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艺术歌曲《献词》的演唱方法与情感把握分析

2021-12-03 21:40曾慧姿
艺术品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舒曼大调乐段

曾慧姿

一、作者及创作背景

罗伯特·舒曼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前期,当时的乐坛只崇尚一些徒有技巧但内容空乏的作品,经典作品却被人遗忘而不受重视。但舒曼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这使他不断地受到大师们经典作品的熏陶,从而建立其文雅正直如诗的音乐审美以及创作风格,最终成为浪漫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

1810年,罗伯特·舒曼诞生于德国某小镇上一户从事书籍买卖的家庭,父亲的商人思维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母亲身上浪漫热诚而敏感的个性,对舒曼后来的文学造诣及成年后的精神发展影响颇深。

二十岁时,舒曼搬入维克老师家里专心学琴,但由于他成才心切,觉得老师授课方式古板慢速,为了增强手指的灵活性与力度,他用细绳将手指与天花板连接。然而这个方法严重损伤了他的手指,使他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的理想付之东流。这个意外使他不得不把目光转向音乐创作与审美评论方面,重新寻找自己的道路。1834年,舒曼创办了自己的音乐评论刊物《新音乐杂志》,并担任主编。

《献词》作为舒曼创作的26首歌曲集《桃金娘》当中的第一首,以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的诗作为歌词,全诗运用大量比喻,感情浓郁,句句深刻,诗人对爱人的用情至深在诗句中展露无遗。这首曲子在曲调上运用为数不多的转调手法让诗歌活了起来,并添加了舒曼与克拉拉两人的经历特点。也正是由自身的感情经历出发刻画生活才使他的作品更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歌曲的首尾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洋溢着的满是欢喜;歌曲中段的情绪则是温暖宁静的,正如歌词所写“你是平和,你是安详”。

二、舒曼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舒曼作品的主要特点在于其音乐诗化的思想: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诗歌悟性的诗人型艺术家。他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这种独特的艺术观,使他的音乐就像是诗歌一样浪漫,从刻板的形式中挣脱出来表达心里的理想世界。舒曼的作品大多在青年时期完成,这个时期的他习惯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作品就是他的生活日记。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旋律,也大都用歌唱性的主题。而在诗歌化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作品也往往由规整二、四、八小节的乐句构成。作品音域较为平和,没有过多的大跨度音程。并且,在作品结构方面,舒曼创作的歌曲都比较短小精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他非常注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并使钢琴伴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一些歌曲中甚至有“钢琴独奏、声乐伴唱”的趋势,在舒曼的认知理念中,艺术歌曲是为诗歌升华而作。舒曼是具有文学功底并且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并真正使得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歌词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献词》的曲式分析

《献词》这首艺术歌曲在节奏上采用的是节奏较为自由的二三拍,A乐段是由降A大调进入,B乐段转入E大调,再现转回降A大调,所以此曲为带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引子:第一小节,以降A大调主和弦分解琶音,中强的力度,八分音符快速地、激动地进入歌曲,主和弦低音保持,并且做渐强处理,突出降A大调的调性特点,第一拍的后半拍为附点节奏,打破了单一的节奏类型。

A乐段:第一乐句钢琴伴奏与引子保持一样,拉开整首曲子的序幕,从第二乐句开始,以第一乐句为动机的主题展开,在降A大调上表达,紧接着第五小节离调模进降D大调,为上方纯四度的转调模进,表现出调性的攀升,以及演唱者心中无法控制的激动情绪,充满青春的蓬勃朝气与炽热的爱慕情感。这种离调模进的手法,不仅仅出现在A乐段中,在B乐段和再现段中都有多次出现,并且都使用同一的动机主题,只有在再现段中结构面临结束,回归主调降A大调,由于调性安排的限制,不能做一级关系调的离调,所以曲作者选择了重属调性关系结尾。从第8小节到第11小节,是复调音乐织体的写作风格,下属音在低音部做持续地进行,并且运用重属变和弦与属变和弦,表现出温柔、内敛的气质。

B乐段:与A乐段相比,通过等音转调的方式进行了转调,14小节开始歌曲变得安静起来,是降A到升G的等音转换,从降A大调成功地转到了远关系调E大 调上。在22小节到24小节处又一次将歌曲推向高潮,在节奏上曲作者将三连音与二分音符相互结合,在听觉上是连贯的,给人坚定稳固的感觉。与前面相比,演唱是应该注意节奏稍微缓慢一些。与A乐段、再现段形成鲜明对比,三和弦柱式音程触键轻柔又十分坚定,三连音的节奏与长音的旋律相比显得更加密集,形成强烈的对比。

A乐段(再现):26小节开始歌曲调性回归主调,并没有连接,而是提前到第三句,从E大调转到降A调。A乐段与再现段的伴奏织体都选择了主和弦分解琶音,波浪状的旋律线条起伏。

尾声:出现了舒伯特《圣母颂》中的旋律线条,伴奏音型左右相互映衬,描绘出爱情的高尚意境,使听者余音绕梁,结束整首激动的歌曲。

四、《献词》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舒曼在创作艺术歌曲上有自己独有的细腻灵活的手法,一方面他比较注重音乐如诗般的流畅规整,旋律婉转委婉,优美至极;另一方面,文学素养深厚的他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愫,所以在选词方面会特别苛刻,只有高水准大师的作品会为他所用。不过在创作手法上并不算复杂繁琐,大多会以旋律、伴奏交相辉映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尽可能描绘出自己内心的美好意境。同时还经常运用转调的手法,惯用变化多样的伴奏织体以及强弱力度上的对比去做游戏,还擅长用模糊调性的离调手法给出乐曲中的冲突矛盾并给予解决。

引子部分全曲开始处,通过Innig lebhaft可以确定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比较激动热烈的,是曲者发自内心的情愫的抒发。整首歌曲的结构有引子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歌曲开始部分的降A大调就是优美中洋溢着热情,伴有喜悦与活力的风格。歌曲旋律的开头是三个音攀升进行的走向,钢琴伴奏左手音程分别为主和弦与低音下属低音构成的纯四度音程,听觉上给人十分协和、稳定的感觉。在每个小节前两拍中,伴奏音型主要织体手法是用是分解琶音的形式一组上一组下行,左手与右手音高始终保持平行上升下降,滚动流畅的双手旋律表现出波浪起伏一般的音乐效果,映射出心中跌宕起伏的情绪,第三拍中四个音之间跨度较小,相对来说平静许多。

从旋律进入的第一句就可以听出清晰流畅的旋律线条走向,所有的伴奏音的进行方向都与旋律交相辉映此起彼伏。这样可以更好地使歌者快速地进入曲者营造的音乐感觉中,钢琴伴奏相对较规整的节奏型能高度还原原诗作中的韵律节拍,使歌者更容易理解并进行歌唱。歌曲B乐段则是相对来说安静、舒缓一些的,就像诗词中写道:“你是平和,你是安详。”音乐中充斥着满满的幸福感,再现段部分相对A乐段来讲在表演上需要进一步地抒发出来,高昂激情结尾。结尾节奏逐渐紧凑起来,和声效果更加坚实稳定,结尾的旋律里需要歌者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希望。

《献词》这首作品一开始由降A大调进入时情绪就是热烈的充满激情的,就像朝气蓬勃的青春初见时心中那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情绪一样,进入B乐段时转调,就像历经波折的两人进入瓶颈一般变得忧郁宁静,但是充满希望,和A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的再现段,就像两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一样,对彼此的珍惜,对未来的憧憬都在再现段重温并且升华。尾声时舒曼致敬了舒伯特《圣母颂》当中的旋律线条,这条旋律应该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表达舒曼对前辈舒伯特的崇敬之情,以示对大师的致敬与尊重;二是舒曼将自己的妻子克拉拉比喻成拥有高尚纯洁化身的圣母,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妻子满满的爱意与崇敬尊重之心。

演唱者想要对这首艺术歌曲有较高水准的表现,一方面需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演唱技巧与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查阅作品的创作背景,充分理解歌词意义与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准确掌握谱面内容:音准、节奏、细节等,多去理解作品内涵。《献词》这首歌曲在旋律上虽然不算是非常流畅,但是由于没有高难度的音程,就会使得演唱难度稍微降低一些,重点需要注意的是演唱时旋律的连贯性以及复杂快速的德语歌词。这首歌曲当中的钢琴伴奏与声乐旋律二重唱的关系,可以说是将曲作者内心情感充分抒发。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注意的是复杂的德语以及对音乐感觉的正确表达。《献词》是舒曼创作的前期作品,带引子尾声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这是他献给新婚妻子克拉拉的礼物之一,歌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对妻子的尊敬与爱,还有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歌者需要将这浓浓爱意在演唱中充分表达出来。

五、结论

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罗伯特·舒曼的作品被人们誉为“诗的音乐,音乐的诗”,他的作品推动了当时德奥音乐的发展,影响了德国音乐的发展走向及审美方向,是具有明显风格特色的,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希望通过对罗伯特·舒曼《献词》这首作品的具体分析,使演唱者对该作品的创作风格背景、艺术特征、演唱技巧、情感处理等有更深刻地了解,能够更好地诠释并演绎作品。

猜你喜欢
舒曼大调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G大调随想曲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