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检测方法及疫苗应用研究进展

2021-12-04 12:12董政波
畜禽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病特异性

董政波,田 俊

(1.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湖北 潜江 433100;2.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淮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湖北 潜江 433101)

0 引言

猪伪狂犬病是在我国多地暴发并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疫病之一,导致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母猪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育肥猪生长缓慢等,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近几年该病在我国有抬头倾向,也在临床上有加重趋势,可能与疫苗使用不当有关,因此,在实际养猪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疫苗的使用问题。

1 猪伪狂犬病简介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育肥猪呼吸障碍和生长缓慢以及仔猪高死亡率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影响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虽然该病有多种易感动物,包括猪、牛、绵羊、犬、猫、肉食动物等,但是猪是其天然宿主和重要传染源,并且猪受感染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尤以哺乳仔猪感染最严重,发病死亡率为100%。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健康猪群,如通过病猪的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及呼吸道飞沫排出体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器具、带病毒的猪、鼠等动物。此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寒冷季节多发,但其他季节也发生过病例。

伪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是其可通过空气进入宿主的呼吸系统,并随着血液流动扩散至全身,病毒经过嗅神经和三叉神经入侵中枢神经,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2]。

2 猪伪狂犬病的检测方法

可以根据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对疫病做出初步诊断,但是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PCR技术、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和血清学检测。

2.1 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鉴定是诊断猪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可供选择的病料组织包括脑、肾、扁桃体、肝、脾、肺、心等多种组织以及鼻咽分泌物,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传代细胞、仓鼠肾传代细胞等敏感细胞。接种后观察细胞是否出现典型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2.2 PCR技术

PCR技术是利用PCR从病猪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床诊断。但是该技术的特异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引物设计不合理等,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3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该方法是利用荧光素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再用荧光显微镜对标记抗原或抗体追踪并分析。方法是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通过直接免疫荧光进行检查。虽然具有检测快速、实用性强的优点,但是特异性不强,且检测育肥猪与成年猪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2.4 血清学检测

多种血清学方法都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中和实验、乳胶凝集实验、补体结合实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首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 h可得出试验结果,可以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是检测猪伪狂犬病的首选。其次,血清中和实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且结果容易判断,但是其对技术条件的要求高、时间长、灵敏度不高,所以很难用于大量实践,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乳胶凝集实验以操作极其简便快速的独特优点也得以广泛应用。

3 疫苗免疫失败原因

在猪场中存在着疫苗接种失败的问题,追其原因有母猪跟胎免疫、疫苗选择不当、新生仔猪不滴鼻或滴鼻后不肌注、不使用滴鼻器以及8~12周龄的育成猪和成年猪未进行第3次免疫等[3]。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疫苗接种的效果不佳,浪费疫苗成本。因此只有加强母猪免疫,增强母源抗体保护才能保证仔猪安全。而且疫苗购买后应冷藏保存,最好于-20℃保存。如果疫苗稀释了必须在当日用完。另外,不得给有病、体弱或刚阉割的猪注射疫苗。

4 疫苗应用情况

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措施,虽然早期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能起一定的防控作用,但是它们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灭活疫苗有免疫效率低、不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呈递给免疫系统、偶有过敏反应、对动物健康造成风险的问题;虽然弱毒疫苗的免疫原性好且价格低廉,但是安全性差,即疫苗毒株有一定的毒力,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因此,为了防止伪狂犬病毒的感染,国内外研究学者研制出了很多基因工程疫苗,有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其中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已经相对成熟并得到应用,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猪伪狂犬病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他基因工程疫苗还在研究中。

基因缺失疫苗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缺失的基因主要集中在TK、gG、gE、gB、gC、gD、gI等毒力基因和部分囊膜糖蛋白。而且已构建出了多种基因缺失疫苗,包括单基因疫苗(TK基因缺失的BUK-dl3疫苗株)、双基因疫苗(在BUK-dl3株基础上构建的TK/gC双基因缺失疫苗株)和多基因疫苗(gC/gE/gI/gG和gD/gE/gI/gG四基因缺失疫苗株)。但是因为猪狂犬病毒的变异,导致这些疫苗的免疫力无法抵抗变异毒株的攻击,免疫力不足,因此,研究人员又开始研制流行变异株的基因缺失疫苗,这类疫苗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完全应对新型毒株的攻击。如果研制成功,将对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5 展望

近几年,奥地利、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实施了全国性的猪伪狂犬病消除计划并实现了净化。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消除该病。无法根除的原因包括我国还没建立系统的生物安全体系、疫苗接种制度和综合防疫措施等,并且单纯依靠疫苗接种也达不到清除该病的目的,需要结合系统性的筛查—淘汰—免疫—检疫—隔离—持续监测—净化等措施。这既需要国家制定严格且规范的制度,管理者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从业者提高素质,提高防疫意识和能力,共同努力达到全国性清除该病的目标。

6 结语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不断变异增大了我国控制和根除疫病的难度。因此,研制当前流行变异毒株的新型疫苗仍然是努力的方向。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疫苗接种程序、饲养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措施等,进一步降低猪群感染疫病的概率,进而助力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和根除。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狂犬病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监测分析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4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狂犬病疫苗该如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