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发展需求调查与精准资助探究

2021-12-03 11:31李新富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展需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

李新富

[摘    要]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归根结底在于实现资助育人功能,而研究表明,该群体学生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除关注经济资助之外,尤其关心自身的发展问题,其需求特点可用两个冰山模型加以形象表现。传统资助工作主要强调经济帮扶,尚未实现精准资助。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从理念、模式、方式、途径四个方面加以改变,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从而实现精准资助,切实增强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发展需求;精准资助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1-0004-04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体系也日趋完善。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重仍然还比较大(据统计,有些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最高达35%,低的也有10%左右[1]),即便我国已于2020年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并不意味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没有了,对高校中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仍然任务艰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学生资助上的“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在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与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发展需求调查的目的

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精准”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日渐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收费时间不算长,因而政府行为的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得也较晚。实际上,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大规模政府性资助主要是从2008年开始。近年来,无论是从政府、社会,还是从家庭、学校,无论是从工作管理,还是从学术研究,无论是从个体需求,还是从群体愿望角度,都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越来越关注。经过多年探索,国家已在宏观层面建立了涵盖奖、助、贷、勤、补、减、缓、免等多种措施并存的较为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而且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加,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成为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国家对贫困生财政投入最多、資助范围最广、资助力度最大、贫困生得到实惠最多的一项制度安排。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开发布的《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学生资助资金连续十三年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817.59万人次,资助金额1316.89亿元,比上年增加166.59亿元,增幅14.48%。” [2]在这种形势下,从微观层面客观、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现实需求,对于进一步做好资助资源分配,实现“精准”资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从现行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来看,其出发点主要是针对贫困生的经济(物质、金钱)需求而设计,这具有解决问题的合理性。但从高校自身所要扮演的角色来看,由于高校既是资助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也是贫困生的管理者,再加上高校的育人功能,这就决定了高校对贫困生所承担的任务角色具有多重性:既是资助政策的执行者,又是贫困生的管理者、教育者、培养者。而且,归根结底,是要把贫困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资助育人的根本目的。基于此,高校要真正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使资助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个基本任务。完成困难资助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契合,就必然要求不仅只关注贫困生的经济需求,更要对贫困生的发展需求的现实状况有客观、全面的了解,并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这既是做好具体资助工作、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也是制定好整个资助政策的根本依据。

二、高校贫困生发展需求的理论视角剖析

关于人的需求,对以下几点,理论界没有太多争议:其一,人的需求是多样的,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其二,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然,不同流派会有不同的层次划分法,比如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则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其三,人的需求是有规律的,即人的需求总是由低向高逐步发展的,通常情况下是低层级的需求得以满足以后再满足高层级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低级的是生理需求,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马克思则认为生存需要是基础的,发展需要是高级的。

据此,简而言之,大学生的需求不外乎两大层级: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高校贫困学生也不例外,只是在具体需求上有其特殊性(比如,调查显示,该群体学生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程度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些)。

对于什么是高校贫困生的发展需求,理论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共识性的表述或者准确界定,但有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做了阐释,亦可见一斑。比如,温州医科大学陈静的课题组对“高校贫困生的发展需求”表述为“相较于非贫困生群体,因经济文化、家庭环境和教育经历的差异造成贫困生在应对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心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存在一定的弱势。当经济资助得到保障后,贫困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发展平台,获取参与社交、得到尊重及自我实现的成长机会”。[3]该表述大意已经清楚,只是还不够简洁,有待进一步提炼与精确。概而言之,除了基础性的生存需求之外,贫困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这一阶段对自身成长成才所需要满足的其他需求,都属发展需求的范畴。

如此看来,高校贫困生需求可用“冰山理论”中的两个“冰山”模型加以直观表现。即:

其一,高校贫困生需求具有层级性(图示一)。生存需求属于低层级,是基础性需求;发展需求属于高层级,是高级别需求。

其二,高校贫困生需求表现具有差异性(图示二)。生存需求显性,外露,直观;发展需求隐性,内敛,潜在。

并且,生存需求容易满足,但只是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而发展需求则更为复杂,犹如隐藏在海平面下巨大的冰山底座,难以揣摩。

三、高校贫困生发展需求调查与分析

(一)调研的过程

通过在多所高校连续几年动态不定期抽样调查,对高校贫困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调研评估。共发放问卷2万多份,举行专题小型座谈10余次、个别访谈170多人。调查辐射四个年级的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生源的学生,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正式调查前,还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生源地学生设置实验小组,开展试调查,对试调查的对象及其外围对象(家庭、同班同学、舍友、班主任等)作深度访谈,将试调查的结果与访谈实际进行比对,依据两者的差异性(偏差率约5.7%)对调查问卷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正与完善。之后作了重复试验,使偏差率稳定控制在0.5%以下才开始正式调查,确保了正式调查的数据科学性和结果可信度。

(二)高校贫困学生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在现有资助政策体系较为完善的情况下,由于高校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因而他们在大学期间更为关注的并不只是经济资助问题,而是呈现出多样化需求发展态势。实际上,高校贫困生最关心、最希望得到解决的是能力发展,其次是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等。也就是说,他们尽管也依然重视生存需求的满足,但他们更为关注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具体来看:

其一,在心理上,贫困生感觉大学期间的压力“非常大”或“较大”的,占61.28%;压力来源选择“经济压力”的只占30.37%,“学习压力”与之持平,再次是“就业压力”,分别为30.37%、29.13%;说明心理助困十分重要。

其二,在对现有资助政策/工作的看法上,认为帮困助学最有成效的方式是“助学贷款”,占26.84%,位列第二、三的是选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分别为25.05%、24.45%,这个调查结果大大出乎课题组的预料(原以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会选择“困难补助”)。其个中原因从调查中已摸清楚,他们大多数还是不希望无偿获得经济资助,体现出更高的价值需求尤为强烈。在曾拒绝接受资助的理由中,除了选择“有比自己更困难的同学需要资助”的占40.58%,排第二位的是“家里还没困难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占29.58%。这说明在曾拒绝接受资助的贫困生中大约有1/3的同学对经济资助的需求也并不是置于绝对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也从侧面反映出现有的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问题。

其三,在需求类别上,“贫困学生最需要”项中,选择“经济上的资助”仅占47.83%,而选择“师生、朋友的关爱及心理疏导”却占51.342%;“对需求的看法”项中,直接认为“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的仅为16.78%,而认为“精神需求重于物质需求”的却高达32.09%,认为“两者同等重要”的为42.44%。

其四,在需求程度上,“需要在物质上得到资助”项中,选择“非常需要”的为25.32%,而在“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帮助”项中,同样选择“非常需要”的却占到 37.47%。这就明确表达出了他们的需求特点:对精神层面的助困需求程度要高于对物质层面的助困需求程度。

上述这些简单、直观的调查结果,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大合乎传统对贫困生的界定逻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过去资助工作观念的颠覆,但这是不容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这说明,我们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离“精准资助”的要求,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结合新形势进行改革创新和不断完善。那么,高校应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呢?

四、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建议

由于高校贫困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复杂化特征,因而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精准资助、精准帮扶。具体来说,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切实转变资助工作理念,不断创新资助模式,改革工作方式,多路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才能实现精准资助,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

第一,在工作理念上,由物质化资助向多元化资助转变。

研究表明,尽管现有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主要问题的要害(因为,毕竟贫困生特定的内涵便是经济困难学生,理当首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帮困问题),但从实际来看,由于高校贫困生不是纯粹的经济人角色,其首先具有大学生的一般身份,其次才是经济困难的特殊体,因而不能仅仅靠经济(金钱、物资)的资助解决其一日三餐之类的生活问题就了事,那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更为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级性,尤其是其发展的需求,必定需要资助工作者真正树立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多管齐下的工作理念,才能实现资助效能的最大化,契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第二,在工作模式上,由生存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

研究表明,生存型资助比较简单易行,而发展型资助则要复杂得多,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是由高校贫困生发展需求的复杂性、隐秘性、高级性决定的。现有的生存型资助工作模式,可以由一个职能部门(通常由学生资助中心)代行就基本可以完成了。而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则需要学校内部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协助,共同施助。譬如,实施“项目化资助”就比传统的“结果化资助”更容易被贫困生接受,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当然它的实施仅靠一个资助部门是实现不了的。

第三,在工作方式上,由被动式资助向主动式资助转变。

研究表明,传统的资助工作比较被动。之所以被动,是因为传统资助工作只从表象入手,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认知误区,是基于高校贫困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困难问题来考虑工作前提的,这确实好似“头痛需医头、脚痛需医脚”一样直接。从这个角度来看,施以经济资助,无疑是对贫困生基本需求的尊重,也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合理性的。但是这仅仅满足的是贫困生的生存需求,解决的只是局部问题,显得被动,资助工作缺少针对性和体系化。而贫困生需要解决的更多的问题是发展需求方面的问题,这些围绕“成长成才”的大问题的解决,需要资助工作主动深入到每个个体,并触及、把握其内在实际需要。这是着眼从“根”上解决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式资助工作。

第四,在工作路径上,由单向度资助向多向度资助转变。

研究表明,由于高校贫困生发展需要的复杂性、多维性,契合其特点的资助工作也必然具有复杂性、多维性。在工作路径上必须要摒弃过去的单向度资助,转为多向度资助,实现“精准资助”。教育部自1999年就成立了“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2006年更名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并逐步建立起了中央、省、市、县和校五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资助工作确实成效显著。但就高校资助工作而言,这仅仅是纵向的单向度资助,这条路径当然重要,但主要解决的是高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满足的是他们的生存需求。而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仅走纵向资助的路径是难以实现的。至关重要的还是在学校这一级,需要不断拓宽工作路径,形成横纵交叉、多维互补的多向度资助格局。学校资助中心、相关职能部门、院(系、中心),以及相关专家、教师、导师、学工队伍等协同工作,探索实施既有明确分工又有无缝合作的“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一”“多对多”的多向度资助,这才是针对贫困生不同个体不同发展需求而实施的“精准”资助,这也是贫困生最希望看到的。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高校自身来说,需要改变过去主要注重经济助困的资助导向,转变为既要继续重视贫困生的生存需求,更要了解和尊重贫困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引导和激发他们合理的发展需求,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新形势下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必须实现理念、模式、方式、途径等多方面转变,探索构建起科学的贫困生发展需求评估体系,全面、准确掌握贫困生群体及个体的发展需求,分类施策,主动施助,精准资助,切实做到为贫困生的成长成才助力。

参考文献:

[1]曲木阿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84-185.

[2]看全文!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发布[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5/t20200521_328788.html,2020-05-21.

[3]陈静,郑君翊,唐闻捷.“需要层次论”在高校资助育人中的应用与實践——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10):779-780.

[4]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08-111.

[5]展伟.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精准育人转向[J]. 江苏高教,2018(6):80-82.

[6]肖凤翔,俸晓玲.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宗旨、原则和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3):117-122.

[7]马彦周,高复阳.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80-182.

(责任编辑: 杜家和)

猜你喜欢
发展需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民办高校精准资助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青年后续发展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