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12-04 00:05施乐赵聪娜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心病科天津3004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疏肝活血西药

施乐,赵聪娜(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心病科,天津300400)

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因全身中、大动脉管壁内膜下沉积大量胆固醇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管壁硬化,管腔狭窄、闭塞,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可致病变动脉组织、器官缺血坏死,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1]。脂质代谢障碍是AS病变的基础,且呈慢性进行性变化,可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由于AS进展缓慢,早期症状并不显著,但随着血管狭窄、闭塞,可累及机体多处器官组织,故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目前,西医临床多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治疗为主,通过预防血栓形成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目的,但西药副作用较多,故其长期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医在我国临床发展中越发迅速,其在疾病治疗中以辨证治疗为原则,强调整体观念,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多环节干预,通过患者具体证型,选择合理的中医药治疗,改善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2]。本文现就AS中医辨证、中医药治疗及其作用机制作以下综述,以期为AS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报道如下。

1 AS中医辨证

AS在中医中并无确切病名,多将其归属于“胸痹”范畴,历代中医学家对其病因病理均有不同的认知,其中以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痰瘀阻络证型为主。气血不足:脾为中焦,主运化、输布,机体功能紊乱,聚湿成痰,痰、瘀等病理产物于脉络积聚,心脉不通,引起心悸、胸痹等病症。AS为本虚标实之症,心脾脏气不足为本虚,血瘀、气滞、寒凝为标实,故治疗应以益气补血、养心健脾、活血通络为主。肝气郁结:肝为气血调节枢纽,主疏泄,其可协助心血运行,疏泄失常可导致心血紊乱,引发心悸。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于心,导致脉络气血受阻,脉络失调,发为痹症,故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柔肝养心为主。痰瘀阻络:水液无阳气蒸化而生成痰浊,元气不足,血液运化无力而形成瘀血,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而浊瘀日久,可生成毒邪,加重浊瘀,痹阻心脉,发为病症,故治疗应以祛痰化瘀、扶正祛邪为主。

2 中医药治疗

2.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目前中医药治疗AS主要方法,可根据AS发病机制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痰瘀阻络等证型进行对证治疗。气血不足:采用养心健脾法治疗,可选用归脾汤,归脾汤由白术、黄芪、人参、当归、茯苓、木香、酸枣仁、生姜、甘草、龙眼肉、远志、大枣构成,可行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归脾汤可有效改善气痰沉积之症,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同时安定心神,减轻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另一方面,其可有效舒经活络,降低血压,避免血液凝固,改善动脉粥样硬化[3]。魏东生等[4]采用归脾汤联合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治疗AS,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归脾汤联合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其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归脾汤联合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提示归脾汤在AS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肝气郁结:采用疏肝解郁法治疗AS,可选用疏肝活血汤治疗,疏肝活血汤由薄荷、栀子、赤芍、莪术、黄芩、柴胡、归尾、陈皮、红花、甘草组成,可行活血化瘀、疏肝清热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疏肝活血汤可降低机体胆固醇浓度,调整体内脂蛋白含量,对内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脂质沉积,预防血管狭窄、闭塞,减少动脉斑块形成[5]。谭花等[6]采用疏肝活血方治疗,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疏肝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临床症状评分更低,动脉内径更宽,且其血管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疏肝活血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痰瘀阻络: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府逐瘀汤由桃仁、当归、牛膝、桔梗、红花、生地黄、川芎、赤芍、柴胡、甘草、枳壳组成,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机体血液黏度,对红细胞聚集具有抑制作用,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促进微循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7]。白宇明等[8]采用二陈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且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二陈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

2.2 中药提取物目前,中药提取物治疗AS的研究较多,其中包括葛根、大黄、红景天、胡麻籽、银杏叶、人参等,其均有扩张动脉,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效果。从葛根中提取出的葛根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恢复心肌灌注,并保护内皮细胞组织,减少再灌注损伤。刘相勇等[9]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且其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可见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血管内皮功能。银杏叶提取物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扩张血管,并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有效降低血管阻力,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梁盼盼等[10]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结果显示,银杏叶组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动脉斑块面积、内膜厚度缩小,可见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血脂水平,预防斑块形成。人参皂苷是人参中的活性成分,可调动机体神经保护机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均有良好作用,能有效调节血脂,减少动脉内膜脂质形成,在抗AS中作用显著。张国明等[11]采用人参皂苷治疗,结果提示,人参皂苷+高脂饮食组比普通饮食组血脂水平低,可见人参皂苷可降低动脉血管内胆固醇含量,促进脂质代谢,阻止斑块形成。

3 小结

AS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与脂质代谢、内皮损伤、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均有关联,斑块形成、破裂是导致其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12]。西医治疗AS主要以抗血栓、抗凝治疗为主,其中以药物及介入治疗为主,但药物副作用多,介入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不足。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传承已久,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有良好应用效果。研究指出,中医药治疗在AS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中医药通过辨证治疗,以整体治疗为原则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加之现代中药药理实验可帮助扩大辨证选药思路,将中医药传统的组方理论与发病机制结合,多方位、多层次探索中医药作用机制,以期发挥中医药治疗的最大优势。但目前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临床对中药方剂未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加之对AS的研究并不深入,导致治疗准则、方剂多变,难以明确药效物质基础,故中医药在AS治疗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疏肝活血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