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2021-12-02 15:40吴雅祺曾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数字技术发展趋势

吴雅祺 曾新

摘 要: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城市雕塑艺术要想适应当下的潮流,就要尝试与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使用数字技术来更好地服务公众。因此,通过分析当下数字技术与城市雕塑融合发展的特征及四种主要形式,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雕塑;数字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字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化已经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逐渐成为一种被公众所接受和认可的趋势,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也伴随着數字化发展逐渐多样化,引入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城市雕塑艺术的一大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城市雕塑概况

关于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吴良镛先生在《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50年》中提到:“所谓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室内雕塑而言的,可称之为室外雕塑。为了创造城市景观,也可称之为景观雕塑、城市环境雕塑等。”不同于架上雕塑对公众进行信息单向度输出,城市雕塑置于公共空间,与周围公共环境产生互动,并与公众之间形成多向度的互动交流,公共性成为其核心特征。

因此,城市雕塑可以说是放置在公共空间中,与城市公共空间相协调且具有公共性和互动性的三维空间实体,其作用在于美化和装饰城市空间、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传达公众的审美诉求。

二、数字化城市雕塑的发展特征

纵观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艺术的创作手段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条件的发展,当不同时期的新技术应用于艺术创作时,艺术作品的表现形态以及创作者的创作观念都会随之产生变化。

伴随着数字技术与城市雕塑的不断融合,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具象转至抽象、由实体转向虚拟的发展趋向。同时城市雕塑艺术作品的材质、色彩、艺术形式等也因数字技术的介入而得到拓展,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变得富有科技性与创新性。

(一)动态化

如果说雕塑艺术作品从架上走到公共空间中是迈出了雕塑与公众互动的第一步,那么动态城市雕塑将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由静态转向动态则是进一步强化了城市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动态城市雕塑通过其动态特征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上给公众带来了更为沉浸的体验感。

动态城市雕塑主要动力来源为自然动力、机械动力和人力,通过轴承、电机等来控制作品的运动轨迹、动态幅度和运动速度,以可活动的形式唤醒城市雕塑,使其能够通过运动来体现作品与环境的交融之美。

动态城市雕塑充分证明了科技与城市雕塑艺术是可以共生的关系。它将机械科技与城市雕塑融合,在维持城市雕塑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增强其互动性,打破了城市雕塑静止不动的传统形式,为城市雕塑增加了动态的美感。

(二)数字化

数字城市雕塑不同于传统雕塑需要在实体材料上进行雕、刻、塑等创作,是使用诸如ZBrush、Maya、3D MAX等三维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中制作3D模型或通过3D扫描仪将传统雕塑转换为雕塑模型,之后通过软件对其进行细微调整以及动态模拟,最后再使用3D打印技术和数控雕刻技术将城市雕塑模型实体化。因此,其创作不受空间的限制,只需要在三维设计软件中进行创作并保存即可。不同于架上雕塑,数字城市雕塑更依赖于三维设计软件所构建出的虚拟公共空间,通过模拟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放置状态,分析作品与公共空间的和谐性。除此之外,还可在设计阶段通过网络发布模型以得到公众的反馈,从而进行修改。这就使得公众不再只是欣赏者,而是成为作品的创作者之一。

但数字城市雕塑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当下3D打印技术的精细程度还远远不如传统雕塑技术,雕塑表面存在大量需要进行再处理的瑕疵,并不能完全脱离手工雕刻。不过随着数字技术的提升和3D打印材料的不断更新,3D打印的精细程度也将得到提升,可供创作者选择的雕塑材质范围也将更为广泛。

(三) 灯光化

灯光城市雕塑是以三维空间实体的形式放置于公共空间内的雕塑作品,通过灯光的照射、自体灯光、异形投影等方式,在夜晚给公众带来同白天有所差异的视觉感受。近年来灯光设计因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雕塑设计中,通过光色的变化给公众带来视觉上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而异形投影是针对不规则投影表面而设计的大型投影展示方案。其与传统投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异形投影的投影面不受限制。异形投影作用在城市雕塑上时,在城市雕塑的表面形成动画,实现静态雕塑与动态画面的融合,并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但因其造价过高和技术难度较高的缘故,该技术目前并未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

灯光城市雕塑通过灵动的灯光效果使城市雕塑实体的静与光影的动相结合,是改造传统城市雕塑的一种方案,通过光电技术使传统城市雕塑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是当下较为新颖的技术,它将真实世界信息与虚拟世界信息“无缝”结合,并进一步增强了人机的交互,在增强公众沉浸感的同时也拓展了城市雕塑的创作和展示空间。不同于数字雕塑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出实体雕塑的创作目的,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使城市雕塑艺术的概念得到延展。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将城市雕塑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空间三维实体概念进行更新,在虚拟空间中对公共空间进行仿真复制或重新设计,使城市雕塑与环境实现和谐共生。同时,公众也可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浏览,与城市雕塑进行交互,这便发挥了公众在审美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也完成了人与作品的双向信息交流。

三、数字时代城市雕塑的发展趋势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城市雕塑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这些新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强化了公众的参与程度,改变了公众与作品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审美上力求实现环境、人、作品之间的全面交互,促使城市雕塑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互动性的不断增强

1922年,莫霍利·纳吉在一份声明中提出活动艺术作品和公众的互动关系为:公众不是被动地观看,而应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主动参与到作品中,作品将根据公众的参与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观点强调作品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为数字化城市雕塑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归根结底,城市雕塑本质上属于一种需要在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产生互动的艺术形式,其根本属性为公共性和互动性。长期以来,创作者尝试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公众更好地融入公共雕塑当中。数字技术与城市雕塑的结合相较于传统城市雕塑而言,在关注作品与环境的交融之外,更注重通过作品与公众的互动,达到公共空间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当数字技术与城市雕塑走向融合时,就不再仅满足于使公众与作品产生接触,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公众参与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对作品进行实时信息反馈,从而实现作品与公众的双向信息交流。

(二)公共空间范围的拓展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一般分为自然空间、人工空间和人文空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公共空间开始出现第四种存在方式,即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数字技术基于现实空间延展出来的数字空间。近年来,网络虚拟社区及网络共享的出现,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公共空间的认知。虚拟空间兼具公共空间社会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又以其便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成为公共空间的一种新型存在方式。

数字技术手段的应用影响着空间的概念,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则将空间范围从现实空间拓展至虚拟空间。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将城市雕塑艺术从创作到展示均置于虚拟空间中,让城市雕塑作品在动态的空间维度的基础上,成为涉及多维空间的新形态。对城市雕塑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共空间的革新,公共空间同城市雕塑一起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提升而发展。

(三)艺术表现形式的更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而其所依托的数字技术所具备的技术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城市雕塑表现形式的决定因素,最终又通过城市雕塑表现出来,二者在互相影响中共同更新迭代。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数字技术的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更新,所提供的艺术语言也变得更为丰富。数字技术未来将不再局限于光电、显像等媒介,多感官媒介将成为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城市雕塑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大趋势之下,城市雕塑艺术也需要借助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新艺术语言来丰富自身表现形式。

四、结语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城市雕塑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语言与创作形式,在拓展城市雕塑创作手段的同时也拓宽了创作者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开始应用于城市雕塑创作中,为城市雕塑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者,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上带给公众的体验感和冲击力,不断探索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设计形式和设计观念,使公众更好地与作品产生互动,发挥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互动性。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50年[J].雕塑,1999(4):36.

[2]王峰.艺术与数字重构:城市文化视野的公共艺术及数字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布莱克.城市雕塑[M].杨莉,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汪磊,贾斯睿.拉尔方索·格施文德的动态雕塑[J].公共艺术,2012(2):90-92.

[5]何卫,陈辉.现代城市空间中雕塑的特点[J].装饰,2007(2):29-30.

作者简介:

吴雅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设计。

曾新,博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数字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