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乡接合部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1-12-04 07:23窦迎强
考试周刊 2021年8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问题策略

文章系2021年度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城乡交错带小学家校共育有效途径实践与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1】PLG057。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逐渐被边缘化,因而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教育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基于城乡接合部家庭教育的多元化,给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文章对城乡接合部家校共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家校共育;问题;策略

一、 引言

“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学生家长心底的夙愿,在教育学生方面,家庭教育并不具备专业性,但是对学生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如果仅凭学校单方面的教育,不重视家庭教育因素,教育效果势必会打折扣。基于此,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才能促进其全方位的发展。

二、 城乡接合部家校共育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入的改革,“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城乡接合部学校的主要生源主要分为三类:第一,拥有城市户籍在划片招生范围内的学生;第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第三,留守儿童。由于学生家庭教育的多元化,给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考验,现阶段,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家长对待家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学生家长心底的夙愿,大多家长非常在意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只要是与学习相关的事情都乐意与学校配合,而与学习方面不相关的事情却漠不关心。还有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教育非常重视,不甘心自己的子女落后于他人,却忽视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重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另外,家庭经济水平与家长文化素养也是影响家校教育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家校教育出现了两极化,一部分家长出于对教育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关注;还有一部分家长寄希望于教育,想要子女通过教育改变原家庭的现状,秉持“知识改变命运”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学习。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异质性分化问题,或许是迫于生活压力,或许是過于追逐短期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置若罔闻。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存在差异性

学生及其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学习效率自然相对高些;反之,学生便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率自然差些。在教师眼中,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其不同的对待态度,具体来说,对于学习比较上进的学生,教师从不吝啬表扬;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通常较为冷漠。这种以学习水平为评价标准的对待态度,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然而这类问题在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教育中非常普遍。由此可见,在城乡接合部家校共育中,学生及其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综合形成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导致教育生态严重失衡。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大多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只有少数学生不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坚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得城乡接合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受到社会严重质疑,从而给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发展造成巨大阻碍。

(三)家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部分城乡接合部学校不太重视家校共育,归根结底在于学校缺乏对家校教育正确的认知。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下,城乡接合部学校认为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家校沟通上。教师方面,迫于升学压力,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没有空余时间进行家访或网络互动。在这种形势下,家校教育逐渐趋于形式化,家校教育本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旦家校沟通渠道受阻,那么强化家校教育效果也就变成了空谈。此外,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依然是部分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作为家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连接家校之间的桥梁,家校共育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家校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与家庭的共育,而是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的共同共育。

三、 城乡接合部家校共育优化措施

(一)优化家校教育形式

学生正处于成长黄金阶段,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呈现发展变化快的特点,而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关注,致力于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基于此,家校应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一旦发现学生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应及时给予其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需要学校与家长之间紧密配合,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根据学校实际教育目标需求,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在家校共育实践中,基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单一化的教育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家校共育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坚持互补性教育原则,通过多元化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均衡、全面地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具体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制定科学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

以规范的章程为基准,明确家长的各项权力,包括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等,让学生家长深刻地认识到家委会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对家委会的认可度,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家委会活动。

2. 定期举办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共育手段,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亲子活动对增进师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基于此,教师除了对活动精心策划之外,还应引导学生搜集与活动相关的资料,并与家长做好沟通。另外,学校还可以对所在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及其家长举办亲子实践活动,如亲近大自然、参观科技博物馆等。

3. 落实家访工作

家访是家校共育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基于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家访工作,为了激发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工资补助或假期补助的方式,提高教师对家访工作的热情。此外,定期对教师的家访工作进行考核,提高教师家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延伸家长培训

延伸家长培训有助于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最大限度地降低隔代教育造成的影响。家长培训延伸除了由校内延伸到校外,还应由父母延伸到爷爷奶奶,这样才能使家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优质的环境。

(二)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与家长应是一种平等对话、共育互助的关系,不应该是上下级关系,在教育学生方面,家长应有充足的话语权和建议权。在沟通过程中,通过交换彼此的意见,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让学生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基于此,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校共育工作室的方式,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工作室主要负责家长咨询,梳理与总结家长关心的话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對症下药”,逐个击破家校共育出现的难题。当然家校共育需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继而采取针对性及实效性的解决措施,具体实施策略为:

1. 基于学生真实情况沟通

坦诚相待是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基础,沟通过程中,彼此传递一些关于学生的真实信息,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家长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态度及个人表现,以便家校双方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的了解。

2. 相互尊重与理解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应建立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对方的缺点,接受彼此的思维方式,尊重对方的人格。在教育学生方面,双方应意识到各自独特的优势,不存在好坏之分。沟通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对方的初衷,对方提出的建议,应虚心接受。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家校之间势必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明确各自的教育任务。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塑造人格为主,而家庭的教育任务则是通过家庭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校共同努力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比如,在学校开放日时间里,为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提供机会,让家长对学校的管理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借此机会,对子女的在校表现及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真实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在家庭开放日时间里,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庭成员的相处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为家校教育提供解决方案。

(三)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处于青春叛逆期阶段的学生,不善于虚心听从教师或家长的教育,一旦教育过于深刻,触碰到学生身上的“逆鳞”,只会使学生的叛逆行为加剧。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一味地纠正学生的缺点恐怕是行不通的。基于此,家校教育不妨采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即将教师教育、家庭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学生作为家校教育的主体对象,通过让学生自主反思,深刻理解家校教育的意义与目的,从而主动配合教师与家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可以为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提供机会,让家校共育更具针对性及合理性,在教师与家长产生思想矛盾时,学生可以作为调解员,帮助双方分析和了解事实,将矛盾化解。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家庭、学校三者合力,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学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发挥着辅助作用。只有将两者教育合力,才能充分解决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能力及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自身各项能力的提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及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思想及行为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家长应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示范,同时积极转变陈旧认知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教育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健康优良的家庭环境。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发展是家校共育的最终目标,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偏歧,不利于家校共育和谐、稳定地开展。基于此,家校共育应在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接受对方的缺点,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尊重对方的人格,共同查找家校共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礼花.城乡接合部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30):114.

[2]谭敏捷.教育公平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年时代,2019(10):254,256.

[3]刘智琦.网络教育资源在城乡接合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优化应用[J].教育革新,2019(1):17-18.

[4]袁爱平.城乡接合部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途径研究[J].海外文摘·学术,2019(3):87-89.

[5]袁圆.城乡接合部初中阶段家校合作问题探究:以六盘水市某初中为例[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7):43.

[6]蔡抒蓉.家校合作在城乡接合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94-95.

作者简介:

窦迎强,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镇学区东关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问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