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常见疾病的宰后检疫与处理

2021-12-04 05:08汤明庚
畜牧业环境 2021年9期
关键词:病症猪瘟患病

汤明庚

(常州市金坛区东城畜牧兽医站,江苏常州 213200)

1 前言

在将生猪屠宰之后,能够对疾病进行及时的发现,避免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对于肉类具有了较高的需求,对此,即需要能够对宰后检疫工作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强化对于常见疾病的处理,最大程度保障食品安全。

2 宰前检疫

宰前检疫,是根据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对屠宰猪进行检查的工作,避免对患病猪进行屠宰加工,以此保证消费者能够对优质、安全的猪肉进行购买。具体内容方面,包括有临床检查、查证验物以及等级记录检查等等。而对于部分猪来说,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宰后检疫,以此对其内脏、皮肤等位置的病理变化进行检查,以科学措施的应用进行处理。

3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是生猪屠宰当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即猪屠宰后,根据规定要求对全部组织器官开展的检查。具体来说,即是根据病理解剖学知识,以感官检查方式处理,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方式进行处理,以此对产品卫生质量进行综合的判断。通过宰后检疫工作的开展,能够对病害内脏与猪肉进行及时的发现,及时确定后以有效措施的应用进行处理,最大程度保障肉品安全。宰后检疫内容方面,包括有头部、皮肤、内脏、肉尸、寄生虫检疫等等,同时需要签发合格证明。对于经过检疫可以食用的猪肉,可以在胴体上盖上检疫印章,发出产品合格证后进入到市场当中销售。对于有条件食用的猪肉,可以在监督机构安排下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进行销售。而对于必须销毁的猪肉产品,则需要发出销毁证明,由监督方集中将其运送到焚烧厂进行销毁。

4 常见疾病与处理方式

4.1 猪链球菌病

该病症对于畜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且将危害到人体健康。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脑膜炎、败血型、关节炎以及淋巴结脓肿这几种类型。猪链球菌不仅处于病猪的体内,且处于日常生活环境当中。其中,传染源为病死猪,通过消化道、伤口等途径实现对人的传染。致病性链球菌感染是导致发病、急性死亡的病症,其原因,通常与急性期病猪以及肌肉、内脏、血液、排泄物等形成直接接触导致的。要想实现该病症的控制,做好宰后检疫则成为了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链球菌具有败血型特点,在宰后检疫时,将血管切断后可以发现存在凝固不良、呈现为黑红色的血液。全身脏器可以发现不同数量的出血斑点,小肠与胃部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关节脓肿,鼻喉头、粘膜与气管位置存在出血或粘膜充血的情况,在支气管与气管当中也可以发现存在具有血沫的分泌物。

在实际检疫当中,需要能够做好严格的控制,如果发现存在链球菌病死的猪,则需要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当地的畜牧部门,及时采取焚烧、深埋、消毒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链球菌污染的用具与圈舍等等,也需要严格做好消毒。

4.2 弓形体病

该病症也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在该病症当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将通过消化道、创伤接触等方式对人形成感染。对于该病症,需要能够做好屠宰场弓形体病的宰后检验工作,这对于人体健康安全保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猪在患病时,因放血不全,全身皮肤较多呈现为紫红色,下腹部、四肢、耳部、臀部等位置存在黄色澄清积液。淋巴结硬结、重大,主要表现在肺、胃、肝淋巴结等等,将肿到鸡蛋大小,肠系膜淋巴结在空肠后端位置可以发现具有多个肿大、硬结的淋巴结,在将其切开时,会感受到脆、硬的感觉,切面体现出灰红色。在急性感染时,肠系膜淋巴结表现为髓样肿胀,切面呈现为黄白色,渗出大量的浆液,附近组织存在水肿情况。肝部位置存在浊肿情况,体现出淤血与点状出血问题,肝脏肿大变脆,具有不同大小的白色坏死斑点。肺退缩不全,表现为水肿、充血问题,间质色灰白、扩张,在急性感染时,肺部存在高度水肿与充血的问题,部分情况下会表现出坏死、出血问题,切面流出大量的液体,气管当中具有一定的红色泡沫。脾急性感染时,将明显肿大,表面凸起一定数量黄豆粒大小的半球肿块,切面模糊,可以发现存在黄白色坏死灶。肾脏位置,通常表现出较红的颜色,可以发现存在一定数量的出血斑以及出血点等等。

对于检疫当中发现患有该病症的猪,需要能够及时做好内脏等的销毁处理。病变淋巴结、脏器需要能够进行销毁,其余脏器与肉体则需要进行高温处理。

4.3 猪瘟与猪丹毒

对于猪丹毒来说,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瘟病毒方面,虽然对人不具有致病性,但在猪瘟病症发生时,则将与其他细菌形成继发感染,并因此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猪瘟与败血型猪丹毒病症很容易混淆,需要能够在检疫当中做好鉴别诊断处理。

根据类型的不同,猪瘟可以分为慢性、亚急性型、急性与最急性型这几种。猪在患病之后,全身皮肤尤其是腹部、颈部位置将存在出血斑以及暗红色的出血点。淋巴结方面,具有血性炎症变化特征,质地坚实、肿大,存在暗红色出血点。肺脏出血、水肿。大肠黏膜上,具有溃疡等猪瘟病变。猪丹毒方面,可以分为慢性型、亚急性型与急性型等类型,主要症状为全身败血症病变,其周身、四肢皮肤上存在不同大小的鲜红色出血点,脂肪存在小点出血情况,淋巴结整体呈现为紫色。十二指肠与胃部存在一定数量的小出血点,脾肿大明显,紫红色。肺部也存在充血问题。

在检疫当中,如果发现猪患有上述两种病症,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销毁,同时做好无害化处理。

4.4 黄疸与猪黄脂

对于黄疸病症,主要因猪体内的胆红素排除障碍、过量,在提升血液胆红素浓度的情况下,使猪的全身组织发生黄染情况。部分因胆管病变、肝脏病变阻塞胆管使其全身组织发黄,部分则是因中毒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使其组织发生黄染问题。黄脂方面,则与长时间为猪饲喂胡萝卜、南瓜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在长时间食用相关食品的情况下,猪体内脂肪组织将沉着黄色素。黄疸仅仅体现在脂肪组织当中,其余组织不存在黄色情况。对于该种因饲料因素导致形成的黄染,在将肉尸防治24h之后,将逐步减轻最终消失,在蒸煮之后,肉汤发出醇香肉味、呈现为半透明特点,需要同黄脂病做好区分。黄脂病方面,同长时间为猪饲喂蚕蛹粉以及变质鱼粉有关,该类思量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果缺少维生素,脂肪组织当中则将因形成黄色、棕色小滴而患病。该病症为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脂肪组织表现炎症。

对于黄脂肉来说,不属于病害肉,体腔与皮下脂肪表现出轻微的黄色,不受出厂限制。体腔、皮下脂肪黄色,但肉不瘦,在放置24h之后,如果发现黄色消失、减退显著,则可以继续出厂。黄疸肉方面,在放置时间较长时,颜色将进一步加深,此时无法继续食用,需要进行工业销毁处理。如传染病与黄疸病症并发,需要能够对其进行结合处理。

4.5 猪囊虫病

该病症是具有可循环感染特征的人畜共患病,囊尾蚴寄生位置差异情况的存在,将使患者在患病后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包括有肌肉酸痛、实例障碍、腹泻消化不良、记忆减退等等。该病症通过人粪便-猪肉-人的过程进行循环,猪的日常饲养方式将直接关系到病症流行情况。在部分养殖场当中,猪圈同厕所相连,则因此加大了猪与人粪便接触的机会,部分地区还具有吃生猪肉的习惯、在猪肉烹饪时时间过短等等,也将导致感染病症的几率。

猪囊虫较多在横纹肌当中寄生,包括有臀肌、心肌、腰肌等等。剖检咬肌、深腰肌、肩部肌肉、臀部肌肉和心肌等,必要时还应解剖心肌、肩胛外侧肌、股部内侧肌等。在解剖当中,如果发现存在豆粒大小、外形椭圆、半透明包囊的情况,且其中具有较多无色的透明工业体,且囊壁上具有大小米粒状的圆形头节,则可以判定患有囊虫病。目前,囊虫病的感染强度、感染率不断下降,检出率相对较低,也因此使实际检疫工作的开展面临到了难度。在感染强度降低的情况下,及时按照规定要求检验病猪的部位,也可能出现无法检出的情况。对此,在实际检疫当中,则需要能够严格按照检疫技术规定要求开展工作,避免发生漏检的情况。

而对于宰后检验当中发现的患有囊虫病猪肉,在检出之后,无论具有多少数量,都需要及时销毁其脏器与肉尸,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于患病朱污染的环境,要及时做好消毒。

4.6 病死猪肉处理

对于病死猪肉,在感官上表现为切面平滑、宰杀口不外翻,因肉尸没有做好放血处理,周身将表现出紫红色,肌肉暗红发紫,脂肪灰红,在用力挤压时,可以发现渗出有暗红色的血汁,在血管中也具有黑红色凝固血液。将后腿内部大血管切开后,可以挤出黑红色血栓。病死猪肉脂肪呈现为绿色、红色与黄色等等,淋巴结肿大明显,切面可以发现呈现为暗红色。根据死亡长短的不同,也将表现出不同的臭味,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腐臭味,在用指头对其进行按压后可以发现在弹性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无论任何情况,对于病死猪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无害化处理。

5 结语

宰后检疫是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在实际检疫工作开展当中,需要能够做好重点把握,精准识别猪的不同疾病类型,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处理,最大程度保障肉品安全。

猜你喜欢
病症猪瘟患病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多国发生猪瘟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