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对杂交晚稻的危害与防治

2021-12-05 13:27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曹涤环
农业知识 2021年18期
关键词:稻株破口谷粒

文/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曹涤环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又名绿黑穗病、青粉病、谷花病,多在抽穗扬花期感病,是晚稻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有逐年加重之势。据农技部门调查,杂交晚稻发病率为7%~10%,重发田块高达20%以上,每穗增加一粒稻曲,整穗的空秕粒增2%~5%,千粒重下降2%~3%,减 产8.7%~45.7%,并且混入有毒的稻曲粒,会污染稻谷的米粒,使整个稻谷失去应有的金黄色光泽,商品外观大打折扣,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病害,必须引起重视。

1.危害症状。杂交晚稻抽穗前夕侵染,在乳熟期出现于稻穗谷粒上,一穗着生的病粒,少则1~2粒,多则达10多粒,严重时整穗被侵染,被害谷粒不能结实。起初稻曲很小,以后撑开外颖,露出淡绿色块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座。随着孢子座逐渐膨大包裹全颖,逐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墨绿色粉末带粘性,不易随风飞散,被覆盖在稻曲表面,如果稻粒上带菌量多,遇到高温高湿环境时也能继续发展,对粮食安全储存构成威胁。

2.侵染循环。病菌以菌核附着在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在7~8月份发育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水稻,病菌潜育期为10~11天,一般在水稻破口后9~12天即晚稻扬花灌浆期开始发病,大致在晚稻破口后15~20天,病粒露出淡黄绿色小菌块。据观察:晚稻大肚期(50%剑叶环抽出)至破口期(10%穗梢抽出剑叶环)是稻曲病病菌侵染晚稻的主要时期,而且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萌发后形成的小孢子侵染晚稻。厚垣孢子萌发必须有水存在,当病菌侵入期遇低温阴雨天气时,发生就会特别严重。

3.发生特点。水稻品种不同,感染和发病程度也不同,一般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两系杂交稻发病重于三系杂交稻,中稻和晚稻发病重于早稻,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在杂交晚稻始穗至扬花期,如遇多雨,高温高湿天气,最易发病。施肥过多,尤其是重施、偏施氮肥,稻株嫩弱,过于繁茂郁闭,通气性差,后期贪青的田块发病更重。谷粒感染稻曲病,不但本身毁坏,形成有毒的“曲”,而且由于病粒消耗大量营养物质,造成养分分配失调,致使邻近枝梗上的谷粒结实率下降,从而导致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同时,加速穗颈早衰,米质变差。

4.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2)消灭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做好种子消毒,用2%~3%石 灰 水 或50%多 菌 灵500倍液或采用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合理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保花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药剂防治:(1)抓住适期用药。根据稻曲病病菌在水稻破口前就侵入植株的特性,确定防治稻曲病最佳喷药时机,在晚稻破口前5~7天至50%晚稻破口时,感病品种田块或阴雨日多时,可以在水稻至始穗期再防治1次,巩固防治效果。在水稻破口前7天用药是一个倒推的时间,很难掌握。有研究表明,从叶枕平(剑叶与倒二叶叶枕相平)到水稻破口的时间是12天左右,叶枕平向后推2~3天用药。(2)选用对口农药。近些年,防治稻曲病常选用的化学农药有:18%多菌酮粉剂,每亩用150~200克,或60%多菌酮每亩用200克,是目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5%井冈霉素粉剂每亩用200克或用500万单位井冈霉素粉剂每亩25 克。10%胶氨酮粉剂,每亩用120克对水喷雾,防效优于多菌灵、井冈霉素。硫酸铜每亩用60克对水喷雾,有时叶面有轻微药害出现,应在孕穗末期使用,禁止在始穗后施药,不要随意提高使用浓度。

猜你喜欢
稻株破口谷粒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压水堆燃料棒破口大小与一回路放化水平关系
食言者
破口
锅炉受热面爆管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我需要一片阿司匹林证明我还有疼痛(组诗)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他们会忘记?多么稀奇!
袁隆平回忆杂交水稻研究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