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与整地技术

2021-12-04 12:11
乡村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坡面黄土宽度

侯 虹

(托克托县森林保护站,内蒙古 托克托 010200)

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生态环境非常恶劣,需要通过提高降水利用率来提升造林成活率。目前,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造林地的水分供给以及降低无效供水量两个方面。其中,提高林地水分供给的主要方法是采取整地措施,实现对坡面径流的拦截,为林木的生长提供水分。另外,通过整地可以有效疏松土壤,去除杂草,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情况,有助于林木成活。

1 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方法及技术

1.1 造林方法

1.1.1 植苗造林法。该方法在黄土丘陵区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进行植苗造林时,需要注意栽植穴的大小。多数情况下,栽植穴的深度大于苗木主根长度,宽度大于苗木根幅。在苗木栽种过程中,需要将其扶直,保证苗木根系得到充分舒张,同时需要确保苗木栽种的深度适宜[1]。此外,对阔叶树进行植苗造林时,需要对其进行修剪,结合实际情况修枝截干,确保其能适应生长环境。

1.1.2 播种造林法。该方法也是黄土丘陵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在一些交通不便、易成林成草的区域,多使用播种造林法。阴坡造林法更适合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地貌,如果采取阳坡造林法,则阳坡面积原则上不超过30%才可以进行播种。播种时,需要合理改良、优化土壤,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催芽,同时采取合理的播种方式,如点播和条播,多数情况下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两三倍。同时,需要了解树种类型、季节性播种特点,如雨季适宜种植柠条类种子,秋季适宜种植木质壳种子,根据季节合理播种有助于提高种子萌芽效果[2]。

1.1.3 插条造林法。该方法属于分植造林法的一种,应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穗条。多数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来选择插条,插条的长度需要控制在30~40 cm,并且确保插条直径大于1 cm。对于一些难以定根的穗条,如杨柳类等,需要对其进行深埋,但顶部需要稍露。

1.1.4 容器苗造林法。该方法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有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效果非常理想,是黄土丘陵地区开展绿化工程的主要方法。但是,容器苗造林法对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造林成本较高。目前,该方法多应用于小范围的植树造林,如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大面积植树造林,则需要较高的成本。所以,在容器苗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资金、技术等相关因素。

1.2 造林技术

1.2.1 栽培。在截干埋土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规格较小的苗木,需要在其根茎位置的最上方截取一小部分,选择相对湿润的土壤进行苗木覆盖,并且压实虚浮土层,待春季发芽后将覆盖的土层刨开。如果需要深度栽植,则需要在苗木栽植过程中确保其大半部分被土层覆盖,并且苗木深入地下的部分控制在70~90 cm。在冬季,需要用塑料薄膜缠绕苗木主干,或者使用粉刷将其涂白,以加强对苗干的保护。对大苗来说,需要对其进行深栽,栽植深度控制在30~50 cm为宜,确保满足其水分需求。

1.2.2 树盘覆盖。目前,常用的树盘覆盖方法主要有覆膜、覆草及液体覆膜等。在覆草过程中,需要确保压实牢靠覆盖的作物秸秆,以防止风沙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该技术措施适用于经济林工程建设。液体覆膜法是指按照1∶100的比例将保水剂喷洒在树盘周围,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非常高。

1.2.3 树干保护。树干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对树干进行保护也就是对树干进行套袋处理。对于经济林苗木,可以在春季栽植之后,选择大小适宜的塑料袋对树干进行保护,待苗木萌芽后选择某个阴雨天去除塑料袋[3]。用生石灰涂抹树干时,需将生石灰2.5 kg、水18.0 kg混合均匀,充分搅拌,之后过滤掉残渣,再加入石硫合剂0.5 kg、食用油100 g、面粉50 g 充分搅拌,待溶液变成乳状时加入食盐0.5 kg 进行充分溶解,用刷子蘸取涂白剂,均匀刷在树干表面。涂白时需要注意,涂抹在树干底部1.0~1.5 m处,要在土壤封冻前完成。

2 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整地方法

2.1 水平阶整地

该方法多应用于平缓的坡面,要求坡度小于15°,在整地的作用下田面呈阶梯状,并且田面具有一定的宽度,能接收坡面来水。在整地过程中,需要顺沿等高线进行开挖处理,水平阶宽4~6 m,反坡坡度为5°,将外埂拍实,埂外坡度为60°,高度为20~30 cm,田间深翻30 cm,将内侧上方表土铲下后拍碎,覆盖在水平阶上,确保埂内侧也为60°。根据地形情况明确阶梯长度,可以每隔20~30 cm建一个专门的拦水埂,其宽度为30~50 cm。根据造林种树的行距明确带间距。栽植穴和近水平阶内侧相邻,通常需要开挖80 cm×80 cm 的栽植穴。完成整地后,通过阶田对上部坡面的径流进行收集,有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4]。

2.2 水平沟整地

该方法是目前黄土丘陵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整地方法,与水平阶整地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应用该方法整地后产生的田面宽度比较狭窄,表现为沟形,而且具有较高的外埂,能起到拦水作用。使用水平沟整地方法的前提是保证地形平坦,这种方法应用于坡度不足25°的坡面,具体操作方法为顺沿等高线开挖水平沟,宽度和深度均为80 cm,使用挖出的土将外埂拍实,埂宽40 cm,埂高50 cm,铲下沟内上侧的表面土并将其拍碎,填充至开挖口上沿10 cm处的位置。该整地方法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3 鱼鳞坑整地

该方法多用于坡度超过25°的区域,如荒山、农田地埂及侵蚀沟坡等位置。需要顺沿等高线从上到下交错排列,挖掘类似鱼鳞状的植树穴,周围两行鱼鳞坑需要设置成“品”字形。在整地过程中,需要顺沿坡面进行开挖,开口的直径和深度为80 cm,底部直径需要小于开口。挖出的土需要放置在栽植穴的下坡位置,并建设专门的外埂,高度为30 cm。在栽植过程中,需要将埂上方的表层土放入坑底,再对坑面进行合理修正,使其外高内低。鱼鳞坑整地需要顺沿坡面地形随机设置栽植穴,配置“品”字形栽植穴有助于实现对坡面径流的拦截,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风险[5]。

2.4 漏斗式集水坑整地

该方法多应用于黄土丘陵区的台、塬等平坦地带或者道路两旁的荒地和缓坡退耕区域。漏斗式整地能产生一个集水面,将栽植穴作为中心,集水面的直径约为2 cm,因为其上开口较大且底部面积较小,表现为漏斗形状,所以称之为漏斗式集水坑整地。漏斗式集水坑修建需要遵循“死土拍埂、活土还原”的原则,主要目的是制造出微型集水面。在整地过程中,需要开挖栽植穴,其直径和深度为60~80 cm,将挖出的熟土放置在最外侧,将挖出的底土用于修建外围拦水土埂,其宽度为20 cm,高度为30~40 cm,需要对其进行踩实,再将熟土回填到植树穴中,制作成漏斗式径流面,其坡度为20°~30°,对其表面需要进行压实。最后对植树穴进行合理修正,形成一个长度和宽度为1.5 m的田面,并且预留相应的土进行苗木栽植。该集水面的面积小,主要作用是通过拦截水埂以内的区域进行集水[6]。

3 结语

黄土丘陵区环境恶劣,水分条件不佳,采取有效的抗旱造林与整地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拦蓄降水能力。不同造林方法及整地方法的使用效果不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和整地方法,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猜你喜欢
坡面黄土宽度
模拟降雨条件下林木裸露根系分布方式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某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基于能量的坡面侵蚀性径流及其水沙传递关系
黄土辞
不同密度砒砂岩风化物坡面水蚀机理试验研究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土坟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