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2021-12-04 20:43李忠宏
人民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榆阳区治沙文明

李忠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西考察并亲临榆林,充分体现了对陕西、对榆林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家乡人民的亲切关怀,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榆阳区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和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重要板块,资源高度富集与生态极其脆弱并存,在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深刻认识重大意义扛实生态建设政治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榆阳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转型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营造林6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5.8%,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进入新发展阶段,榆阳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的区域,不仅担负着构建国家区域性生态屏障的重任,还承担着保护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神圣职责。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全市“首善之区”的标准和要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榆阳区是产煤大区,煤炭开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带来了采空区沉陷、煤矿疏干水外排、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区产业结构中二产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现状尚未根本扭转,各类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状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任重道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与魄力、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行动,克服传统发展方式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以更少能源消耗、更小环境代价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产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能化工业低碳转型,着眼源头减碳严管严控“两高”项目,围绕末端固碳加快布局“液态阳光”、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业,推动能化工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要推动接续产业多元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和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合金材料、装备制造、数字经济、轻纺工业、文化旅游、体育康养、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主动融入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探索设立“碳银行”,推动碳汇林建设任务与新能源项目落地相关联、与能化类企业产能相挂钩、与企业减税降费比例相对应,不断提高产业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科学开展国土增绿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植树造林是防沙固沙、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回顾榆阳区防沙治沙历程,党领导全区人民战天斗地、艰辛治理,探索出“引水拉沙”“网格治沙”“障蔽固沙”等一批治沙技术,涌现出漆建忠、朱序弼、李增泉、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等一批治沙模范,全区57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保存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9万亩增加至现在的482.2万亩,对陕西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和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多年的防沙治沙,榆阳区沙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局部生态状况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但总体仍处在初级改善阶段,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要持续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实施林地修复提质、区域景观绿化、乡村生态宜居、林草产业培育、森林资源管护、矿区生态修复等“六大工程”,统筹推进荒漠化治理和低效林改造,不断提升全域国土绿化质量。要推进百万亩国有林场大提升、百万亩集体林地大保护、百万亩农田防护林网大建设“三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实现林业持续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推行林长制,压紧压实属地管护责任,将林木管护责任落实到村组长和护林员身上,强化封山禁牧、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坚决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实施全域生态治理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确保生态修复力度始终大于资源开发强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整体改善。要巩固拓展“三治合一”模式,扎实开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突出抓好散煤治理、洗選煤厂整治、臭氧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下硬茬推进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推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进位,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要坚决落实“以水四定”,全面推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三年内完成滴灌代替喷灌,科学合理有序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助力榆林市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快建设煤矿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试点,推动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完善资源管护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织密“制度网”、构建“制度链”,形成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探索改革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任用体系,将项目“亩均”“碳均”“能均”效益统筹纳入评价体系综合考量,使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者能够真正把生态文明理念作为工作指针,并且用来衡量工作。要严厉打击非法推沙造地和巧立名目盗采砂矿行为,严格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生态考核和离任生态审计,严惩重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坚决遏制项目建设违法用地问题,从严执法、铁腕治理,严守合法合规用地底线。要强力整治木材加工厂,严打盗伐、滥伐树木和非法收购木材行为,保护农田防护林不受侵害,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让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榆阳区治沙文明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紫花苜蓿需水规律与灌溉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