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渗出性皮炎治疗

2021-12-04 05:08马占举姜小玉
畜牧业环境 2021年9期
关键词:皮炎病猪仔猪

马占举,姜小玉

(河南省禹州市畜牧服务中心,河南禹州 461670)

1 前言

对于重新扩充或新建立的猪群,仔猪渗出性皮炎带来的威胁较大,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病猪脱水死亡,因此必须保证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为尽可能降低仔猪渗出性皮炎带来的危害,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2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2.1 临床症状

感染仔猪渗出性皮炎后,病猪会在4~6d后发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皮肤排出物增多、肤色变化,一般呈铜色或红色,灰棕色、薄的片状渗出物会在肋部和腋下出现并向全身扩展,一般耗时3~5d。病猪皮肤温度会显著提升,存在直连到眼睫毛上的渗出物,同时出现被毛粗乱、蹄球部角质脱落、口腔溃疡等症状,脱水和采食量下降属于典型症状,仔猪在发病严重时存在迅速减轻体重且一般会在24h内死亡,一般情况下死亡时间为3~10d。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患病严重程度在一窝仔猪中存在显著差异,如程度较轻的病猪存在被毛较多、皮肤发黄、较少皮肤被感染等症状,仅有少数渗出物斑块出现于腿部损伤、腋下等处。

2.2 诊断要点

可通过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动物试验开展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可结合病猪症状进行判定,且需要考虑仔猪肾病综合征、猪疥螨病、仔猪渗出性皮炎症状的相似性。患有猪疥螨病的病猪会因严重瘙痒在圈内或猪槽蹭痒,仔猪渗出性皮炎不会出现类型症状。仔猪肾病综合征一般出现于断奶仔猪群体,不规则或圆形隆起病灶会在后躯及腹部皮肤出现,不会产生瘙痒,仔猪渗出性皮炎会遍及全身且存在较多的患处渗出浆液,可由此开展针对性诊断。

3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途径

3.1 治疗方法

为治疗仔猪渗出性皮炎,需第一时间将发病仔猪隔离,并彻底清扫和消毒病猪污染的饲具及圈舍,无害化处理病死仔猪和相应污染物,同时结合病猪的不同症状开展对症治疗,即可保证治疗效果达到预期。感染初期的治疗可开展局部消毒处理,可采用碘伏消毒并使用酒精(75%)脱碘,之后在患处撒上抗菌药物,如青链霉素。对于化脓性病灶或局部感染,需先进行脓液的清理,需使用无菌棉签,将患病部位用生理盐水清洗,之后的局部消毒杀菌采用双氧水,气泡产生完毕后进行紫药水的涂抹。如全身病症已经出现,则需要开展全身治疗,可将病猪在40~45碘的温来苏儿水(1%~2%)或高锰酸钾水(0.1%)中浸泡2~3min,全身擦干后涂抹碘伏于患处,同时进行头孢噻吩钠的肌内注射,用量为25mg/kg(体重),每天2次,连续5~7d。如病猪的脱水较为明显,可腹腔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水。中药制剂也可以用于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辅助治疗,病程缩短、治疗效果提高能够顺利实现,如采用黄芩、黄柏、苦参、滑石、车前草、白鲜皮各12g,以及生地黄、板蓝根各15g煎煮后供5头仔猪灌服,即可取得显著疗效。此外,患病严重的仔猪还可以进行阿莫西林的肌肉注射,用量为5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5d。

3.2 预防措施

为有效预防治疗仔猪渗出性皮炎,可选择四方面作为切入点:第一,科学控制饲养密度。作为接触性传染病,过大的饲养密度会导致猪之间存在较高的接触频率,同时引发的挤压行为、空气质量问题也会提升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生几率,过小的饲养密度则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因此,必须科学设计饲养密度,兼顾发病率降低和饲养空间节约;第二,减少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属于仔猪渗出性皮炎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需做好对硬性异物的清理,如坚硬石块、玻璃、铁钉,并保证栏面、栏圈平整。如发现仔猪出现皮肤伤口,应第一时间通过紫药水进行处理,规避感染问题。此外,仔猪剪断脐带、剪牙、去势等环节的消毒工作也需要严格开展;第三,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空气中的尘埃属于葡萄球菌的粘附载体,通过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减少尘埃,即可有效降低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病几率。具体管理可从猪舍的清扫和消毒入手,分娩舍和产床的清洁卫生也需要设法保证,如已经出现病猪,需开展彻底消毒,同时还需要做好猪舍的干燥、通风等工作;第四,加强隔离。病猪的隔离也需要严格开展,需同时关注疑似病猪的隔离,保证治疗针对性。必要时可考虑哺乳仔猪提前断奶,辅以严格引种、科学营养管理、相应保健工作,即可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仔猪渗出性皮炎带来的危害较大。为有效防治仔猪渗出性皮炎,必须坚持早发现和早治疗原则,保证病情能够在前期得到控制,针对性免疫、全方位消毒也需要同时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皮炎病猪仔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猪喂药有办法
逃不开的痒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染发
——皮炎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