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2021-12-03 18:23大连交通大学王继波艾传国
亚太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育人思政

大连交通大学 贾 兵 王继波 艾传国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网络中的思想呈多元化趋势,学生必须处于心理健康状态,也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心理育人不仅关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也是思政教育展开的基础。因此,政府、学校、社会各界都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不仅要积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也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一、促进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逐渐在教育中普及。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展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能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活泼的学习环境。但互联网中不仅存在积极信息,也存在一些消极信息,这些消极内容极易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一些学生抗压能力较弱,其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出现矛盾和压抑的状态,这都极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加强心理育人不仅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促进教育优化,也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使学生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二)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

思政教育本身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能拉进思政教育与学生的距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影响学生。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有所不同,但育人目标相同,二者都希望培养心智健全、心理健康并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而且都是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努力。由此可见,加强心理育人模式创新,也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思政教育需要以学生的心理规律为基础进行,利用心理学发展思路开展思政教育,也能使思政教育育人功效得到拓展,还能提升思政教育层次。

(三)促进思政教育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希望加强对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培养。因此,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其目的性也很强,必须在教育展开的同时,着重对学生思想政治能力和道德观念进行规范和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具体分析,也能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怀。由此可见,心理育人可以促进思政教育完善。只有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才能具备优秀道德品质,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为人民服务,并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二、高校心理育人发展特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初级阶段主要为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如对一些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症状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治疗。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完善,心理育人已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和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不仅能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教育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一对一交流的形式,希望消除学生心理问题。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干预和引导、治疗途径越来越多,这也使心理育人的灵活性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初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人员都是兼职,很多为医务工作人员和德育教育者,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已经成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工作队伍也逐渐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并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与学校配合,期望为学生构建健康的成长环境,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创新思路

想促进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创新,可以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这不仅能促使心理育人多元化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心理育人灵活性,使心理育人内涵更加饱满和丰富。同时,在心理育人中融入“三全育人”理念,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于科学化及合理化。

(一)展开全员育人

想在高校心理育人中展开全员育人,学校全体成员必须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不仅是全体教职人员,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这样才能使心理育人模式在不断创新下有效发展。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全体工作队伍的积极培训,不仅要引导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教师、辅导员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学习,也要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心理育人队伍。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也要定期接受考核和培训,这样才能提升育人队伍的专业素养。其次,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心理育人不能仅依靠专业教师团队展开,也需要增加同辈的心理辅导辅助,学生之间信任度高,沟通也会更顺畅。因此,可以选拔一些优秀团体和优秀学生党员以及优秀个人,积极参与心理辅导互助团体。最后,大学生也要加强自我反思,不仅要吾日三省吾身,也要积极正视自身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如此才能使自身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测试和心理案例,使学生始终在发展中保持平和心态。

(二)推进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是指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发展全过程,不仅要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也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处不在。首先,教育部倡导学校展开心理普查,希望可以为大学生建立动态档案。加强定期普查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也能保证对学生心理状态档案进行及时更新,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引导。同时,还要对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也要做到快速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其次,高校也应将心理育人课程比例逐渐增大,不仅要定期为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也要积极完善心理服务机制,争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切和关怀。例如,可以构建心理测评室、团队活动室等,为学生提供完善优化的心理健康指导。最后,学校也要积极预防和消除学生心理隐患,可以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加强危机预防不仅能有效降低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能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客观评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服务,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三)落实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指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环节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络进行心理育人。互联网不仅能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也能使学生降低戒备心,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科学关怀。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解答相关疑问,也可以积极利用社交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学校可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可以积极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最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要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多方合作不仅能为学生构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也能使心理育人工作常规化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使大学生可以在成长中一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和心理育人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加强心理育人可以使思政教育有效性和持久性提升,也能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和接触思想政治内容。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探讨和挖掘思政教育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不仅要与学生展开定期沟通,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也要在网络教育系统中融入心理健康元素,这样才能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提升心理育人有效性,促进思政教育质量和思政教育效率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