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下高校校企合作状况的实证研究

2021-12-03 00:00赵伯贵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证书校企标准

邓 成 , 杨 希 , 张 萍 , 赵伯贵

(1.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合肥 230011;2.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合肥 231603;3.合肥三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合肥 230103)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关于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宏观层面的指导政策和意见印发,稳步推进了1+X 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1]。这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等一切资源,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优质人才。1+X 证书制度作为目前国家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截至2020 年3 月总共93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了1+X 证书的试点工作。这93 种职业的技能等级标准、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及范围均由企业起草和制定,充分体现了在1+X 证书制度下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2]。

一、问卷调查及结果

(一)问卷设计

1.调查目的和对象

此次调查针对安徽地区已经开展1+X 证书试点工作的6 所高职院校进行,这6 所院校分别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目标院校中有国家示范院校、行业重点高校、地方重点发展高校,被调查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通过学院的协助,课题组与上述院校的1+X 试点专业的负责人进行对接,开展调查工作。此次问卷针对近5 年内的学生(毕业生和在校生共413 人)和随机抽取的35 位教师(含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同时还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记录了目前校企合作的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

2.问卷设计

课题组结合国家1+X 证书制度的设计理念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总结项目组前期研究成果,设计了本次调查的问卷。从学校、企业、学生、政策、社会评价五个维度进行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最终确定23 个子项,具体设计参见表1。

3.信度与效度

根据调查问卷维度设计的数据,我们借助于专业的数据分析管理软件SPSS 21.0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首先将问卷调查的维度设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进行数据分析,选择信度测试方法中最常用的Cronbach 系数法(即α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在问卷设计的五个维度中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最大值为0.873,最小值为0.762,信度分析结果为较理想。在信度分析的结果上使用SPSS 软件进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模型适应性分析和因子载荷系数调整,最终效度达到0.692。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总共有413 名学生和35 位教师参加了调查活动,其中回收学生问卷403 份,回收教师问卷34份,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7.1%,整体回收率为97.5%,回收数据可为结果分析提供有效保障。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形式单一。被调查院校中有85.4%的院校仅侧重于专业建设和实训方面的合作,在师资培训、就业指导、设备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形式单一。第二,就业质量较低、保障较差。调查结果表明,有89.1%的学生希望从事与自己学习专业相关的工作,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类和管理类岗位,而75.6%的企业提供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生产类和服务类岗位,整体就业质量较差,另外,由于人员设置以兼职人员为主,很难全身心投入校企合作中。第三,合作投入不足、缺乏后劲。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人员和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造血机制,不能保证合作的可持续进行。

二、1+X 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一)依托1+X 政策机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1.依托政策机遇加强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应加强对1+X 证书制度及其指导政策的学习,依托政策机遇,在充分理解政策的基础上校企双方达成制度建设共识。

2.强化人才培养校企共育制度建设

在1+X 证书制度下,企业不仅是用人部门,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部门和人才最终的归属部门。这就赋予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积极投入人才培养的行列中。学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打破传统思想,主动与企业共同筹谋,在常规的专业建设和职业标准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在人员合作、技术研发、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合作。校企双方应设立专门的合作保障规章制度,从经费保证机制、责权对应机制、奖励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具体制度设计,在充分协商的前提下,保障彼此利益,明确双方责任,从制度层面为1+X 证书的深入开展保驾护航。

3.夯实师资队伍校企共建制度

1+X 证书制度中,重点强调X 所代表的技能水平,因此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硬、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基础条件。高校应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应发挥自身现场经验丰富的优势为学校提供技能支撑,通过交流沟通,双方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为教学能力增强提供基础保障。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除了交流互派以外,还可以采用顶岗实习、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以学校的专职教师队伍为主,专职教师务必做到理论水平有保障,可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在职教师理论水平专项提升、科研专项能力提升的形式来保证专职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满足教育教学要求[3]。兼职教师队伍主要以高水平和高技能型教师为主,企业通过技能比武、专项大赛、技能练兵等形式开展兼职教师的选拔和推荐工作,确保被推荐的兼职教师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

(二)结合1+X 专业标准,细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水平

1.细化课程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1+X 证书制度下,企业负责制定职业工种的鉴定标准,即完成X 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制定,这是最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标准,学生通过考核后表明学生具备满足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将职业标准融入具体的课程中加以实施,如何将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相对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高职院校要进行深入的专业调查论证,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国家发展战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同时高校还需要深入研究1+X 证书制度的具体内涵,分析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该结合1+X 标准中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课程标准的层次性。按照目前专业课程建设要求,重点研究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特色专业课的教学标准,其应以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水平为依据合理确定。最后,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层面培养一支专业技能强、人员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技能型指导教师队伍[4]。高职院校和企业是我国1+X 证书制度的实践者和标准制定者,在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社会实际需求,做好做足基本工作,确保课程与技能标准结合,技能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

2.提升技能培养水平,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针对1+X 证书中的初、中、高分层鉴定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水平,让更多学生通过中级或者高级技能鉴定考评,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通过技能水平培养的提升,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到更高级别的专业技能知识,最终达到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的目的。具体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任务时,逐层提取,按照1+X 证书中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项目系统设计。

(三)落实1+X 证书制度要求,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可持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首先,校企双方需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保障机制,为了激励企业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通过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和企业合作按照其用人标准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帮助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等途径保证企业的利益,同时由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可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双方互利共赢。其次,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奋斗,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如采取兼职教师补贴、劳动技能补贴、授予相关荣誉等形式激励做出优秀贡献者[5]。最后,为了保证校企合作发展的健康稳定,还需要建立合理合法的合作约束机制。校企合作是双方为响应国家1+X 证书制度的号召,自愿投入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明确双方的权责义务,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具体职责。

三、结语

1+X 证书制度下,校企双方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抓住政策机遇,加强合作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共育机制,夯实校企共建高素质师资队伍。结合1+X 证书制度,进一步细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技能的提高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校企双方积极进行长效保障机制研究,最终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证书校企标准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WJCI 收录证书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CSCD收录证书
本刊核心证书
收录证书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