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探究

2021-12-02 08:37冯芸
决策探索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逻辑中国共产党

冯芸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坚持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有利于从深层次涵养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认同,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逻辑

一、中國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辱,古老的中华文化已难以承担起为民族安身立命和救亡图存提供智力支撑以及方向引领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华民族国运衰微、中华文化陷入困顿迷茫的境遇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引领和实践先进文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观察并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运用中华文化诠释和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进行了艰辛探索,早在1940年他就指出,“要把一个因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党就在文化建设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之后,通过拨乱反正统一了全国思想,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巩固并加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和小康之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改造。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法兼治,双向互动,给中华传统德治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秉承了中华传统“和”文化,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秉承“和谐”与“和合”的思想,创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二、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逻辑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治理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这个国家民心所向。反过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否优越,要看文化的发展是否适应国情,能否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是否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并作出独特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时代的洪流中发展起来的统一性文化自信,又是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高度融合的复合性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艰辛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出民族精神的巨大能量,增强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为重振中国文化自信培植和积淀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基础,为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提供了强大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

三、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的资源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体系博大精深,集诸子百家学说为一体,其核心是儒家思想中的“德”“和”“民本”文化,这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00多年前的诸子百家时代,老子、孔子、墨子等先贤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建立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观点,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因为中华民族这种悠久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得中国人一直有着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毛泽东同志曾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以不怕牺牲、矢志不渝、浴血奋战、敢为人先、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孕育和产生了富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中国革命文化,包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蕴含着坚定信仰、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革命精神,承载着勇于破旧立新、执着追求自由的文化基因。革命文化具有批判性,使得我国社会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并能永葆生机活力;革命文化内在的凝聚力,促使中国人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做到同仇敌忾、 一致对外。所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相互融通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文化的影响力也不断壮大。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下,我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中华民族正在阔步前进并引领时代的潮流。我国形成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理论成果,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清正廉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深入人心;在科技、教育、哲学社会科学、体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理想信念和精神纽带,它激励和引领着人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开创了极具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与中国奇迹。

四、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思考探索中华民族如何走向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既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又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如果说我国日益增长的物质力量,改变的是我国的外在面貌,那么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的发展繁荣则是化育中华民族风骨的内在精神力量。只有当中华文化走向了辉煌,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走向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较为突出,社会利益、观念、价值呈現多元化,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文化力量总体上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距离成为文化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正是立足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凝聚起全社会的共识和磅礴力量,领导和推动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使我国的文化力量一步步增强,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前进。

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为重建全球文明秩序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当前,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以往以西方国家为主的旧的全球经济秩序,也改变了由西方文化引领的旧的全球文明秩序。如何构建一个新的全球文明秩序,全球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不仅引领着中国社会的自身发展,也为全球文明秩序的重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和平发展方式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既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也在世界范围内体现了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忽视了话语体系的构建,要承担起引领全球文明秩序构建者的角色,必须努力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以新的宣传方式、新的话语表达、新的概念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把中华文化传向世界,以中国发展的价值理念影响世界。

五、结语

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将一如既往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沈壮海.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6]张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01).

[7]刘德赢.文化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J].人民论坛,2018(35).

[8]许亮.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J].理论视野,2018(12).

(作者单位:中共扬中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逻辑中国共产党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