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术切除肠道息肉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2021-12-02 06:38杨春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肠镜舒适度息肉

杨春英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内镜室 江苏 邳州 221300)

肠道息肉为黏膜表层突出异常生长组织,不确定病理性质前称之为息肉。其中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但若患者为腺瘤性息肉,则常规无法自然消失,且存在恶性发展风险。肠道息肉是多因素作用下引发的病症,以黏膜增生肥厚所引发的黏膜隆起为主要症状。病变可为腺瘤或错构瘤[1],多发生在结肠与直肠部位,部分患者为多发性,甚至分布数十个息肉。肠道息肉患者未发生癌变时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发现[2]。对于肠道息肉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近年来基于无痛肠镜的黏膜切除术(EMR)应用广泛[3]。本研究以我院60 例肠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观察探究EMR 术切除肠道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肠道息肉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0 例。对照组行常规肠镜EMR 术切除治疗,观察组行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术切除治疗。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患者年龄28~65 岁,平均(46.25±5.18)岁;单发12 例,多发18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患者年龄29~65 岁,平均(45.18±5.31)岁;单发10 例,多发20 例。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行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试验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伦理审核批号:20120003)。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在无痛电子肠镜下行EMR 术切除治疗,术前10 h 指导患者禁食水,给予聚乙二醇清理肠道。患者取左侧卧位,静脉注入丙泊酚0.6~1.5 mg/kg,麻醉起效后行手术治疗。结合患者息肉体积与所处部位,预先分离结节与粘连组织,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切除,术中采用0.1~0.3 mg/kg 丙泊酚维持麻醉。

对照组在常规肠镜下行切除治疗,操作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统计治疗效果与复发率;对患者舒适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与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治愈率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与有效率[n(%)]

2.3 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

观察组患者治疗舒适度为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肠道息肉常规无临床表现,在发生癌变后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常见为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4]。继发炎症感染后可出现黏液或黏液血便症状,同时伴随大便次数增加等排便习惯改变[5]。肠道息肉是常见的肠道疾病,临床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多见的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疾病的愈合过程中,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6]。除此之外,不良饮食习惯或过度饮酒等对于肠道息肉的发生也具有促进作用。为此,除对症治疗之外,还需患者进行饮食习惯上的调整。临床医学界对于肠道息肉疾病的研究,主要涉及病因与发展规律及治疗等方面,范围广泛。但存在的问题是,针对多种治疗方案安全性与有效性等问题探讨深入性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肠道息肉疾病治疗中,EMR 切除术应用广泛,具有微创无痛性优势[7]。内镜黏膜切除术是建立在内镜息肉切除术与内镜黏膜注射术基础上所发展的内镜技术[8]。EMR 术易于操作且效果可靠,对于改变消化道无蒂隆起型及扁平凹陷型病变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9]。采用此项技术进行治疗的目的在于切除部分黏膜,深度可达到黏膜组织,对黏膜病变进行治疗。在无痛电子肠镜支持下行息肉切除术治疗可实现安全性的有效提升。

有关对肠道息肉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研究资料[10]显示,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术治疗与直接EMR 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并无明显差异,但无痛电子肠镜的应用有效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此结果证实,与传统内镜对比,在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治疗肠道息肉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但不会影响术中出血量,原因在于无痛电子肠镜下完成手术可提升医生操作便捷性,缩短手术之间。在治疗有效性对比中,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传统肠镜下切除术之间无明显差异,且均未出现术后复发情况。在舒适度方面,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治疗患者舒适度更高,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传统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治疗,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较大,容易基于肠镜而出现多种不适感,降低手术耐受性。且置入肠镜后容易出现胸痛与腹痛及腹胀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在电子肠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下,与临床麻醉医学进行融合,实现了无痛电子肠镜的广泛应用。无痛电子肠镜下行EMR 术治疗,极大降低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且可更为清晰地观察大肠息肉情况与邻近组织关系等,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性。而安全性的提升原因为,EMR 术在病灶黏膜下注射形成液体垫,完成对病变部位与肌层的有效分离,切除全囊病变组织时不会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安全性更高。本研究基于所选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精准度可能不够高。同时受到研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本研究所能开展的方向具有一定限制。未来研究中可从无痛电子肠镜应用价值方向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进一步证实在EMR 术中可发挥的实际价值。

综上所述,无痛电子肠镜下EMR 术切除肠道息肉安全性高,可提升患者舒适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肠镜舒适度息肉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