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1-12-03 19:53
养殖与饲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猪种耳病猪只

张 健

河南省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汝阳471200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发的疫病,该病毒可感染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只,一经暴发就很难清除,严重威胁仔猪和母猪的生产性能。

1 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主要对仔猪和母猪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对育肥猪影响不大。仔猪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新生仔猪出现步态不稳,呼吸困难,耳朵、尾部发紫,死亡率高达80%以上[2]。断奶仔猪则表现为体温升高(40 ℃以上)、两眼水肿、结膜发炎、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不振、腹泻、消瘦等,并伴随其他继发感染,死亡率高。

母猪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升高(40~41 ℃)、精神倦怠、厌食、咳嗽、呼吸困难、耳尖和腹部等部位发绀[3]。妊娠母猪患蓝耳病后会出现流产,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早产且发情延长、屡配不孕,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母猪的死亡率也极高,高达80%以上,甚至100%。

相对仔猪和母猪而言,育肥猪的症状较轻,表现为厌食、耳朵和腹部等多个部位出现紫色斑,轻度呼吸困难等。另外,种公猪的临床症状也不明显,但是会导致其精液质量降低、性欲减退,间接影响母猪的受孕率。

2 发病原因

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1)日粮营养不合理。饲料营养配制不合理且供应不足,无法满足猪群的营养需求,甚至给猪群饲喂霉变的饲料,导致其抗病力降低。2)环境条件差。猪场选址不科学、通风条件差、卫生条件差,给病原菌和寄生虫创造了繁殖的条件。3)管理不规范。部分猪场没有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低,饲养方法不科学。4)疫苗使用不当。工作人员在注射疫苗免疫接种时,未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导致免疫效果差,机体未获得预期的保护。5)用药过度。猪群发病前后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致使猪群产生抗药性,也破坏了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治疗效果差。6)气候变化异常。当气候变化异常时,通常使部分免疫力低下的猪发病[1]。

3 防治措施

目前还没有治疗猪蓝耳病的特效药物,还是以综合防控为主。

3.1 建立严格的引种制度

对规模化的猪场而言,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来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从外界引种,以防从外界带入病菌和病猪。如果因发展和育种的需要,确需引种的,不仅要清楚所引猪种所在猪场的疫病情况,还要清楚所引猪种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不从疫区引进患病猪种。同时,还要做好引进猪种的血清学检测和检疫,只有阴性者才可被引入,否则一律不可带入猪场。引入后严格隔离、监测,至少隔离1个月确定健康者才能混群饲养。

3.2 建立严格的转群制度

有时母猪的产仔数多少不一或仔猪的生长一致,需要进行并群饲养,这时就要注意在转群时避免应激的产生,转群之前要检查猪只是否出现外伤或疾病等问题。对猪场而言,最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至少保证在产房和保育这两个阶段要全进全出。

3.3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据调查,环境因素也是致使猪蓝耳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要定期做好猪舍墙壁、地面等的清洁、冲洗、消毒,还要对饲养用具、车辆、活动场地、道路等进行消毒。另一方面,当发生猪蓝耳病时,要对猪场严格封锁、隔离,不得有任何的猪只交易、车辆来往,避免疫病的扩散。同时,做好死胎、流产的胎衣、病死猪和剖检猪等的深埋、焚烧等无公害化处理,对患猪所接触过的料槽、用具、产房等彻底消毒。

3.4 建立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

做好饲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疫病的发生率。首先,保证日粮营养的全面均衡。根据猪群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配制营养适宜的日粮,不仅能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力,降低继发感染。其次,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做好饲料的存放工作,避免饲料霉变而降低营养价值。禁止将霉变、变质的饲料饲喂猪群,以防霉菌毒素侵害猪体。安装高度恰当的饮水器,保证饮水便利,提供充足的饮水。特别在夏季,充足的饮水还能降低热应激。再次,做好通风管理。任何季节都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利于维持猪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猪场选址时要考虑通风问题,饲养管理时可结合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以改善通风条件。最后,饲养密度要合理。如果猪场为了追求利益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空气质量差、增加猪只间的争斗等而导致皮肤受损,这会增加感染疫病的几率。因此,养殖场要根据自身猪场的条件选择最合适的饲养密度。

3.5 建立严格的疫苗接种制度

通常来说发生蓝耳病多伴发猪伪狂犬和猪瘟等疫病,因此,暴发猪蓝耳病的猪场也要加强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接种的目的是降低猪群的高死亡率及提高对病原体感染的抗病力。建议仔猪断奶前进行首免、种公猪和母猪每年至少接种2 次。免疫接种工作应慎重,在疫苗选择、使用剂量、接种时间、接种目标等依靠严格的免疫接种制度进行,提升免疫效果。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猪蓝耳病的特效药,普遍使用的是PRRS 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前者的安全性差且返祖毒力增强,后者的免疫效力有限但安全性好,因此,在疫区的猪场可以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驱虫驱蚊、紧急普免、免疫抗体监测、对症治疗等工作,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此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避免猪蓝耳病的发生,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猪种耳病猪只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猪打架的防治以及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