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2021-12-03 18:23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车智英
亚太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艺术

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 车智英

音乐不仅是一种专业性技能,而且可以促进人格和情感的培养。然而,在音乐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过程中,许多高中音乐教师仍然只是简单地把教学重点放在单层面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重点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无法真正养成。为此,我国高中音乐教育课程需要从“知识本位”转变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同时也需要深刻地探求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和审美性转变,更多地把音乐学科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开展有效教学。但是,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聆听文本、巧用作品主题、比较欣赏、探究讨论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的提高,提升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

一、深入聆听文本,促进形象解读

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体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倾听,所有学生的情感美、表演美、探究活动都是在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有效引导学生听音乐,让学生真正进入音乐,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规律进行预设,提高教学针对性。在备课时以不同的身份去备课:一是用教学的眼光来看教材,通过细致备课,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二是用学习的眼光来看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时代发展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与拓展义,形成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组织学生听艺术作品,使学生学会通过听获得所需的听觉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师有智慧的引导下,学生的头脑中会创造出每一幅音乐的画面,通过思考这些音乐画面与作品主题的联系,逐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进入不断想象、不断理解的循环,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例如,在《爵士乐掠影》中,教师将传统音乐与充满激情的爵士歌舞、电影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看电影情节,教师可以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第一次听音乐,利用无意的注意力)听乐器(第二次听音乐,引起有意的注意),逐步实施(重听)分析其音乐风格特征。通过多次重点听,学生对爵士乐的风格特征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在听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层次递进。虽然重复倾听,但学生并不厌烦,对于教师的启发性问题学生也有同感,对爵士乐也逐渐具备了判断其风格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引导学生解读经典作品,实现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学生进一步的形象解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巧用作品主题,启发创新思维

主题的创新与音乐品质密切相关,能更透彻地传达作品的内涵,增强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通过通感、想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艺术主题进行创新,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精神。例如,在艺术的具体实践中,“通感”早已被先人所挖掘和运用,“载歌载舞”就是通过歌舞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二者更加完善的一个范例。作为音乐教学的实践者,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通感”,充分挖掘学生的“通感”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音乐鉴赏课时,通过运用“通感”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主题的理解,效果显著。例如,在听《伏尔加船夫曲》之前,笔者展示了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因为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学生很快就被这些悲惨的画面吸引。通过看图片、听歌曲,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在学生的脑海中传递与融合,他们仿佛能感受到伏尔加河船民心中的不公与反抗精神。这样,学生容易受到画面艺术的影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结合文学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朗诵和表演,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了作品的艺术形象。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相结合,以视觉形象补充听觉形象,改变单一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最终将音乐创作与知识体系相结合,在脑海中重新创造音乐作品的主题,不受传统模式的限制,迸发出新作品主题的智慧火花,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运用对比鉴赏,提高审美素质

审美是对事物美丑的判断,是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深刻感受、全面解读作品背后的音乐美,激发学生欣赏汲取作品内容的热情。运用对比、鉴赏等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体现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投入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这种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方式和手段唤起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踊跃展示自己,实现了自主感受地体验,增强了音乐的自信。这些音乐知识的积累也增强了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经验。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仔细的比较和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获得相应的听觉信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获得完美的艺术体验。例如,在京剧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对“旦”在京剧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欣赏传统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时,教师特意选择了殷秀梅和梅葆玖不同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到收获。首先,让学生比较两个人唱同一段京剧的差异,并比较句子结尾的旋律线。学生渐渐发现,这两种唱法的韵味、发音、吐字都不同:殷秀梅采用的是演唱法,美声唱法,京剧的颤音变成了歌唱的颤音;梅葆玖的演唱,旋律线条流畅,使用了大量上下滑音,京剧的魅力得到充分体现。再听的时候,学生发现伴奏乐器、演唱速度都不一样。通过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或表达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评价、判断、选择和识别能力。通过异同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评价、音乐鉴别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探索讨论,提高文化理解

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国内外不同民族文化信仰的艺术特征,欣赏美丽的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艺术特点的尊重和理解。例如,在非洲音乐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布隆迪鼓舞”让学生欣赏。开始听的时候,不要表现主题,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旋律、节奏、速度),仔细听音乐,描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歌词、表演场景)。然后提问:“这音乐有旋律吗?音乐中有多少节奏?”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复杂与和谐,旋律用激昂的鼓声来表达。然后,笔者出示了音乐课主题《非洲鼓乐》,并提出了新的问题:“你在听鼓乐时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节奏是重复的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听了以后,他们想:节奏是重复的,工作是很无聊的,那充满激情的鼓声让人觉得很开心。最后,笔者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合奏(口头或掌声),体验节奏特征,最后得到非洲鼓节奏特征。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从音乐元素入手,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贯穿整个听音乐的过程,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思考和讨论,这是非常有效的。

总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达和确定是我们上课的教学大目标,它指导着教学实践,改变了高中音乐的教学情况。音乐学科需要培养审美感觉、艺术呈现、文化认同等基本核心素养,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升学生音乐知识素养外,更多地应该充分关注音乐艺术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情感的个性化功能,关注其审美品质的培养和提升,逐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认识,并很好地进行理解传承,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把优秀的文化内化成为自己的人格与气质。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核心知识素养的三个组成部分也并非单独存在的,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思想境界的积累沉淀以及审美情趣,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人文素养,将音乐真正地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和核心知识素养能力作为长期的音乐艺术教育和实践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须运用聆听文本、创新主题、对比鉴赏、探究讨论等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学习的“素养化”,最终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艺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