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策略

2021-12-05 15:36谢彦峰
畜禽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禽类原液活疫苗

谢彦峰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永顺 511356)

0 引言

禽流感病毒防治工作中,可以通过灭活疫苗来实现自身免疫系统重塑。在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方面,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探究,可以完成工艺手段的优化和改良。在禽类养殖过程中,可积极利用灭活疫苗来降低禽类患病率。

1 重组禽流感病毒以及灭活疫苗概述

禽流感是在禽类中广泛传播的一种疾病,禽流感不仅会威胁禽类养殖,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隐患。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中发现,禽流感病毒不仅对禽类生物体会造成病毒浸润,也会对人体组织造成破坏。在禽流感病毒传播中,需要基于灭活疫苗来给禽类注入抗体,提高禽类免疫力,避免禽流感病毒大范围传播[1]。灭活疫苗是从感染致病病毒的禽类生物体中提取出病毒抗原体,并基于灭活工艺消除病毒株的活性,使病毒株不具备抗原性质后再重新注入禽类生物体中。由于灭活疫苗仍然具有病毒特征,该特征会激发禽类自身抗体出现,从而起到抵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

2 分析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生产关键问题

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生产中,关键环节是对病毒株灭活的彻底性。在疫苗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甲醛作为灭活工艺手段。甲醛灭活工艺技术在现代疫苗生产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这主要是甲醛试剂容易获得,成本较低而且灭活彻底性较好,不易出现病毒株存在活性被注入禽类生物体的情况。但是基于甲醛进行疫苗灭活时,其缺陷也较为明显。甲醛试剂一般以浓度0.2%为最佳,但甲醛灭活试剂与病毒株结合时,容易造成病毒体中的蛋白质凝结。病毒株蛋白中存在核酸物质,该种物质对甲醛试剂的反应较为灵敏,最终造成很多游离甲醛的存在,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生物特性,其主要结构物质就是蛋白质,一旦病毒株蛋白质发生凝结,疫苗作用将大大降低[1]。病毒株蛋白凝结后,疫苗抗原特性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疫苗注入禽类生物体后,无法被禽类抗体组织所识别,进而无法产生有效的抗体,禽类也就不能获得禽流感病毒免疫力。在禽流感疫苗生产中,要从工艺角度入手进行强化和改良,通过更加完善的灭活工艺来提高禽流感疫苗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方法

3.1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准备

禽流感病毒灭活工艺中,需要基于实验来完成灭活疫苗制备。在实验准备中,需要做好禽流感病毒株的选择,应当根据病毒传播类型来完成实验。病毒株的寄主应当是感染了对应病毒类型的禽类,并且该禽类并未进行免疫注射。除了病毒株以外,还要准备实验器皿和实验试剂等。为了对比不同灭活工艺的效果,可以按照不同试剂浓度分别准备病毒培养皿。

3.2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过程

3.2.1 重组病毒抗原制备

在灭活工艺中需要做好抗原制备,也就是要从重组禽流感病毒株中分离能够产生抗原的物质。灭活疫苗抗原原液是在禽类胚胎中完成的,在健康禽类胚胎中将重组病毒株注入其中,然后进行冷却。冷却可以保持禽类胚胎不发生性质变化,然后将带有病毒株的胚胎液通过工艺手段提取出来,就形成了灭活疫苗生产原液。

3.2.2 重组病毒抗原灭活

在准备好的重组禽流感病毒原液中,滴入甲醛试剂进行灭活。甲醛试剂浓度控制在0.2%,并完成对病毒抗原的灭活处理,基于病毒原液来保证病毒株类型与灭活疫苗制备要求相符合。

3.2.3 重组病毒工艺优化

在使用传统的甲醛试剂完成病毒原液处理后,病毒株已经具备了灭活性。在灭活疫苗工艺优化中,要解决甲醛对病毒株蛋白质的破坏,可以增加离心工艺处理环节。离心工艺主要是通过离心仪器设备,将灭菌罐中的原液作为处理对象,对已经完成基本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抗原原液进行离心,离心可以多次进行,但至少应当保证对同一原液离心2次,避免离心处理不彻底[3]。在离心操作后再实施过滤,可以消除原液中的其他物。过滤过程采用生物膜技术,生物膜具有非常微小的过滤性,能够完成对微小颗粒的过滤。在禽流感病毒液提纯完成后,可以再次使用甲醛试剂来进行二次灭活。二次灭活甲醛试剂的浓度要控制在0.2%保证灭活效果。

3.2.4 重组病毒疫苗检测

禽流感病毒疫苗灭活工艺中,需要重视对疫苗进行检测。疫苗检测通过疫苗采样方式取得检测样品,对于检测样品可以加入检测试剂进行摇晃,使疫苗与检测试剂充分混合。疫苗必须能够均匀溶解于试剂,这样可以确保在疫苗注射时,疫苗试剂能够充分进入到禽类体液和组织中形成免疫保护[4]。疫苗检测时主要对于吸收情况进行观察和计算,灭活疫苗检测试剂为乳酸、乙醇并配合一定比例的水,通过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来实时获取检测数据,检测数据中包括了时间点以及对应的疫苗吸收量等,可以基于计算公式来获得最终的结果,从而可以判断灭活疫苗质量情况。

3.2.5 重组病毒疫苗实验

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需要进行活体实验,活体实验中选择健康的禽类生物体,然后定期为其注射灭活疫苗,全面认真记录禽类注射后的反应。灭活疫苗一般需要注射2次以上才能够更好地产生抗体。灭活疫苗实验过程中,也要关注疫苗的稳定性。灭活疫苗一般在12~18个月可以保持稳定,因此需要在疫苗生产完成后的指定期限内使用[5]。活体实验对象数量可以选择10只或以上禽类,这样可以保证实验样本具有较好代表性。在灭活疫苗实验时,可以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然后将两组实验禽类放入存在禽流感病毒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最终已经注射灭活疫苗的组都保持健康状态,同时实验发现该组的禽类身体中已经产生禽流感抗体。

4 结语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生产,对于农牧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艺的优化方面,需要对传统工艺进行全面准确分析,总结出传统工艺的不足和缺陷,针对灭活疫苗工艺加以改进,保证灭活疫苗具有最佳的免疫效果。

猜你喜欢
禽类原液活疫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化纤联盟彰显科技担当
应用前景广阔的原液着色纤维
2020春夏原液着色纤维色彩流行趋势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鸭苗注射禽流感疫苗的时间
衡水老白干67度原浆原液的两款酒比较谈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与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喷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