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课堂实践研究

2021-12-03 07:28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亚太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教研组

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林 钦

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关键能力。只有经历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环节,才能把知识内化为素养。“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导的,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笔者参加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第二批高中名校长后备人选(福建师范大学班)培训班学习培训,根据学习培训内容,在我校组织开展了“‘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实践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现将本课题研究情况做总结交流。

一、“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已公布,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从教学目标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由“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型。教学改革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核心素养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能力品格(素养)。从知识走向素养,并不是削弱知识,而是要把知识转化为素养。“读思达”教学法是面向所有学科、所有学段的“普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即学科学习(教学)=学科阅读+学科表达。它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法。

我校(连江尚德中学)秉承林尚德先生“让农村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初衷,坚持“明德砺行,臻于至善”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实施新高考、新教材的背景下,学科课堂教学落实“读思达”教学法,能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实,进一步推进我校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建设,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的途径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学校各教研组基于“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研究,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理论学习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等,形成各学科“读思达”教学法的个性化理解和定位,建立各学科“读思达”教学法的基本范式。

(一)进行理论学习研究

学校通过教学教研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等对“读思达”教学法进行顶层设计和动员部署,各教研组通过文献研究法等对“读思达”教学法中阅读、思考、表达的内涵和本质等进行理论学习研究,以理解阅读、思考、表达的要义和本质,为行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阅读:指阅读能力,是看书,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浏览,看并领会其内容才是阅读,领会意味着把看到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使其连成一体。

思考:指有根据、有条理、有深度的思维,思考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以事实、数据和已经得到证实的知识作为依据进行的推论和思维。

表达:指的是把自己内化了的知识以能够被他人理解的形式进行表现的过程,或是由于外化而得以表现的内容。

(二)落实教学行动实践

1.教研组进行子课题研究

各教研组根据学科实际情况,由教研组长任负责人,学科骨干教师任核心成员,学科教师全员参与,按照课题研究进度安排有序进行课题研究,如“读思达”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读思达”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读思达”教学法在英语课堂实践的策略研究、“读思达”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读思达”培育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等子课题研究。

2.常态化教学实践研究

学校将“读思达”教学法作为学科主题教研内容,将新高考、新教材实施和“读思达”教学法研究等有机统一起来,认真组织学习、研究和推进工作进展。各学科教研组长、集备组长、各类别学科带头人、各类别骨干教师等带头落实“读思达”教学法。校级、县级、市级公开课落实“读思达”教学法,各学科常规课堂进行“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积极探索“读思达”教学法的学科实施策略和途径。

三、“读思达”教学法实践案例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各学科研讨总结有关“读思达”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范式,形成可推广使用的一些典型案例,让“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落地生根。

(一)学校早晚举读(阅读)规范化

根据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需要,我校早晚自习(早上7:10—7:30,晚上19:00—19:15)实行举读(室外或室内)制度。制定《连江尚德中学学生早晚读(举读)活动要求》,对举读基本规范、基本姿势、主要内容等进行细化规定。制定《连江尚德中学学生早晚读(举读)活动评比方案》,每个班级选派1—2位同学组建年段学生评比队伍,高三年段评比高一年段,高二年段评比高三年段,高一年段评比高二年段。每组三位评比人员根据评比细则自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该班成绩,当天评比结束后汇总到对应年段长处,由年段长负责评比成绩的周汇总和反馈,评比结果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进行全校公布,评比结果列入各类别先进班集体的评选等。

学校早晚举读开展一年多以来,明确了早晚读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要求等,提振了学生早晚读的精气神,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有力提高了语文、英语等科目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学科教学“读思达”具体化

各学科教研组践行“读思达”教学法,探索“读思达”教学法的具体模式和流程。如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学科高三二轮复习的“读思达”,阅读:引导学生读生物文本、教材(本节聚焦、本章小结等)、图表等,形成由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组成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思考: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主干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迁移等;能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现象作出新解释;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依据新证据得出新的结论或提出新的观点;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方法,解决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生命科学史情境中的各种生物学问题。表达:熟练掌握书写、口头表达、思维导图、概念图、知识网络图等方式。如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构建二轮专题(微专题)复习的知识图解等,让学科必备知识体系化和网络化。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考查重点,书写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因此训练长句表达很重要。在日常练习中,训练实验设计步骤书写“三步曲”,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共性处理)。处理实验材料,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实验用具要相同。第二步: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变量处理)。根据实验自变量设置对照,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即自变量不同,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第三步:检测、观察、统计、比较(结果处理)。选择合适的观测指标,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和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对照模板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答题时长句表达能力等。

高中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阅读、思考、表达有其学科特征和学生发展阶段特点,学科某一节课可以经历“读、思、达”三个环节,学科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经历“读、思、达”三个环节,阅读、思考、表达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发生。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有这三个要素就行,至于这三个要素怎么呈现、什么时候呈现,要因学科教学实际、教师自身情况等因人而异。

总之,阅读是教学的前提,也是思考的依据、表达的内容;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能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科知识外化的具体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完整的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读思达”教学法,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教研组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