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

2021-12-02 10:22许树荣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疫情探究活动

许树荣

在后疫情时代,教师在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时候,要将教学依据作为方向,促使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发展思维品质,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组织他们开展辩论和实践活动,也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学习,并在学科整合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以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依据为方向

(一)沟通知识与生活,强化应用意识

在政治课堂中,常常可见上课的内容并不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就违背了教育和生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导致学生难以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应用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关注点放在沟通知识方面,让学生在运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事,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释,促使他们更好地开展知识的自主建构。

我在教学必修一“又快又好 科学发展”的时候,不仅传授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了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法,而且引导大家将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播放了日本核电站事故的相关新闻,并引导大家思考:“盲目发展核资源,带来了怎样的问题?你认为这样的事情对我国有什么启示?我国也有不少核电站,要如何做才能确保环境不遭受破坏,而且能快速地发展经济呢?”这样就促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用处:“我们始终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利用核资源,还要事先考虑到出现核污染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并进行相关演练。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发展能源。”学生通过回答,合理展开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原来政治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让人读之困倦的,如果能合理运用的话,还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联结探究与创新,培养思维品质

信息传播者,这是传统教学对教师的定位,教师常常将政治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说得口沫横飞,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导致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也不能自主展开探究和创新,在后疫情時代,学生有时需要在家自主学习,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了,教师要联结探究和创新,组织学生参与多姿多彩的课后活动中,促使他们提升思维品质。

必修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探究的是具有思辨性的话题,我分析了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带领他们开展探究和创新活动。我设计了多姿多彩的课件,让学生看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情况,并对照我们当今生活,说说出现了什么变化。其次,我组织大家围绕“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大家认为和平和发展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两个彼此无关的概念,还是有一定的联系?要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和谐,有哪些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吗,遇到的障碍又是什么?”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从表面深入下去,渗透到问题的核心,如有学生认为:“各个国家都要寻求自己的发展,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发展,伤害了其他国家,就有可能会损害和平,所以各个国家都要用和平的观念来对待其他国家。”

辩论类主题活动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提升,此外,自主探究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也是可用项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展开沟通讨论,这更加符合后疫情时代的要求。

二、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一)开展辩论活动,发展科学精神

在后疫情时代,学生有时需要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此时教师无法看到课堂生成的特殊情况,也很难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学情进行引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微信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整合这些观点,看看是否有矛盾的想法,然后组织大家开展辩论活动,促使他们发展科学精神。

我在教学必修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之时,收集了学生的不同观点,并整理形成了思考题:“有的人认为,目前社会上有人十分富有,但是自己的生活却较为窘困,他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要让全民的收入变得更平均,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是否有不同的见解?”我安排学生自主寻找同伴,开展辩论活动,大家各抒己见,尝试辩证地看待问题。如有学生认为:“某些职业的收入和其付出不成正比,比如某些流量明星,拍一集电视剧就能赚几千万,我认为这样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要限制这些人的收入。”也有同学不以为然,反驳提出:“难道我们就不看工作内容吗?不管工作内容,一律收入平等,这同样也是欠妥的,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根据做了多少工作来决定其收入。”在探讨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思辨性,学会了理性分析问题。

理性本身是一种精神品质,指引着人们形成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能让人们更好地把握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盲从他人的观点。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培养理性精神。

(二)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公共参与

部分学生认为考试得到高分就可以了,因此很少参与社会实践中,这种想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公共参与度很低,其实他们忘记了,公共参与也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内容。教师要针对此问题,设计一些活动项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并自主进行改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而教师也能更好地实现政治教学的目标。

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二“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的时候,我组织大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分小组展开活动,来到小区物业管理所在地或居委会,了解一下居民自主管理的具体方法,思考如何能参与其中,尽自己的力量,构筑一个家家欢乐、和谐如意的大家庭。如有学生发现业主委员会的存在,并惊喜地发现业主委员会常常讨论一些促进小区发展的问题,例如某旧小区的居民楼原本没有电梯,但是随着老龄化发展,不少居民有了装电梯的需求,所以小区业主委员会召开了会议,征求大家意见,并讨论如何分摊安装电梯的费用。学生也参与了该活动中,为建设社区出谋划策,当“小参谋”。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民主管理,构筑和谐小区。

人们是否参与公共活动,是否积极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对于社会问题的了解是否深刻,体现了公共参与能力的高低。在后疫情时代,教师不能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中,而要组织他们走出课堂,多了解社会,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也能明白该如何尽自己的职责。

三、以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为抓手

(一)翻转课堂,重在自主探究

在后疫情时代,某地可能突发疫情,学生也会被隔离,但是学习却不能因此而停滞,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符合在家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基于翻转课堂的思想,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并围绕某些话题开展自主探究,回到课堂后,学生则可以围绕难点和困惑之处展开深入讨论,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时候,设计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引导大家展开自主探究。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了跳广场舞、打麻将等各种不同的活动。我让学生明辨是非,说说哪些活动是积极进步的,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此外,还展示了一些传统艺术,如昆曲、京剧等,让学生思考:如何采用“移风易俗”的方式,设计一些既适合时代发展,又能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动呢?学生结合此问题展开了课后自主探究,并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收获。如有学生提出:“不新不旧的传统艺术,还能体现中国文化吗?如何在确保传统文化纯粹性的基础上体现其新颖性呢?”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翻转课堂的设计还要和网络互动结合在一起,学生利用微信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拍摄或者记录下来,上传到平台上,此外,学生还可以发起网络投票,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二)学科整合,拓展学习空间

学科整合能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政治和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范围变得更大了,他们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串联起各种知识,从而进行整合归纳式的学习。

结合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让学生进行学科融合,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能收集到各种精妙的古诗词,感受杜甫对国家的一片赤心,体会陆游对家国的关爱,此外,还能利用诗词感受古代的茶文化、酒文化等;在美术学习方面,学生能找到不少精美的古代工艺品和书画作品,体会到古人精神世界的丰满;在历史学习方面,学生了解了不少历史故事,如了解了书法家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体会其精神力量。在学生广泛收集了资料后,我组织大家开展探究活动,将这些资料整合起来,说说古代中国文化的种类、典型作品、发展变化,并思考作为现代人要如何吸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用“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國文化,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学科整合少不了网络搜索,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寻找其他相关的素材,并学会用微信互动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宽阔了,他们也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从而拓展学习空间。

总之,后疫情时代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采用更合适的教学策略,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疫情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战疫情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