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音色控制技术的运用

2021-12-03 20:24李昕
艺术品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触键琴键钢琴演奏

李昕

在钢琴演奏中,能否根据作品的表现需要,利用个人的高超水平,实现对音色的灵活调控,决定着钢琴演奏的水准,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体验。在不同的钢琴作品中,由于其创作时期、内容风格、思想情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音色的运用也有着特殊的要求。钢琴演奏者只有选择与作品风格、内容、情感匹配的音色,才能在演奏过程中,提升声音的感染力,让观众领略到钢琴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钢琴演奏中音色控制的关键因素

音色控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琴键、踏板和演奏者,是决定音色控制的三个主要因素。琴键作为钢琴的主要组成,演奏者可以利用88个琴键实现对音色的控制。在每次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提前进行试音,根据试音时音色的表现、弹奏的手感等,进行适当的调试,保证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可以实现对音色的控制。踏板也是钢琴硬件组成之一,延音踏板用来扩大声音,消音踏板用来降低音量,柔印踏板用来调试音调。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结合作品特点、弹奏需要,使用踏板辅助进行音色控制。除了上述两个硬件外,演奏者本人在音色控制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除了个人技巧的影响外,对作品的理解、演奏的习惯等,也都会影响到音色控制。

二、钢琴演奏中常用的音色控制技术

(一)触键技术

1.触键角度

弹奏钢琴时,根据手指与琴键之间的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垂直触键和水平触键两种常见的形式。垂直触键即手指与键面呈90°,这种触键方式的特点是指尖与键面距离短,触键迅速、有力,音色清脆。其他角度的触键方式,均属于水平触键,其特点是使用指腹接触键面,力度较小,琴键下沉速度较慢,音色较为柔和。在水平触键方式中,根据弹奏方法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勾、摸、抓、抹等几种方法。

在钢琴演奏中,根据作品风格的不同,演奏者要灵活选用恰当的触键角度。对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例如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亨德尔的《G大调第八组曲》等,都具有动力充沛、结构严谨的特点,追求清澈、明晰的音色。因此演奏者在弹奏巴洛克风格的钢琴作品时,应尽量选择垂直触键,弹奏是动作幅度小、触键速度快,可以让弹奏音阶更加流畅和自然。相比之下,对于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如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等,则优先考虑使用水平触键方式,以便于表现出钢琴作品中追求的朦胧美和柔和感。

2.触键高度

在发力前手指与键面的高度,即为触键高度。大体可以分为2类,即高指触键和低指触键。前者是手指距离键面一定高度,利用下落产生的惯性敲击琴键。其特点是将手指的第三关节完全展开,瞬间发力可以保证音色更加清脆,但是因为抬手幅度大,如果节奏较快,容易发生“漏音”的情况;后者则是将手指贴近键面,利用腕部施加的压力向下按压琴键,其特点是弹奏更加连贯,控制效果更加理想,声音相对柔和。在钢琴演奏中,对于触键力度的选择,固然要考虑当前音的强弱,但是并非唯一影响因素,像触键力度、下键速度等,也都会对触键高度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某钢琴作品从p至f为渐强,演奏者需要不断的加快下键速度,因此就需要选择低指触键,防止漏音。同样的,某钢琴作品追求弹性音色但不苛求速度,就需要选择高指触键。

3.触键力度

手指按压琴键的瞬时力量,即为触键力度。通常来说,触键力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发力的部位。如果是用整个手臂发力,那么力度较强,音量较大;相反,用关节发力,则力度较弱,音量较小。在实际的钢琴演奏中,需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演奏的需要,合理调控触键力度。例如,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曲、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等,演奏者需要使用关节发力、指腹触键,通过产生细小的音色,将作品平和雅致的特点表达出来;对于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等,演奏者需要使用手臂发力,指尖触键,通过产生高亢的音色,将作品恢弘磅礴的气势表达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钢琴弹奏中对于触键力度的控制,不能单纯的调节按键时力度的大小,还要兼顾用力的方法,这样才能弹奏出优质的音色。无论是关节、手指发力,还是手臂、全身发力,最终的力量都要汇聚于指尖,通过指尖敲击琴键完成演奏。因此,在调控触键力度的同时,还要保证手指灵活,按键果断,声音一旦触发,立刻松开琴键,避免力量迟滞,影响音色。

4.触键速度

手指从接触琴键开始,到弹到音点位置,这段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即为触键速度。根据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快速触键和慢速触键两种形式。快速触键的特点在于使用前臂、手腕作为发力点,声音清脆且富有弹性;慢速触键的特点在于使用手指、关节作为发力点,音色较为柔和。触键速度也是影响音色的一个重要因素,钢琴演奏者需要提前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然后在合适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触键速度,以达到预期的音色。在一些欢快的、活泼的作品中,演奏者可以使用快速触键,用清脆、短促的音色,表达出这种欢快的情境,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快速触键的应用较多;相反,巴洛克时期或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慢速触键则较为常用。

5.触键深度

根据手指敲击琴键时,琴键下沉深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深触键和浅触键两种形式。深触键通常是琴键触底,演奏者每次敲击琴键,保证一击到底,比较好控制;浅触键则需要演奏者通过灵活调整触键深度,来寻找最佳的发音点,因此对于演奏者的弹奏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二)踏板技术

(1)巴洛克时期。上文简述了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的一些典型特点,例如清澈明亮、颗粒性强等。虽然巴赫作品的原谱没有踏板标记,但是,它们是为当时的古钢琴与羽管键琴所写的。古钢琴与羽管键琴虽没有踏板,但琴弦的振动比现代钢琴踩了延音踏板还要长,如果用现代钢琴演奏巴赫作品时放弃踏板的运用,比起在古钢琴和羽管钢键琴上演奏巴赫作品的效果而言,音色会单调得多。因此,在演奏这类作品时,运用踏板会让音色变得更加多样,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层次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以巴赫为代表的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运用踏板也有特殊的技巧,例如踏板不能踩得过深,这样会形成泛音,进而导致音色受损,影响观众的听感。同样的,踏板也不宜踩得太长,否则会掩盖作品中清脆的音色。

(2)古典主义时期。以莫扎特、贝多芬等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大多追求严谨的结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作品风格又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对于踏板的运用也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例如,莫扎特的作品中,多数都是积极向上的,例如赞美人性、追求光明,节奏比较欢快,音色清脆、纯净。演奏是的踏板技巧,要做到短而快,即轻踏、快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多热情澎湃、气势磅礴、激昂有力,对踏板的运用较多,并且为了体现出节奏的连贯性,还会使用到不同的踏板技术,深与浅、长与短交替运用,将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来。

(3)浪漫主义时期。以肖邦、李斯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大多追求浓重的色彩和华丽的音色。为了体现这一特色,在作品演奏时会大量的运用踏板。肖邦在踏板运用上,创新性的将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相结合,从而使钢琴作品的旋律富有变化。例如,在肖邦的《g小调夜曲》中,Op37(No.1)时运用的是连音踏板;而《f小调幻想曲》Op49中,又选择了抖动踏板;到了《f小调协奏曲》中,则运用了半踏板。虽然李斯特与肖邦的作品风格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踏板的运用上,也有一定的区别。从音色的变化上来看,李斯特作品的音色变化更加明显,并且着重强调利用踏板获取预期的音色效果。因此,长踏板在李斯特的许多作品中有着广泛运用。

三、钢琴演奏中提高音色控制水平的方法

(一)深刻领会作品内涵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在演奏时的音色控制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同样的,每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也会对音色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演奏者必须提前熟悉钢琴作品的内容与内涵,在弹奏时融入自己的理解,与创作者实现情感共鸣,才能让钢琴演奏更加传神,进而提高对音色的控制力度。

例如,《二泉映月》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首曲目,原来是用二胡演奏,经过改编后用钢琴演奏,就需要演奏者运用钢琴展示一种凄惨幽怨、如泣如诉的氛围,才能让观众从音色、音调中品位这首作品的内涵。

(二)学会聆听演奏效果

对于音色的控制,需要在演奏过程中不断的接受反馈信息,然后灵活的进行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演奏者既要摒除杂念,排除外界干扰,一门心思的投入到作品的演奏中,同时还要注意聆听演奏效果。通过接收这一反馈信息,然后结合自己对钢琴曲目的理解,快速思考音色控制是否存在瑕疵,进而做出调整,确保接下来的音色调控、作品演奏能够顺利的完成。对于掌握了扎实钢琴演奏技巧的人来说,无论是在欣赏他人弹奏,还是在自己弹奏时,都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其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并且明白问题所在。.

四、结语

音色作为决定钢琴曲目演奏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对音色的控制水平,也是每一名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影响音色控制的因素较多,对于钢琴练习者来说,应重点从琴键控制和踏板控制两个方面,提高自己的音色控制水平。巧妙掌握触键角度、触键高度和触键力度的技巧,并且熟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特色,然后基于自己的理解,选择恰当的音色控制技术,从而将钢琴作品的内在美展示出来,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

猜你喜欢
触键琴键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给你的信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黑白琴键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