼病。如魏朝霞,唐嘉义等[4]人在茶饼病发病率达35%时,用99%绿颖矿物油、松针水提液、10%多抗霉素、2%的武夷菌素进行对比试验,经过3 次施药后,松针水提液的防效可达65.8%,仅次于99%绿颖矿物油100 倍液。陈德西等[5]用几种生物药剂田间试验发现:1%蛇床子素水乳剂125倍液防效可达52%。李向阳等[6]发现5%氨基寡糖素115倍液连续2次施药后防效可达47.37%。石声琼[7]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嘧啶核苷酸(施药量为600 g/hm2)对茶饼病的防效可达85.24%。石声俊[8]试验发现:在只喷施1 次的情况下,4%嘧啶核苷酸(施药量为1 125 mL/hm2)的防效可达82.42%。

虽通过试验表明松针水提液、1%蛇床子素水乳剂、5%氨基寡糖素、4%嘧啶核苷酸对茶饼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但是后续研究报道较少,相关作用机理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化学药剂

冉隆询等[9]田间防效试验表明:99%绿颖矿物油50~100倍液连续喷施2 次,可有效防治茶饼病。陈雪芬等[10]研究表明,在发病初期使用75%的十三吗啉乳油(施药量45 mL/0.067 hm2),对茶饼病防效达90%~95%,且持效时间长。王荣,肖卫平等[11]用10%多抗霉素、75%百菌清、25%三唑酮、70%甲基托布津,施药量为2 g/㎡药剂,发现防效均高于60%。邓欣等[12]通过田间防效试验表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10-8防治效果最佳,病害减退率为93.3%。梁碧元等[13]在茶饼病发生后对比使用8 种药剂发现:53.8%的氢氧化铜(可杀得)1 100 倍液防治效果最佳,45%晶体石硫合剂100 倍液防治效果最差。杨显鸿[14],王绍梅[15]等研究发现:喷施0.2%~0.5%硫酸铜、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能够减少茶园茶饼病病原菌数量。罗全丽等[16]研究发现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0%噻菌酮悬乳剂在初见病斑时开始施药,3次施药后仿效可达76.61%、66.68%。吴庆丽等[17]将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2种杀菌剂与助剂共同施用,在喷药量减半或药液浓度减半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并未明显下降。江楚平[18]通过试验表明:0.3%的硫酸铜预防茶饼病的发生效果最佳。

3 茶饼病防治的合理用药

3.1 预防性施用药剂

在茶饼病易发地区,应提前做好茶饼病的预防工作,积极预防茶饼病的发生,且预防型药剂的喷施时间可避开采摘期,不易造成农药残留。如冬季清园后、春芽萌发前10~20 d或采摘结束后,喷施0.2%~0.5%硫酸铜、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45%的晶体石硫合剂200~300 倍液,连续喷施2次,间隔7~10 d。对有茶饼病发病史的茶园,若遇到连续的低温、高湿、多云多雾天气,采摘期可喷施99%绿颖矿物油100~200倍液提前预防。在喷施预防型农药时,茶园地面、茶树枝条、叶片的上下表皮等部位均需喷施,因茶树叶片气孔分布在下表皮,所以应注意茶叶下表皮喷药,防治病菌从下表皮气孔进入。在对茶树冠层喷药时,可使喷头倾斜向上,即可对叶片下表皮进行喷施,也可防止叶面上表皮喷药过多,造成药害。因预防型药剂为非内吸型药剂,在喷施时可与内吸型药剂混合使用,避免喷施不均匀造成防效降低。

3.2 治疗性施用药剂

治疗性药剂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最佳。若采摘期发生病害,有机茶园可喷施99%绿颖矿物油50~250 倍液、10%多抗霉素600~1 000倍液,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普通茶园还可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75%十三吗啉乳油1 500 倍液、20%萎锈灵1 000 倍液、25%吡唑醚菌酯2 000~3 000 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以上药液应连续喷施2~3次,间隔期在7~10 d。

若非采摘期发生病害,除以上药物外,还可喷施75%百菌清600~800、53.8%的氢氧化铜(可杀得)1 500~2 000 倍液,连续喷施2~3次,间隔期在7~10 d。

若病害虫害同时发生,因昆虫也能够携带病菌使茶树感染,造成病情扩大,所以在抗病害的同时也应抗虫害,减少病菌传染的途径,可优先使用兼具杀虫与杀菌的农药,如99%绿颖矿物油100~200倍液、45%的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液等。

治疗型药剂多为内吸型药剂,长期使用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非内吸型药剂交替使用。

4 结语

茶叶主要用于制作茶饮品,多使用当年生的嫩芽与嫩叶,在喷施药剂时,要充分考虑嫩芽与嫩叶上药剂的残留情况,避免随意用药,造成农药残留。科学合理的用药对茶饼病的防治及茶叶品质提升非常重要,虽然茶饼病目前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但要与其他非药剂防治措施配合,在有效防治的情况下,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猜你喜欢
矿物油茶饼侵染
食品中矿物油的监测情况、污染来源和风险 管理的建议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奶粉含矿物油不必过于担心
儿童奶粉存在矿物油不能食用?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泡茶品茗
平阳黄汤茶饼品质特点及加工工艺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