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分析

2021-12-03 23:05张远勤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薏米

张远勤

(宁化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宁化365400)

宁化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6℃,无霜期227~248 d,年日照时数达1 900 h,年均降雨量为1 700~1 800 mm,气候温暖,日照充足。宁化县土地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28 200 hm2、园地8 320 hm2、林地171 913 hm2;水田土壤主要为灰泥田、青泥田、烂泥田、紫泥田和黄泥田;土壤耕层厚度15 cm左右,土壤质地以轻中壤为主,过砂过粘土壤为辅。宁化县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薏米种植,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适应性[1]。宁化县工业不发达,无污染或污染较轻,单位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少,又是“三江”源头,土壤和灌溉水中有害物质种类少,分布面小,含量低,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优势。目前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山乡道路状况已得到大幅改善,方便了山区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对薏米产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宁化县薏米存在栽培技术落后、宣传力度不高、品牌建设不足、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深加工缺乏、营销方面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提升薏米种植技术、改变薏米生产模式、提升组织化水平、薏米产业升级和树立品牌等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更好地发展壮大宁化薏米产业,促进宁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出力献策。

1 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宁化县薏米产业品牌情况

宁化县薏米本地称米仁,又称薏苡、薏苡仁等,因宁化客家音“薏”与“玉”同意,为便于区分,宁化将薏米称米仁。薏米是中国古老的栽培作物,在宁化县种植历史悠久,明崇祯版《宁化县志》中便有薏苡的记载。古时宁化人称其为“弥陀粟”。由于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农民长期种植筛选的结果,宁化薏米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品质,“糯、甘、稠”是主要特征,煮后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深受消费者青睐,颇负盛名。宁化薏米产品远销闽南、闽东及上海、江浙、广东等地,深受广大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喜爱[2]。

宁化薏米于2012年12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4年1月,宁化县农学会薏米种植基地被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评为“道地优质药材(薏苡仁)种植基地”;2014年10月,宁化县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薏米之乡”;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从宁化县地方薏米品种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翠薏1号”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闽认杂2014001),翠薏1号获得宁化县2012—2013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获得三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宁化薏米产业种植情况

宁化特有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丘陵缓坡山地给薏米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2019年宁化薏米种植面积2 591 hm2,其中以淮土镇产为最优,现以淮土镇为中心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石壁、淮土、方田、济村、水茜、曹坊等重点乡镇,其他乡镇均有种植,并建有高产示范片26个,年总产量6 000~7 000 t,年产值7 500~8 000万元。

2 宁化县薏米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管理粗放,单位产量偏低

一直以来宁化的薏米种植栽培方式为传统直播,种植地都不是当地比较肥沃的地方,生产条件较差、基础实施薄弱,粗放的栽培管理,加上自然灾害,基本上“靠天吃饭”,导致薏米产量偏低,产量一直徘徊在2.3~3.1 t/hm2,品质也不稳定。所以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下,难以再增产,制约着薏米生产发展。

2.2 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品牌意识

薏米产业经营者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高且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宁化薏米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3]。大多产品缺乏统一的品牌和商标,而且质量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薏米产品质量的检测标准,从而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导致整个薏米市场处于杂乱无序状态[4]。 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农产品宣传力度不足,以福州市场为例,知道浦城薏米的人群比知道宁化薏米的人群更多。

2.3 产业规模偏小,成本高效益低

宁化县土壤、气候都很适合薏米的种植,但农户种植所使用品种基本上都是常规种和农户自留的种子,种性不稳定且存在退化的情况,最终导致薏米质量不稳定。全县尚没有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多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为主,总体种植面积不大,无法实现薏米产业化、规模化,从而导致管理成本高、规模效益得不到发挥。

2.4 产品深加工缺乏,产业链尚未形成

宁化县薏米的经营主要是个体农户生产、分散经营的模式,使得薏米的生产总量不高,很难进行批量化生产[5]。例外,由于薏米产品加工技术受限,仅仅是经过简单的包装就销售到市场上去,因此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都不尽理想。宁化薏米在种植业方面已具备发展条件,深加工方面、营销方面及产品附加值方面从目前状况来看还有欠缺,目前薏米产业链的关键配套是深加工方面、营销方面的不足。企业深加工规模均较小,同时薏米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工艺简单,产品单一,目前还是以农产品(薏米、糙薏米)杂粮销售为主,采用简单脱壳包装销售,经济效益低[6]。大多数企业及加工户产品没有商标,没有统一品牌,互相争抢原料,质量差,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掣肘整个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的扩大,极易陷入低水平扩张的泥潭。在薏米仁经纪人销售方面也还停留在初级水平,集约经营,标准化、精包装或以中药材精包装方式销售尚未成型。使整个产业的产品销售都是以最原始的方式,以初级产品的方式运行,造成产品附加值低。

3 对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推广丰产栽培,提高单产总产

大力推广良种和丰产栽培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培训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专业队伍,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大力推广薏米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增大宁化薏米的总量和质量[7]。

3.2 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地方品牌

引进技术、引进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与国内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技术合作,并引进国内食品、保健品加工企业和饮料生产企业联合开发宁化县的薏米资源,提升产业内涵。培育产品经营大户,通过资金扶持,建立品牌诚信,进一步扩大知名度[8]。扩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宁化薏米品牌建设。

3.3 建设高标准基地,发展规模化种植

走规模化生产模式,通过品种引进、地方品种提纯研发—基地示范—专业合作社及农户联动,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组建种植薏米合作社示范社,提高规范化水平,重点培育省、市级薏米示范社,成立薏米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经营,培育市场经纪能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获利。突出区域优势,在双季稻作区域,抓好早稻—薏米—蔬菜、烤烟—薏米—蔬菜等模式种植,在单季稻作区域,抓好薏米—蔬菜模式种植。充分发挥宁化县的山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化的标准,重点打造薏米无公害GAP基地建设。示范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品种及植物微生态制剂,加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制定薏米种植标准化规程,提高单产。加快推进淮土、石壁、曹坊、水茜等重点乡镇薏米种植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建立核心薏米示范基地;建立翠江、城南、城郊、济村、方田、安乐、治平、中沙、水茜、泉上、河龙、安远、湖村等乡镇百亩薏米种植基地,增大宁化薏米总量。

3.4 发展薏米深加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多用途开发薏米产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薏米饮料、食品、保健品、食用油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产品的深度开发,壮大产业,打造宁化薏米品牌。由政府搭台、与企业合作,使宁化薏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按照“培植基地、引进技术、扶持企业、多用途开发”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持续发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薏米产品,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薏米加工生产企业[9]。职能部门积极介入,采取一切措施在政策、资金、税收、水电等软环境建设方面扶持薏米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产业发展,增强企业带动能力。出台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扶持企业深加工项目开发,实现产品深加工的建立,使宁化薏米更具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和推进薏米产业化。

猜你喜欢
薏米
一碗薏米粥,解除暑湿忧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一碗薏米粥,解除暑湿忧
薏米水降尿酸治便秘
一碗薏米粥 解除暑湿忧
薏米炒一炒健脾更加好
薏米炒一炒健脾更加好
薏仁的挑选方法
薏米,健康之米
孕妇可以吃薏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