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化进程中饲料生产工艺的改善

2021-12-03 19:53郑玉琳
养殖与饲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饲料原料配料霉菌

郑玉琳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2020年7月1日起,抗生素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中国养殖业进入了无抗饲料时代。无抗饲料不是简单的无抗生素,同时应无抗营养因子、无抗原,既具有动物健康生长所需的全面营养成分,同时应具有保健功能,能降低各种疾病发生的概率。

在饲料无抗化进程中,需综合考量饲料制造端、动物养殖端,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改善和升级现有的饲料加工工艺是饲料制造端提高饲料原料消化率、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饲料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1 提升原料品质

1.1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原料

原料是影响饲料质量的关键因素。原料的各项指标均按照相关卫生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质量较差的原料会导致肠道健康受损和肠上皮受损,增加无抗条件下发病的概率。

加强对原料各项指标的监控,准确测评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组成、抗营养因子含量,注重选择高消化率、高吸收率、营养组成较优、抗营养因子含量低的原料,如发酵植物性原料,是无抗后改善畜禽饲粮品质的途径之一。

1.2 减少霉菌毒素隐性危害

谷物及其加工副产物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较为普遍,引发肝脏、免疫系统、神经和生殖系统损伤等,增加饲料无抗后患病风险[1]。

饲料企业加工使用前应注意原料产地、品种和加工运输过程;企业应制定其原料、产品霉菌毒素最高限量的内部标准,制订严格的检验流程,采购前送样检验,库存超过30 d 的饲料每15 d 进行1 次检验;控制原料水分含量;饲料企业将原料分级存放、使用,加快饲料原料周转;原料采取适当的防霉措施,同时保证在干燥通风条件下贮存;运用科学的脱毒方法处理原料。保障在无抗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因霉菌毒素引发畜禽患病。

2 改善原料预处理

2.1 注重除杂工艺

含有较多杂质的饲料原料,整体的营养水平较低,无抗条件下畜禽患病风险增加。据相关研究得出,使用彻底清洗的小麦与玉米,仔猪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对原料需加强除杂清洁工作。

2.2 运用膨化熟化工艺

推行蒸汽生发器,改善蒸汽质量,提高调质温度,提升热化度,从而降低饲料原料抗营养因子含量、灭活原料中潜在病原菌和病毒,降低无抗条件下畜禽患病风险。

2.3 调整制粒工艺

幼龄动物饲料中无抗是最难的,针对乳猪料和小禽料,可进行二次制粒,使淀粉熟化,蛋白质软化,杀灭细菌。制粒过程中,冷却器需要保持良好工作性能、充足的冷却时间,以避免饲料易于霉变。因不同饲料的颗粒硬度会影响畜禽的采食量,因此,应宜选用相匹配的长径比、调质参数、环模,以达到不同畜禽采食的最佳颗粒大小,增加其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强无抗条件下自身免疫力[2]。

2.4 优化粉碎工艺

根据研究发现,原料的不同粉碎细度,除影响动物消化利用外,还与动物免疫力密切相关。粉碎工艺可更多采用二次粉碎、超微粉碎。粉碎机可更多使用辊式粉碎机,以保证粉碎后的原料颗粒有较好的均匀性、流动性。

3 控制饲料生产过程

1)对配料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如绞龙、气流平衡管等,以提高配料精度,稳定产品质量。对于配料系统,应适时调整配料参数。

2)保证流程的清洁度,避免交叉污染。需充分保障换料走空的时间,同时确定设备清理频次,避免其中残留物发霉变质。

3)为避免制粒机的震动,改造称量方式,提高配料精度。可改支撑式配料称为倒挂式配料秤。

4)强化玉米过风过筛系统。所有玉米需经过3次筛选,先经过圆筒初清筛,再过双层清理筛,最后经过磁选,筛下物丢弃不用,能有效控制霉菌毒。

猜你喜欢
饲料原料配料霉菌
丢失的配料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通过优化配料方案来提高熟料质量及降低配料成本
特殊的配料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Task 2
新玉米作为饲料原料的问题分析
不同饲料原料及添加剂配比对刺参稚幼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