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12-02 09:18杨廷旭马燕曾海龙王海霞
智慧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早期胃癌

杨廷旭 马燕 曾海龙 王海霞

摘要:目的 对早期胃癌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早期胃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23例(应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和研究组23例(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确切,可一次性切除病变黏膜,并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常规外科手术

早期胃癌,即指只限于患者胃黏膜层及下层存在癌组织(癌细胞),且同时不论癌组织波及范围大小以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并无相关明显症状表现,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以及上腹隐痛等症状。早期胃癌的发生多因遗传(消化道癌家族史)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或患有胃息肉、胃溃疡以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等原因导致病发。临床上,多以手术作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临床研究表明,在早期胃癌治疗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显著且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基于此,本研究对早期胃癌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现作如下阐述: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早期胃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23例(应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和研究组23例(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参照组早期胃癌患者中男、女患占据人数比为12:11;患者年龄最小值43、最大值79,年龄平均(55.59±8.82)岁。研究组早期胃癌患者中男、女患占据人数比为13:10;患者年龄最小值42、最大值80,年龄平均(55.83±8.97)岁。经科学计算,两组一般资料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参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以临床常规检查,对患者癌变位置及范围进行确定;确定后给予两组患者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氧以及全身麻醉等术前常规操作。参照组23例早期胃癌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23例早期胃癌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具体手术操作如下:①在常规白光基础下对患者胃部病变情况进行详细观察,确定病变边界(可喷洒靛胭脂进行);随后使用电凝技术于病变周围作标记;②使用靛胭脂与生理盐水混合液于病变部位及其周边黏膜进行注射③行刀(IT刀)切开黏膜,然后在内镜辅助下实施黏膜下剥离。剥离过程中需注意若患者存在出血情况,则可以采用热活检钳或者是IT 刀进行电凝止血;如果上述操作无法有效止血,可直接使用止血夹进行止血。④完成剥离病变组织。⑤剥离完毕后,将标本固定并送检。

1.3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以显效(病变组织一次性切除,患者病癥完全消失,术后无复发或并发症)、有效(病变组织切除良好,患者病症明显改善,术后复发率低下)、无效(病症组织切除效果不好,术中出血量大,病症无明显改善)为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

1.4分析统计学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2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临床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消化道肿瘤患病人数急剧上升;且患者多由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原因而患有直肠癌、胃癌以及食道癌等癌症疾病。上述癌症均具有病发发展迅速的疾病特征,一旦患病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那么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针对早期胃癌等疾病必须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但在治疗的同时,治疗方法的选择依然很重要。在以往,常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的方式给予早期胃癌患者以治疗;但由于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几率大以及手术创伤大等原因导致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于此,临床医学专家及学者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而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医学专家学者的探索下,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应运而生,并成为临床的重点研究对象。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具有术后复发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以及可完成切除病变黏膜等显著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些体质较弱、年龄较大以及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早期胃癌患者而言,ESD是最佳的治疗手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不仅可以一次性将病变黏膜切除,还可在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保证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确切,可一次性切除病变黏膜,并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燕.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价值分析[J].人人健康,2019,No.496(11):61-61.

[2]唐小鹤,孙美洲,房玲,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6):1159-1161.

[3]乔永芳,王鹏,宋敏.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5):78-80.

[4]沙林玉,倪永,李培培,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5):326-330.

猜你喜欢
早期胃癌
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电子染色内镜确定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评析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早期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淋巴结清扫
早期胃癌内镜粘膜剥离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