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生成活动的实践探究

2021-12-05 16:45刘超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凯凯粒粒纸板

刘超

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以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在观察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的基础上,捕捉有价值的问题,适时地回应,引导幼儿去探索、挑战,从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下面,以中班生成活动“我们做船吧”为例,谈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对生成活动的实践探索和体会。

案例:佳佳、凯凯和粒粒在材料库里发现了一个电视机的大包装盒,他们仔细观察了盒子的形状,把盒子底板剪掉后倒扣在地上,三个人开心地坐进去,商量着用这个纸箱来做一艘船。于是,幼儿自发生成了“我们做船吧”的活动。

情景一:我不会画!我不会剪!

佳佳想用纸做救生圈,可他不会画圆,便让凯凯帮他画了一个圆圈,还请凯凯帮忙剪下这个圆圈。佳佳又想做救生板,他挑选了一块硬纸板,画好了救生板,又凑到凯凯说:“凯凯,帮我剪一下。”凯凯无暇帮他,佳佳只能自己拿起剪刀,只剪了一下,就扭头对我说:“老师,你帮我剪一下。”我让他自己试一下,他嘟囔着说:“我又不是大人。”纸板有些厚度,确实不太好剪,但我还是告诉他:“你一定能自己剪好的。”佳佳想了想,将纸板竖放在地上,双手抓住剪刀的两个把手,剪了起来,果然剪得特别顺利,不一会儿就剪到了纸板的中间,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说:“佳佳好厉害啊!”他得意地笑了。再往下剪,佳佳发现剪刀卡在纸板中间又没法顺利往下剪了,他放下剪刀,用手沿着线撕了起来,边撕边说:“我力气大!”

分析与反思:相信幼儿能力,激发其主动性。

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案例中,佳佳在面对新创意和新材料时,表现得不够自信,习惯于直接求助他人,当同伴无法帮忙时,在教师的鼓励下,佳佳也表现出了自主思考、亲自操作的行为。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做细心的观察者,用语言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

情景二:怎么戳洞?

粒粒想用剪刀在纸盒上钻个洞,挂上宽胶带,当作救生圈。他坐在地上,一只手按住剪刀往纸盒上戳,抬起剪刀一看,只有一个小痕迹,没戳穿。这时,佳佳说:“看我的。”只见他直起身子,将剪刀并拢,双手握住使劲往纸盒上一戳,立刻就戳出了一个大洞。粒粒按照佳佳的方法,摆正纸盒,调整姿势,连戳了两次,终于戳出了一个洞。为调动粒粒探究的积极性,我让粒粒试试用一侧的剪刀是否也能戳出一个洞。只见粒粒认真地看了一下手中的剪刀,并慢慢打开剪刀,小心翼翼地握住剪刀的一侧,用力戳向纸板,很快戳了一个洞,我见状立即表扬了他。

分析与反思:鼓励幼儿探究,调动其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在“儿童教儿童”教育原则中提出,让幼儿教幼儿更能使幼儿接受,因为幼儿了解幼儿的程度比成人了解得更为深刻。不同的幼儿具有各自的成长优势,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模仿是具有同理心的。案例中,粒粒能仔细地观察佳佳的动作,并精准地模仿出来,体现出一定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模仿成功后,教师鼓励他尝试用剪刀的单侧来戳洞,充分调动了其解決问题的积极性,提升了其思考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三:做船狂想曲。

船体制作基本完成后,佳佳说:“我们需要渔网来捕鱼!”凯凯说:“用绳子和竹竿可以做个钓鱼竿。”粒粒说:“对,把鱼竿放下去,鱼来吃食,我们一拉鱼就钓上来了。”听了他们的话,我对他们说:“你们是否还可以在船上开辟一个钓鱼区?”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对!”于是,孩子们又忙碌了起来。

分析与反思:支持幼儿表达,培养其创造性。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随心所欲地畅想、表达,正是他们自由、创造的表现。案例中,三个孩子在创作期间通过不停地对话,将他们做船的计划一步步展现出来。在对话中,不仅发展了三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还在讨论及教师的支持中促进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生成活动的契机,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言行,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了解他们的原有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给予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使活动能真正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凯凯粒粒纸板
鞠勤
“班霸”改良记
我的触角长长了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锅巴粥
发脾气的凯凯
“失踪”的进区卡
端午有抒
全球纸与纸板进出口量缓慢增长
神秘的小球