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五良”融合破题丘陵山区机械化

2021-12-05 21:30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1年5期
关键词:丘陵现代农业机械化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 陈孟坤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坚持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破解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瓶颈,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良种与装备相融合

良种即优良品种,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将“宜机化”纳入其中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选育的考核指标,规定在三星级以上粮油园区,良种覆盖率不得低于90%。两年内筛选“宜机化”品种近100个,重点推广50个;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连续5年每年安排5亿元,率先在园区落地。如:广元市朝天区建设“五良”融合蔬菜基地20万亩,引导100余家经营主体统一使用“宜机化”新品种30余个,带动园区机械化水平达到85%。

二、良法与装备相统一

良法即经营方式,建立机艺融合标准体系。规范作业标准和农机产品设计,制定发布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30余个。如:南充市仪陇县推行丘陵山区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作业机械化、精准化“六统一”;绵阳市制定推广麦+稻、麦+玉、油+稻等一体化技术路线、作业规范和机具配套方案10个;达州市开江县以农机化为支撑,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稻渔综合体养殖模式,探索了丘陵地区米袋子与钱袋子“两手抓、两手硬”的成功经验。

三、良田与装备相适应

良田即优质农田,推动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制定《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试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等宜机化标准,推进农机、农田、农道、农灌相互融合,每年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400万亩。

2021年,四川省级财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1亿元,重点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特色产业带丘陵地区,启动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按照每亩1000元、1500元、2000元补助标准,推动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按计划将改造良田10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区30个,农机作业通达率达到100%。

四、良机与装备协调发展

良机即“以机宜地”。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创新工程,开展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的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行动。

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补短板工作组,其中包括农机装备“补短板”小组。成立了丘陵山地现代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立“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基地”协同创新机制,每年从现代农业工程中切块资金500万元设立薄弱环节机械化关键技术研发攻关项目,开展丘陵山区“缺门断档”农机装备“揭榜挂帅”。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试点,在2个丘陵山区县开展“以机适地”试点,将农机装备纳入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

五、良制与规模经营相适应

良制即农机化服务模式,推动农机化服务模式与农业规模经营相适应。制定《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农机、农建、种业等10余个部门参与的“五良”融合联系会商工作组,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分管农机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每年召开一次以上联系会商会,研究解决“五良”融合重大项目统筹、重要事项协调,形成了“十牛”促“五融”工作格局。制定《四川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指引》,大力推广“两主体+四中心”服务新模式。支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机械化“1+1”融合机制,2020年认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0个,筛选“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典型案例20个。

猜你喜欢
丘陵现代农业机械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胡丘陵《栽树》
丘陵地区枣树栽培及管理技术之我见
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村的现代农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