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舞蹈技术标准化与艺术性关系问题

2021-12-03 20:24尚婉莹
艺术品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评判艺术性竞技

尚婉莹

当今,体育舞蹈既有文化艺术内涵,又有体育竞赛规则,是融艺术与体育为一体的舞蹈[1]。纵观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舞蹈价值取向各异,即生存性舞蹈—大众即兴娱乐性舞蹈—皇族娱乐休闲性舞蹈—社交性舞蹈—艺术性与竞技性舞蹈。从生存、自娱、社交、展演再到竞赛,其属性随文化发展和社会需要一再更换。近年来,体育舞蹈向运动竞赛不断靠拢,从2008年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到2010年正式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奥运目标下体育舞蹈愈加严谨规范,引发了大众对其价值取向的质疑,是一项体育运动还是舞蹈艺术?当前势态所趋下,技术一再标准化与其本源艺术性特征如何平衡?本文将以体育舞蹈技术标准化与艺术性统一性为出发点,结合文献资料,就舞蹈形式、教学实践、赛事评判等多视角下如何同时发挥其最大效力进行探讨,旨在为二者兼存提出合理性论证,最终推进体育舞蹈项目普及发展。

一、不同舞蹈形式下的两种价值取向

随着体育舞蹈竞技水平的成熟以及发展需要,竞技项目不再只是成套组合间的角逐。为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审美价值的更高追求,赛事设项增添了艺术表演舞的形式,越来越多以体育舞蹈为载体、吸纳诸多艺术元素进行编创的,具有表意性、抒情性等的艺术表演舞走进观众视野。赛制的多样化,为体育舞蹈的标准技术和艺术性提供了各自更大的发挥空间。

(一)竞技形式下技术标准化的基础性价值

在传统竞技组合形式中,选手竞争的核心体现在舞蹈技术质量方面,而评判质量的依据,就在于对技术的标准化。纵览任意的竞技项目,所有竞技都是基于一定的规则之上的,都存在严谨的技术规定。技术标准化是开展竞赛的前提,也是一项重要的可量化指标,对体育舞蹈的规范的基本动作是成套组合的根基和核心。从WDSF2.1评分系统上看,第一大评分要素就是技术质量(Technology Quality),对步序、足位、转度、足法、舞伴位置、音乐技术等均做出严格细致的质量描述。对动作的精确要求,表明标准化的技术在体育舞蹈竞技的重要性,从而尽可能保证最终评分的公平公正。

(二)表演舞形式下艺术性的文化价值

在新兴的艺术表演舞中,它的出现正好是“技”与“艺”之间的调和剂[2],与竞技组合的不同之处在于表演舞有明确的主题,动作更具包容性。舞蹈不拘泥于基本技术标准,而更强调艺术性特征的体现,顺应时代发展融合当下社会文化元素,其是对传统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加工,也是狭义体育舞蹈概念的外延扩展。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创作是为了适应反映和表现不同内容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需要关注不断出现的新的舞蹈元素、新的舞蹈体裁,并经过一系列的艺术构思,充分体现艺术的精神层面。在编排上,结合现代舞、爵士舞、古典舞等多种国内外舞蹈风格,在丰富动作内容之上增进各类文化的交融;表演模式上引用戏剧效果,以舞蹈叙事并注入舞者情感表达,从而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刻作品的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

综上,技术标准化和艺术性在竞技组合和艺术表演舞上各具价值,相互间并无矛盾冲突,二者分别在不同形式中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前者继承回归体育舞蹈本质技术、后者升华为蕴含思想文化的文艺作品,均能迎合多方观众市场,满足多层次审美需求,作为体育舞蹈的双箭头,共同推动项目多元化发展。

二、高校教学目标下二者的共同作用

(一)学科建设下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在专业教学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体育舞蹈也引起了我国教育界人士的不断重视和探索,1991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将体育舞蹈列为公共必修课程;自1998年开始,我国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系)相继增设了体育舞蹈专项课[3]。至今我国具有体育舞蹈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已多达六十余所,由此可见,体育舞蹈被纳入国家教学体制的成功,除自身的蓬勃发展,还要归因于技术标准化。相较学科类专业,如法学、医学等,体育舞蹈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没有标准,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需要量化的内容就无法实施,因此在专业构建需要可量化的维度作为支撑。通过将舞蹈技术逐一标准化,才能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舞蹈教学体系,推动专业的成熟发展。此外,技术标准化促进培育教授型人才,使体育舞蹈运动员将自身舞蹈技术通过标准外化为教学能力,从学到教,由内化到外输,真正实现实践育人,顺应新时代体教融合的重要发展目标。

(二)美育视角下舞蹈艺术性的推动作用

在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中,体育舞蹈创造的艺术价值不可忽视,用霍斯特·迈斯柏格的话来概括:“体育舞蹈不像体育运动那般激烈,也不像舞蹈那般柔和,它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形式,在西方被认为是永恒的真正艺术[4]。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在于标准之上对已有舞蹈动作进行深刻思考并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使之成为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艺术作品,发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才培养中,通过舞蹈创编、音乐理解、作品展示等过程,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身创新能力和美学素养,为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全能型后备力量。

体育舞蹈中的身体美、运动美和由健康导向的人文精神美是其他门类美学所不能取代的重要审美对象,因此教学成为体育舞蹈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标准化是学科构建的先决条件,是人才培育的基础性保障;艺术性为学科的完善添砖加瓦,进而开发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要将二者充分相结合以促进项目成熟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三、竞技赛事中的双重评判标准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而言,竞赛是其根本属性。不论是竞技比赛或者是表演舞比赛都是以取得优异成绩为目的而开展的实践活动[5],在运动项目分类中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6],由此可见,体育舞蹈需要规范完整的技术体系作为可评判的先决条件,再结合艺术展现从而形成标准的竞技体育项目。

(一)技术标准化是低水平组别赛事重要评判依据

竞技能力是竞技状态形成、发展的基础,没有竞技能力作保障,不可能有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竞技状态的好坏则影响着竞技能力的发挥效果。竞技能力是对技术标准的完成度,竞技状态在体育舞蹈中体现在艺术性发挥。在低水平组别比赛中,由于选手的年龄和舞龄偏低,往往停留在舞蹈动作的完成上,因此基本技术能力成为决胜的主要方面,在目前体育舞蹈评分规则中,已制定涵盖姿势、握持、平衡、中心、足法足位、身体动作等多项基本技术标准,并对每项中进行具体运动质量描述,在评判时以最贴近标准技术的作为优胜者。因而舞蹈技术标准化在赛事评判中至关重要,其作用在低水平组别更为明显。

(二)艺术性是高水平组别赛事重要评判依据

在高水平组别赛事中,如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中A组、职业组的半决赛及决赛,选手基本舞蹈素质已达到标准化,动作技术的差异化大幅缩减,用于评判的维度不能仅限于动作速度、体能等,更要注重孕育其中的情感艺术表达,其体现在除规范动作外的其他多种评判要素,如音乐运用中,选手需利用身体能量高度融合其中,达到与乐句、旋律变化相一致;在编创要素中,组合需具备舞步内容丰富、变幻多样、层次分明等特征;舞蹈风格也需注入选手的个人理解与情感,对作品进行艺术性加工,使舞蹈作品增添各异的内涵与深度,即使在规定舞步前提下,选手呈现的肢体感觉和艺术价值仍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艺术性成为顶尖选手在竞技中的决定因素。

综上,竞赛中的艺术性是基于客观标准之上的创新和发展,是某种具体事物中注入个体理解的再加工,从而演变为符合规律的独特创作。没有加入任何理解的标准动作组合缺少审美价值,千篇一律;而不基于任何规范的自我创作也背离了体育舞蹈核心概念,这也是艺术性与技术标准化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

四、结论

(一)技术标准化和艺术性在不同形式下具有多元价值属性

体育舞蹈的舞蹈艺术表现和技术能力同等重要,其项目独特性在于既包含可评判的技术指标,也允许舞蹈艺术性表达的存在。技术标准化是竞技项目的核心支柱,艺术性则代表艺术表演舞所具的文化意蕴与观赏维度,二者的共存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舞蹈多项目开展与价值发展。

(二)技术标准化和艺术性共同推动体育舞蹈学科发展

技术标准化是专业建构的基本保障,艺术性是专业设置的独特优势,二者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催化学科成熟以及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促进高等教育的价值观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向价值本位的转变。

(三)技术标准化与艺术性是运动竞赛中双重评判标准

技术标准化作为评分规则的客观性和可量化性体现,是竞赛运行的根基,而艺术性是基于标准的个性化延伸与创作,更是对体育舞蹈本源的继承发展,二者各自发力又相互贯通,为体育舞蹈赛事提供评判维度的同时增添竞技观赏性与美学价值。

猜你喜欢
评判艺术性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
花与竞技少女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