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如何做好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2021-12-02 12:12曹旺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性成熟石粉鸡场

曹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 013650)

蛋鸡在我国养殖非常普遍,目前总存栏数一直稳定在11~12 亿之间,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鸡蛋来源。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性成熟前各项发育指标不达标,将会对产蛋期蛋品质及产蛋性能产生很大影响[1]。

1 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

育雏阶段是指鸡从出壳到6 周龄前,该时期由于机体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疾病,需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2]。雏鸡出壳后要及时免疫马立克疫苗,之后运输到育雏场,入雏前需将舍温升至35℃左右,入雏后2h 左右即可进行喂料开口。饲料营养一定要丰富,中小型鸡场可直接购买大厂家的全价颗粒料,大型鸡场可自配料,这样可以节约一部分的成本,推荐日粮配方为:玉米62.7%、麸皮4%、豆粕25%、鱼粉1.5%、菜粕3%、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添加剂1%。饮水中可加入抗生素和电解多维,便于排出胎粪,防止鸡白痢疾病,开口后可再使用微生态制剂拌料或饮水,利于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建立。

雏鸡饲喂时要遵循“少喂勤添” 的原则,能有效避免过多剩料被粪便污染。需要注意刚出壳的雏鸡抵抗力较低,对环境温度敏感,建议首日龄育雏温度控制在35℃左右,之后每天下降0.5℃,让其逐步适应环境。光照方面,前3d 需提供24h 的持续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55~65lux 之间,这样有利于其快速适应环境。3 日龄后光照强度可降低至30lux 左右,光照时间缩短为22h。除了温度和光照外,湿度控制也很关键,育雏期间要经常在地面洒水,使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从第4 天开始,雏鸡的饲喂原则从“少喂勤添” 逐渐变为定时定量,建议饲喂6 次/d,每只鸡的饲喂量在13g 左右,之后逐日增加。

雏鸡7 日龄时可使用新支二联弱毒疫苗进行滴鼻点眼免疫,滴鼻是通过疫苗株刺激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反应来预防呼吸道途径传播的疾病,点眼则是为了刺激眼部哈德氏腺的免疫反应,用以产生抗体。雏鸡饲养密度最好控制在40 只/m2左右,饲养密度越低,传染性疾病爆发概率就越小。当育雏进入第二周时,舍温可调整至30~34℃之间,湿度可降至55%左右,每日光照时间调整为20h,光照强度也可下降至20lux,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随着育雏进入第3 周,饲养密度可调整为35只/m2左右,环境湿度可维持在50%即可,光照采用自然光照,夜间适当补光,饲喂要保持规律,防止天气突变引发感冒的发生。4 周龄后的雏鸡大羽已经长出,初步具备保温性能,对外界抵抗能力也增强,舍内温度维持在20~25℃即可,饲养密度控制在25 只/m2左右。整个育雏期间通风是逐渐增强的,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逐渐加大鸡舍通风量,让鸡群有个适应过程,后期则以通风为主,必要时借助风机进行通风,防止环境中有害气体含量超标。

2 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

7~17 周龄是鸡的育成期,此期体重快速增加,但还没有性成熟。刚转入育成舍的蛋鸡饲养密度可控制在15~20 只/m2,育成期主要任务是保证鸡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育雏成功的鸡场能使二者同步成熟,鸡群同步开产,生产性能非常整齐,产蛋率高,蛋品质好,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持久。若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差异大,则开产可出现推迟或提早现象,鸡群非常不整齐,后期蛋品质也会较差。体成熟控制方面要严格监控体重,体重过大时要进行适当限饲。育成期是鸡骨骼和肌肉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较高能量来确保体重增长,但又不能饲喂过肥,还要避免早熟现象,需要严格控制蛋白水平[3]。推荐日粮配方为玉米61.9%、麸皮12%、豆粕15.5%、鱼粉1%、菜粕4%、棉粕2%、磷酸氢钙1.2%、石粉1.1%、食盐0.3%、添加剂1%。

为降低换料应激对鸡群带来的影响,育雏料转变为育成料时要逐步过渡,建议过渡期限为3~7d,期间逐渐提高育成料比例,降低育雏料比例,使鸡胃肠道有逐步适应过程。育成期每日饲喂3~4 次即可,饲喂时应注意每天观察鸡的行为,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疾病诊断。育成期间还要定期监控体重,一定避免鸡饲养地过肥。定期将体重较轻的鸡单独挑出饲喂,增加饲喂量,而体重过肥的也要挑出,安置在单独区域进行限饲,这样可以保证鸡群体重整齐。一般不同的鸡品种都有严格的日龄和对应的体重参考值,如果体重低于标准参考值10%左右,每日饲喂量可增加1%左右,反之则减少1%左右。这里有一个临床基层总结的小窍门给大家参考,如果鸡群中有80%的鸡在采食,20%的鸡在饮水时表明饲喂量合适。

光照对性成熟可产生重要影响,一般7 周龄的育成鸡每日保持10h 的光照时间即可,光照强度可保持在10lux 左右,8~17 周龄每日保持9h 恒定光照时间,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推迟鸡群性成熟时间,反之则可使性成熟时间提前到来。实际生产活动中,光照调节范围维持在5~10lux 即可。除此之外,鸡群育成期间舍温保持在18~25℃之间,日内温差尽量不要超过3℃,保持舍内环境安静,为鸡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育成期最后两周要为开产期做准备,首先要更换饲料,配方推荐为玉米57.4%、麸皮3%、豆粕20%、鱼粉2%、菜粕4%、棉粕3%、磷酸氢钙1.3%、石粉8%、食盐0.3%、添加剂1%。每日饲喂3 次即可,每日每只鸡的饲喂量控制在75~80g,换料时为了避免出现较大应激,换料时间控制在1 周左右,逐渐增加新料比例,降低老料比例。

3 开产前注意事项

鸡群开产前最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管理,很多药物的休药期短则3d,长达28d,而鸡群通常在第18 周就开始产蛋,虽然此时产蛋率很低,但鸡蛋已能作为商品上市销售,故育成期如果需要使用兽药,一定要根据休药期科学用药,避免药物在鸡蛋中残留。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利益驱使,部分兽药厂家销售的兽药产品存在不规范现象,表现实际成分和标识成分不一致,有些还含有违禁成分,导致鸡群开产后鸡蛋不合格,因此,鸡场采购兽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有二维码追溯的产品。

除了用药需要注意外,很多养殖场反应鸡群开产前会有1~2 周的腹泻现象,这种情况需要重点观察鸡群,如果采食、饮水等行为正常,无伤鸡、死鸡等情况,鸡精神良好,那么腹泻大多是饲料原因导致的,而非病理性因素,无需过度担心。因开产后饲料中的石粉比例逐渐增加,加上激素影响,肠道微生态有适应过程,期间容易出现腹泻,一般在150 日龄之后可自行康复,也可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2%的微生态制剂,连续使用5~7d,能快速改善腹泻。

4 小结

鸡蛋是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直接带动养鸡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我国当下存栏在2000 只以下的鸡场已经占比非常少,80%以上的鸡场存栏都在5000 只以上,且鸡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养殖集团、龙头和专业合作社在近些年也出现飞速发展,但大多数养殖场都是把精力重点放在如何做好产蛋期饲养管理方面,殊不知开产前的育雏期和育成期对产蛋鸡群同样有重要影响。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务必遵守鸡的生长和发育规律,通过营养、光照、温湿度等手段进行人工调控,使鸡的生产性能最大化发挥。

猜你喜欢
性成熟石粉鸡场
石粉在蛋鸡饲料中的作用及最优粒度石粉的推广
基于不同石粉掺量水泥力学性能变化试验研究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玄武岩废石粉对发泡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人参皂苷在青年鸡生产上的应用潜力探究
羊的繁殖规律与育种技术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团结的班子
石粉变塑料,缔造财富神话
广东黄羽肉鸡鸡苗报价(种鸡场平均卖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