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4 12:11
乡村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绿化景观特色

陈 蛟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为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基于各地生态现状,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改善乡村地区的基础面貌,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对此,各地要加强对乡村地区环境的了解,合理进行景观绿化规划,发挥景观绿化的重要价值,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自然景观退化,乡村特色缺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优化村民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以环境改善带动经济发展。但由于部分建设者自身观念未得到转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乡村地区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自然资源被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原本的农用土地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而且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自然植被相对减少,造成乡村自然景观退化。另外,受建设理念的影响,大部分乡村景观绿化建设水平不高,所建设的景观难以体现乡村特色。部分乡村景观绿化完全照搬城市景观,总体的设计理念相似,难以展现出乡村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例如,进行景观设计时,采用行列式的排序,使生态、自然的乡村环境失去了原本的亲切感,难以展现绿化建设的特色和魅力。

1.2 人文景观挖掘不足,传统文化消散

在乡村景观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由于建设者和设计者对乡村地区的文化及民俗民风了解不够深入,建设中引入大量相同的景观元素,无法体现乡村地区特有的生态韵味。例如,我国南方乡村地区所建设的文化小镇,采用相同方式进行绿化改造,景观种类比较单一,使人们产生了审美上的疲劳,绿化建设没有达到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的目的。同时,部分乡村地区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文化展示和传承,使所建设的景观缺乏乡村自身的文化韵味。例如,在我国文化古镇的绿化建设中,部分建设者缺乏对标志性建筑物文化价值的了解,而选择高矮不同的树篱和花篱进行装饰,使部分生长高大的植物掩盖了建筑本来的面貌,不但影响了建筑的采光,而且使得文化气息浓厚的建筑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导致难以发挥出景观绿化应有的价值。

1.3 绿化选种不合理,软硬景观搭配需改善

部分地区盲目追求“高端”的景观绿化建设,选择绿化树种和花卉时,认为只有昂贵的树种和花卉才能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出装饰作用、营造出更好的景观效果,缺少对乡村部分建筑、环境和空间等要素的考虑,使绿化建设对原本建筑产生视觉影响。这不但造成成本增加,还会降低景观绿化功能,降低其观赏感。另外,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除了绿植等软景观外,一些硬景观如假山、造景、装饰物等都能对乡村环境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利用其自身特有的外观和韵味,通过不同形式的布局给环境带来较大的改变[1]。然而,建设者进行软硬景观搭配时,缺少现代化造景的意识和能力,对于部分零散的空间,没有以颜色鲜艳的植物为主要装饰材料,而是生硬地将部分硬装饰物放置在空间中,为原本具有活力的空间带来了一定的商业气息,降低了空间的和谐感、美观度。这种景观绿化建设方式,加剧乡村地区软硬景观失衡的现象,无法满足乡村地区民众对环境改造的需求,无法营造出人们期望的宁静氛围。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绿化对策

2.1 始终坚持“三个结合”景观绿化理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绿化必须坚持“三个结合”理念,即造林与造景有机结合、绿化与文化有机结合、森林化与乡土树种有机结合。首先,造林与造景有机结合指的是在进行景观绿化建设、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同时,需重视巧妙布局乔、灌、草的种植结构,达到增色添彩、移步易景的良好绿化效果[2]。其次,绿化与文化有机结合指的是应充分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善于利用当地文化遗产打造特色地方景观,有效提高景观绿化的价值。对此,相关景观绿化工作人员应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文字方案,规划设计景观绿化建设方案时将调研结果融入其中,重点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绿化景观,从而做到既完成景观绿化的建设任务,又实现弘扬和传承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目的。最后,坚持森林化与乡土树种有机结合,通过最大限度地采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栽种的乔、灌、草、藤等,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自然的生态效益,展现地方特色,节约景观绿化成本。

2.2 合理配植植物

营造植物景观时,需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等展开深入调查,了解当地是否会有干旱、沙尘暴、大量降雨等自然灾害,再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物种。选择植物物种时,还需要了解不同植物的习性以及与其他植物是否可以配植等,注意乔、灌、草结合,形成一个立体且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以保证景观绿化效果良好且能长期保持,提高生态效益,进而提高环境质量[3]。还需了解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植,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总的配植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效果。在林木配植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植。

2.3 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队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及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以保证景观绿化工作有序开展。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注重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熟悉乡村的首席规划师、乡村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及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特色景观制作、人文风貌引导,提高乡村绿化景观设计水平,塑造乡村特色风貌[4]。可以通过定期引进一批优秀的景观绿化建设专家和学者组成培训团队,给予园艺工人专业性、前瞻性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园艺工人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组织景观绿化建设团队到当地或其他景观绿化建设效果良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与激励机制,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激发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外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完善乡村景观绿化评价标准

构建合理且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可保证乡村景观绿化有章可循。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充分考虑资源、资金等一系列因素,在尽可能不破坏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制定乡村景观绿化建设标准,在有效降低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盲目性的同时,保证景观绿化工作规范化开展[5]。

3 结语

乡村地区由于建筑布局不规整、自然环境复杂,在景观绿化建设上的需求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对乡村加强景观绿化改造,为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增添更多的色彩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建设者进行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以及民俗民风,在绿植和装饰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成本及其发挥的作用,使景观效果更加贴合乡村自然景观实际,提升景观的观赏效果,满足当地居民对绿化建设的需求。同时,通过乡村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使乡村地区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绿化景观特色
景观别墅
特色种植促增收
朱屺瞻《绿化都市》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我爱绿化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小猴栽树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